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济阳蔡氏与陈留蔡氏的渊源关系;济阳蔡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源流及政治地位;济阳蔡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阀门望族,至今仍是本固枝荣的大族系,遍布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
以清代徽州环溪吴氏家族的禁山碑约为根据,从它的形成揭示了清代徽州乡村行政运作机制的主要特点,从它的内容阐述了吴氏家族所坚持的徽州山场经营的正确方针,从它的前言总结了环溪吴氏家族160年禁山历史的经验教训,并指出它对当代山区生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吴潜家世考     
吴潜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继宛敏灏的《吴潜年谱》(1963年)之后的50年,学界关于吴潜的研究资料逐渐丰富起来,并有学者在1981年发现了《义门吴氏谱》,这为进一步考证吴潜的名字号、籍贯、著作版本和源流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4.
吴潜家世考     
吴潜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继宛敏灏的《吴潜年谱》(1963年)之后的50年,学界关于吴潜的研究资料逐渐丰富起来,并有学者在1981年发现了《义门吴氏谱》,这为进一步考证吴潜的名字号、籍贯、著作版本和源流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5.
吴世尚《庄子解》有明显的以儒解《庄》倾向。吴氏阐释《庄子》,不仅表达了"欲合庄与孔而为一"的企图,还常常征引先秦儒家经典及宋明理学以解《庄》。吴氏以儒解《庄》既是对历史上"合儒道而为一"的思想的继承,也受到了清初思想文化的影响。由于一味地"欲合庄与孔而为一",吴氏所揭示出的《庄子》"本义"必然会"微失本旨"。  相似文献   

6.
宋代廷陵南山吴氏家族人才辈出,数百年而不坠,显然与吴氏家族先辈重视教育、乐于办学、创建家族书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吴氏家族至德、隐士文化不仅对子孙后代,对当地文教产生极其深远影响,而且提高了吴氏家族的社会威望和地位,并使家族文化得以代代承传。  相似文献   

7.
孙过庭的籍贯有三种说法 :一、吴郡 ,二、陈留 ,三、富阳。本文在多方面否定陈留说的基础上 ,进一步补证富阳说之不可靠 ,从而力主吴郡说  相似文献   

8.
<正>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以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沉浮为背景,讲述了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苦心经营,打造吴氏商业帝国的故事。剧中周莹是一个有着浓厚江湖习气的女子,从小跟着养父舞枪弄棒打把式卖艺。后来,她被输光钱财的养父卖掉,逃跑时因缘际会来到吴家,开始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历史上的周莹果真如此吗?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大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沉陵县马底驿乡1986年发现一部罕见的《谢氏族谱》,书长33厘米,宽21厘米,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同治三年陈留堂刊印的八本版;另一种是光绪三十四年玉树堂刊印的12本版.扉页上是歌颂谢氏源流的联语.上联是:“东山本本千年茂”;下联是:“宝树源流万代兴”.装帧均十分讲究,扉页后面有历代帝王对谢氏名宦的诰命和敕令,四周框以龙凤图案;地理图记详述历代迁徙经过以及祖坟、祠庙所在地;其后绘有大量的人物像,都是曾经身居高官显爵的谢姓祖宗画像;职官表中详细记录自秦代以来历代谢姓为官简况.  相似文献   

10.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五四新文学源流探析的论著层出不穷。以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为例,作者对五四新文学的源流界定的思想理路的不同,意识到和没有意识到的自我设定,成为他们观点殊异的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处厚的《青箱杂记》为北宋中后期重要笔记之一,多记五代至北宋年间朝野杂事,尤以诗词为甚,其中蕴含丰富的词学、文学思想,具有重要的词学理论和词学文献价值。其辨证分析人品与文品、词品的关系,提出"正人端士亦皆有艳丽之词"和"尤物能移人,情荡则难反"等论断,系对北宋时期流行的"艳词损德"社会舆论之反拨,为文人写作艳词正名。其心态虽未必完全健康,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吴氏且把"气象"等引进词学批评的理论域阀,将之作为品评词人精神风貌之标尺。词史上最早写作的药名词,幸赖吴氏《青箱杂记》一书以存,吴氏并指出陈亚药名诗词自成一家"俳谐"的艺术风格,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乃为写作药名词之要领。  相似文献   

12.
《吴氏家谱》毁于文革一炬,今吴氏家祠碑记的发现,为吴敬梓家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寻找荆川公支派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提起这首诗,人们自然想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英,也算得上是我们的安庆老乡,他接到家人因吴姓邻居占用宅基地而求援的书信,便以此诗回复,结果家人让地三尺,吴姓也深受感动,同样礼让三尺,形成了闻名乡里的“六尺巷”。  相似文献   

14.
《吴氏家谱》毁于文革一炬,今吴氏家祠碑记的发现,为吴敬梓家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寻找荆川公支派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中南部,历史上曾经有七个朝代建都于此,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对于地震的记载,远在公元前七0年(汉本始四年)山东诸城七级地震,陈留郡(今开封县陈留公社)有感,就开始有了地震的记载,特别是从公元九六五年北宋定都开封以来,宋史五行志和其他史书,府、县志里都有地震的记载,截至一九七八年一千多年来,共记录七十次(其中地震六十五次,地陷一次,天鼓鸣四次),属本市地震二十二次,外震波及四十三次。外围强震使开封造成严重破坏的四次)。 开封为北宋国都,史书有时仅记载“京师地震”,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震情描述简略,有的震中和波及区都无区别,有些震中就在本市附近,但也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白衣镇"李氏节孝牌坊"上阴刻着署名为倭仁的《吴太母李孺人节略》。从吴氏家族的地位、吴氏家族与倭仁的关系以及牌坊的建造规制等方面考析判定,此文确系晚清名臣、理学宗师倭仁的一篇佚文。  相似文献   

17.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其籍贯自来说法歧异。其著作《重订才子杂字》亦不见于著录。本文以地方史志资料与吴氏著作相印证,说明吴氏确为湖北兴国(今阳新)人;在论定《重订才子杂字》属于吴氏著作的前提下,本文更指出了该书对《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故事琼林》等书的编撰产生过实质性影响,实开近代蒙学新书的先河,对于明代社会现实也具有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分析了远古至西周时期虢国地区历史人文环境的演进及其特点。研究表明,虢地历史人文环境具有历史文化源流一脉相承,发展脉络清晰,序列完整,演进模式稳健、渐进和地域特征鲜明等特点,为以后虢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着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陈留耆旧传》辑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留耆旧传》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一郡先贤嘉言懿行的专书。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提到了四部此类"郡书",《陈留耆旧传》位列四书之首。《陈留耆旧传》还是《后汉书》的取材来源之一。《隋志》、《唐志》均著录此书,后佚。此书的前人辑本有二,一为元代陶宗仪《说郛》辑本,仅辑出七事;一为清代王仁俊《经籍佚文》辑本,仅辑出一事。陶、王二氏之辑本,合计仅八事。其中尚有误收者。此次辑佚,辑得二十七事,涉及十六人,勒为一卷。  相似文献   

20.
论梁代江湘交广诸州豪强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史家对梁代末期江湘交广等州突然出现的大批豪强的活动,多惊愕不已、惶惑不解。本文拟从江南社会产生豪强的历史背景、豪强的特性、梁代豪强斗争历程及其兴起的历史意义等问题作些阐述。不妥之处,还望专家学人不吝指正。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社会结构是这样组成的:地位最高者为士族(其中侨姓又高于吴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