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天培 《青年记者》2010,(18):30-31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长篇评论《"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评论中提到,媒体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对于推动问题解决,敦促有关方面采取究责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媒治"。同时评论认为,社会可以期待的正常状态是,"媒治"作为社会治理和"权利监督权力"的形式,本身就是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版,重点关注栏下有一篇《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长文。媒治的提法很新颖。媒治说的是什么东西?这篇评论指出:媒体监督推动公共事件迅速解决,是一种媒治,从人治到媒治是进步,成熟完备的法治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媒治。  相似文献   

3.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版,重点关注栏下有一篇《“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长文。“媒治”的提法很新颖。“媒治”说的是什么东西?这篇评论指出:媒体监督推动公共事件迅速解决,是一种“媒治”,从人治到“媒治”是进步,成熟完备的法治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媒治”。  相似文献   

4.
相比较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治、德治、人治和礼治,媒治算是个新名词。2010年4月13日,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的节目评论中推出了媒治这一新概念。他解释说:什么叫媒治呢?就是媒体治。因为传媒只要报道了,迅速地就能反映。从人治到媒治是一种进步,但是媒治到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①此言一出,引发许多议论,《新京报》还将其评选为时代热词之一。②  相似文献   

5.
相比较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治、德治、人治和礼治,“媒治”算是个新名词。2010年4月13日,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的节目评论中推出了“媒治”这一新概念。他解释说:“什么叫媒治呢?就是媒体治。因为传媒只要报道了,迅速地就能反映。从人治到媒治是一种进步,但是媒治到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①此言一出,引发许多议论,《新京报》还将其评选为时代热词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两大特征是经济生活市场化和国家生活法制化.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也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依法治档也应是管理档案事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17日<长江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重新打造"长江评论"栏目,致力于成为观点交流、思想展示的平台,提供一个人民满足参与权、表达权的公开途径.推出"长江评论"版是<长江日报>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追求成为更有力量,更有影响大报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一次评论课上,我与同学们一起面对这样一篇作品引发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9月14日专栏中的<教师"过节"为何如"过关"?>这篇文章,是如何从社会对教师节送礼现象的声讨,过渡到教育自主权问题的思考的呢?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4,(S6):88-8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律素质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人民理性的法治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掌握有关法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用法治的理念、原则和精神来判断和分析问题。一、法治方式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入了崭新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较长时期曲折探索和与其他社会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对媒治的诠释入手,探讨了导致人们出现媒治错觉的原因,并阐述了对媒体来说,媒治并非是媒体追求的目标,而法治才是媒体的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评论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通过评论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社会热点,发挥了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在<人民日报>不同内容风格的评论中,"任仲平"以其清晰的大局观、权威的指导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很强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影响力."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首次以"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此后15年间,"任仲平"发表文章55篇,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多次获得中央领导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任仲平"文章为什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它产生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品牌追求和写作机制?评论人才队伍有什么样的培养途径与激励机制?本刊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8年10月<长江日报>、<长江商报>同名版面"长江评论"发稿的总体情况为样本,管窥了城市党报与商业化都市报评论专版的不同操作方式,就各自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思考,并就破解各自难题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绵阳市档案局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政府建设要求,高度重视档案法治工作,切实加强档案普法宣传教育,有效提升依法治档能力,创新推动行政执法检查,档案法治工作为全市档案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作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档案法治意识要把依法治档落到实处,普法宣传教育是基础。近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学者,曾任<竞业旬报>和<新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并创办过<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新闻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为"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原理.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发布、施行,标志着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步入了法制化建设轨道,进入了依法治馆的新时期,是我省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青年评论家曹林最近出版的评论集中,有一篇文章<从造谣到黑客:批判的价值次序>,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能够有人提出"批判的价值次序"这样一个命题,反映了当代新闻评论进入了一个"反思"的层次,即深入地思考评论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经济日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评论后认为,两报评论在所讲述的对象事件的面貌、所提出的问题、所阐述的观点等方面差异很大,原因在于其不同的立场、写作方法及风格,具体表现在写作旨趣、基本视角、阐述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广播评论<"田"字新解>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荣誉之前,沉静反思,这篇评论若说有一二可取之处,恐怕就是在一个"新"字上.从写作技巧到文章立意,精雕细琢,深挖细磨."新解"解出了一点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