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多动口——给学生表述的机会。“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学生能质疑,会质疑,说明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要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即使说错了,也应正面指点,不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解决。使学生在获得自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纳玉琼 《云南教育》2001,(18):35-36
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动”起来,谈几点体会。一、增强学生“问”的意识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能解惑,问能知新。常设疑问,才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激起学生疑问非常重要。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质疑的勇气。心…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让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看课文中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写在书上。由于基础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就不一样。教师要对不动脑筋,从习题中抄来“疑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二、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  相似文献   

4.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良好习惯。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问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  相似文献   

5.
严伟 《小学生》2012,(8):76-76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会产生许多疑问,但由于学生的不敢问、不善问、不会问,影响着他们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并教给他们质疑方法,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质疑的能力。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质疑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容地、实实在在地去质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扶——引——放”的方法,由浅人深一步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全国发现了方兴未艾的“质疑教学”,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可喜迹象下,引起了我对优化质疑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学生质疑发挥着多种功能从学生角度看,可有以下功能:(一)质疑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二)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生质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师问生答的一统天下,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应答行为,课上学生有机会发表疑见、异见、创见,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先不谈学生质疑水平如何,单就质疑本身,就是朝着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三)质疑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  相似文献   

7.
凌建新 《现代教学》2005,(10):23-23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也是一种能力。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愤”“悱”之际,我觉得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我对质疑时机把握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梁小燕 《江西教育》2000,(11):41-41
一是质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小学生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会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启发学生多提出问题,使之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从而提高创新的意识。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可以启发学生这样质疑:“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根据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就可以判断,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根据三个角都是锐角来得出呢…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为此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喜欢“质疑”;掌握“质疑”的思路和方向;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培养小学生质疑发问的能力是提高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增强学生质疑的勇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质疑的机会;给学生关键的方法,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质疑。  相似文献   

11.
王宝秀 《广东教育》2006,(11):36-36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爱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反思常规方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使学生想问、敢问,还要善问。首先,要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其次,向教师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最后,还要向学生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旧教材中存在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教师要善于…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不少课堂上几乎全都是清一色的“标准答案”。“确定性”“科学性”和“非质疑性”成为这种答案的显著特点,“没有问题”成了最好的教学。于是,学生不需要发现,也没有机会和可能去发现问题,这种教学效应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两个“引导”:一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又能在学习能力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发挥教师的引疑作用,打好学生质疑的基础;再次,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质疑。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读书需要质疑,质疑才有长进。一位教育家说:“读书和学习,如果不质疑,那就像种了一颗‘死豆’,智慧的种子将永远不会萌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种“活豆”,而不能让学生种“死豆”。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呢?  相似文献   

17.
钟滨 《江西教育》2002,(12):19-20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启引质疑,共同释疑”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一、引导质疑首先,教师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敢问”。要学生敢问,不是十分困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支持他们的这种热情,哪怕在无意中,也不要给他们泼凉水。对肯于动脑,积极问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地、善意地对待。要知道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因而提问的水准也参差不齐。其次,教师要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善问”。“敢问”不难,“善问”却是不容易的,这与学生理解教材的深浅、知…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质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麦克克里德说过,惟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能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焦点,针对实际修订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质疑问难呢 ?  策略一,敢让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不是主讲、主问,更不是主宰,而是主导,落实教师主导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问”的空间,提供“问”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敢于营造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  相似文献   

20.
以疑导学     
王京 《教育探索》2001,(4):45-4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总是要遇到困难、产生一些疑惑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质疑之处,从质疑问难入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熟读精思,强化训练,以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一、质疑入手,发挥质疑功能学生所产生的困难和疑惑正是教师诱导学生进一步熟读精思的良机。抓住这个良机,引导学生释疑解惑,辅之以必要的讲解。这不但可避免“全盘授与”式的讲解,提高教学效率,还会使学生“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所以讲解课文应从质疑问难入手。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问题,组织学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