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国第一所具有部分近代高等教育内容的学校“京师大学堂” ,是维新变法的产物。 1 9世纪末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把中国衰弱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教育不良、学术落后 ,主张废八股 ,变科举 ,改试策论 ,设学堂 ,派人出国留学等。在“百日维新”期间 ,光绪皇帝采纳改良派的建议 ,筹办京师大学堂。 1 898年 7月 ,光绪皇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同时 ,任命孙家鼐为学堂的管学大臣。由梁启超“略取日本学规 ,参与本国情形”代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并于 1 2月正式开学上课。这是中国第一所正式以“大学”为称的…  相似文献   

2.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刘海峰厦门大学博士生张亚群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史答辩时间 2000年9月 22日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科举考试改革是全局性的。它对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题,着重对近代科举考试变革与新式高等教育发展的消长互动关系作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引言和正文6章。第一章考察分析科举制的性质及其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主要形态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正平 《教师》2013,(11):F0002-F0002
本书以专题的形式,深入地论述了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事关全局的诸多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展开,事业恢宏,史料翔实,论证深入,创建迭出。其在大量收集、发掘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高等学校薪酬制度演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变革三个维度,考察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财政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开拓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教育史的学科建设,而且对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如移植替代论、依附发展论等,不能全面、真实地揭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历史真相。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回到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中国近代教育实践者的思想与活动这一主线索上来。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及启示□赵叶珠具有几千年古老文明的旧中国,女子教育一直被拒于学校的门槛之外,直到近代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以后,西风东渐,以往闭关自守的旧中国被迫登上世界舞台,古老的文明在更大的参照系下被...  相似文献   

6.
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在清朝末年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提出了兴“西学”、废科举、办学校的主张。吴汝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推进我国近代教育创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在半个多世纪里,经过一代代学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便有注意到的也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事实上,理念层面作为大学发展中的“灵魂层面”,其近代化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一,就学理而言,一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与否,标志该国整个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终完成;其二,就大学发展的实践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只有完全实现了内容、  相似文献   

8.
杜威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但其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其实,从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教学制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其管理者等方面考察分析发现,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全面认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对把握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转型及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内忧外患的严酷现实面前,中国社会到了变革图存之际,高等教育的变革首当其冲,废科举、兴学校成为当务之急。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以洋务运动时期各类新式学堂的创办为契机,先后历经晚清、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覆盖南北的大学群和知识共同体。在大学的发展上,除老牌的北大外,还形成了中大、清华、协和、武大、浙大等一系列名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该书由厦门大学张亚群副研究员撰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8章,依次是科举制: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重心、晚清科举危机与新式高等教育的产生、科举改革与新式高等教育的演进、废科举对高等教育转型的重大影响(上)、废科举对高等教育转型的重大影响(下),类型分析:清末民初法政高等教育的兴革、近代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11.
百年之际话科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废科举是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百年回眸,既要看到这一考试制度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不应忽视其负面影响。作为传统高等教育形态,科举制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合理内核则为当今各类考试制度所借鉴。将当今某些教育考试的弊端一概斥之为“科举制的复活”,显然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2.
近代新教育在废科举后发展取向的偏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新教育虽然在废科举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却又存在着种种问题,新教育的发展取向也由是出现偏差。这是由于人们心目中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未泯以及近代社会的特殊情景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洋务运动后期领袖张之洞在科举待废、清政府“新政”实施的时候受命制定“癸卯学制”。学制的制定实施既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期维护封建统治的体现,也有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再论裘廷梁的“崇白话而废文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维新派论家裘廷梁,在“界革命”中率先提出“崇白话而废言”口号,配合黄遵宪、梁启超等人主张近代学话语转型的倡导,对中国近代学话语的化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的“崇白话而废言”说,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理由,为近代白话理论奠定了基础, 为近代艺美学初定了学语言的审美取向-以通俗简易为美。这是近代学的语言学美学研究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外来性与本土化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两大特征,并贯穿于高等教育变革过程。在清末新式教育创始阶段,外来性占主导地位。随着民国时期新式教育的发展,外来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土化,在教育指导思想、招生考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新的特征。认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特征,它给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以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与其说是一次政治变革,不如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更为确切。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认真分析变法前的社会舆论导向和戊戌变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戊戌变法的其它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1895年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胡先骕是集科学家、文学家与教育家等名誉于一身的大学校长。胡先骕高等教育思想溯源于其家学渊源、求学经历、教学与管理实践、学术历程与主张等。其高等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高等教育精神、人才陶冶、留学方针与政策、学位与奖励制度、高等教育师资与师范教育、高等学校办学等方面,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重要启示。虽然胡先骕的高等教育思想难能可贵,但在其办学实践中并未能充分突显。  相似文献   

19.
刘齐 《河南教育》2008,(12):9-10
中国近代是各种制度变革的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的历次侵略战争后,在教育体制上.高等教育开始兴起并得到发展,其中建立起来的高等学校,无论对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从高等教育领域出发,以微观的视角考察晚清制度的变革,对当代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自熊明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问世以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在研究上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宏观研究,近代中国大学的个案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研究。由于中国近代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各异.从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角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影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很多具体的区域性人物和事件,并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客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