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庸先生说:“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写的外国小说。”又说:“武侠小说才是中国形式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金庸先生这段高论如果成立.巴金、茅盾、鲁迅都要被赶出中国学史。“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都将变成外国小说,一部中国新学史也就变成一部武侠小说史了。金庸先生的失误一是混淆了借鉴和创造的关系,二是狭隘地看待中国学传统,三是不敢正视武侠小说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2.
赵强 《现代语文》2006,(7):44-45
张资平是谁?对于这个问题,不要说普通读难以回答,即便是中专业的学生大多也就知道个一鳞半爪,只知道他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学最早的长篇小说,其他的则知之甚少。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张资平被学史遗忘的太久,在各种类型的学史书写中,他的创作成就以及是非功过都被拒绝书写。但张资平绝对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他曾红极一时。  相似文献   

3.
《蒲东崔张珠玉诗》是明代正统天顺时期诗人张楷所。在迄今为止的学史研究论中,从未被具体论及。本对张楷的生平、《珠玉诗》以及它和《西厢记》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考证;在此基础上对《珠玉诗》在明代学、中国诗史以及中国学史上的地位作了论述,探讨了中国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评骆晓会《近代中苏关系史述论》黄声波①骆晓会先生的《近代中苏关系史述论》(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述论》),是一部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有近20年资料积累和研究基础的心血之作,它的出版必将深化和拓展中苏关系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无疑是对中国的历史命运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固然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但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示范性影响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终的近…  相似文献   

5.
<正>华东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团队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经几代学人的长久积累,成绩斐然。在学术研究方面,继20世纪80年代有吴泽先生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2册),2019年又有胡逢祥教授等著《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流派》(3册);在文献整理方面,从《何炳松文集》《王国维全集》《吕思勉全集》《冯承钧学术著作集》,到近年的《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清理近代史学遗产不遗余力,为学界所称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百年历史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现代性反思,可以黄遵宪等人在晚清的“诗界革命”作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识对中国学和中国学史,尤其是中国学的古今演变加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由此即可对“20世纪中国学”等观点和主张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分析,从而把古代、近代、现代学视为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历史前进运动。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回望与沉思:俄苏丈论在20世纪中国坛》,是汪介之先生在俄罗斯学、中俄学和化关系领域进行长期研究的又一新收获。在俄罗斯学研究方面,他写了《俄罗斯命运的回声:高尔基的思想与艺术探索》(1993年初版,2005年再版)一书,对这位在学史上似乎早有定论的作家进行全方位的重新评说,被学术界誉为“中国高尔基学历史上的标志性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心澂以科学的严谨态度编著了我国辨伪学史上一部集大成之著作《伪书通考》,为后来的辨伪学研究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从《伪书通考》中探寻到张心澂先生的辨伪学思想以及他对辨伪学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近代(晚清)小说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目前学术界据阿英先生《晚清小说史》,将近代(晚清)七十年的小说创作仅定位于最后十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自鸦片战争后,近代小说即发生了重要的演变。近代七十余年历史中,认为前六十年小说“闻不到一点新鲜的气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看……依然是传统型的”,“不具备‘近代’的精神”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如从社会政治文化的演变角度,近代小说应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如从题材类型角度,近代小说则应分为十二个主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198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印行了赵光贤先生新著《中国历史研究法》。这是建国近40年来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历史研究法的专著,是针对当前史学界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的很有意义的一部著作。读过赵先生这本书,很自然地想起了梁启超的旧作《中国历史研究法》,从而想起了近代中国史学史发展的曲折历程。既不胜感慨,又欣慰于年近80岁的赵先生终于奉献给我们这样一本早就应该出现的著作。梁启超是近  相似文献   

11.
阿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他很早就开始搜 集和研究近现代的文学资料。他编纂的多种近代文学史资料和专著为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史上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本文试图就阿英对近代文学研究所做的巨大贡献和他研究近代文学的特点作一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7,(34):102-104
他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卓越开拓者;他是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伟大先驱;他始终关注着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进程;人生短短几十载,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财力和智慧都献给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就是被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 南开老校长张伯苓曾高度评价他的办学功绩,“严先生道德学问,万流共仰!个人追随颇久,深受其人格陶冶。南开之有今日产先生之力尤多,应尊严先生为校父。”  相似文献   

13.
史学科学化是近代中国史家的一致追求,也是中国史学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尝试从史学科学化的角度考察近代中国史学的行程,是近代史学史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可为重写近代中国史学史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是西学东渐的“舶来品”,也是传统高等教育变革的结果。在废科举百年之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科举学丛书,厦门大学副研究员张亚群博士的专著《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就是其中之一。该书系统考察和论析了科举考试的变革、废止与近代高等教育演化的互动关系,揭示科举变革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因、规律及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史料翔实,文笔简洁,拓展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领域,是“科举学”与教育史研究的一部佳作。本书一大特点是,独辟蹊径,系统深入。它从科举变革的视角,深入考察、分析近代中…  相似文献   

15.
徐凤 《现代语文》2006,(11):64-65
明治20年,政治小说和主张拟古典主义的“红露学”几乎占据了日本坛的主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真正的近代小说很难在当时的坛上争得一席之地。二叶亭四迷发表的长篇小说《浮云》,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和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给当时的日本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极大地唤起了国民的新的学意识,确立了作在日本近代学史上的鼻祖地位。  相似文献   

16.
1872年《申报》创刊首月刊载的《地球说》,被称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见诸报端的天文地理知识"的大众科学启蒙。但是,关于其作者究竟是谁,却是一个百年未解之谜。根据同治年间刊本《诂经精舍三集》等资料,我们可以肯定《地球说》的实际作者并非是《申报》主笔蒋其章,而是浙江杭州诂经精舍的青年学子高云麟。  相似文献   

17.
任鸿隽是近代自然科学家,但他在科学教育上的精辟见解及其实践活动,奠定了千土学教育家的地位。他批判传统化教育,把科学与教育联系起来,尤其重视科学方法与态度养成,并运用于教育。他领导的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潮演进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中国近代学制、课程及教材的变革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近代营养学知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学东渐"开始传入的,但对其史料的介绍和研究很少。季鸿崑先生对早期的重要传播者和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介绍和研究。其主要贡献有:对欧美传教士在营养知识东渐中作用的介绍,对《化学卫生论》的介绍与解读,对丁福保及其对中国近代营养科学知识贡献的介绍,对郑贞文及其《营养化学》的介绍等。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对中国传统史学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提出史学研究要运用整体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联系实际的方法,为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也给后世治史者提供了必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希磊 《教育家》2004,(10):8-11
“绩著南开、教泽广布”是李鹏同志为纪念张伯苓先生诞辰110周年而书写的题词,它高度概括了张伯苓先生极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张伯苓(1876~1951),原名寿春,以字行,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我国的近代教育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先后创办了包括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以及经济、应用化学研究所在内的完整、系统的近代教育(科研)体系。他担任南开校长四十余年,不仅独创性地探索出中国近代私立教育办学的成功之路,而且还在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