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神话--原型批评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特别是神话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的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侏罗纪公园>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科幻电影.该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了<侏罗纪公园>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发现<侏罗纪公园>是以<圣经>中的创世神话作为原型的一部有关人类命运的寓言.  相似文献   

2.
孙方莉 《文教资料》2009,(22):39-40
在人类文化生活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征意义,伍尔夫的佳作<海浪>中水的意象彰显生命意义,海水的永存恰如生命的永恒.本文试从水原型角度剖析其中伍尔夫深邃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蝇王>作为一个带有典型神话原型特质的文本,以主题原型为目的、以人物原型为中心,以情节原型、场景原型、象征原型、意象原型等为主体,互为因果、互相映照,从而建构了一个基督文化与希腊神话基础上灵光四射的原型王国,这是<蝇王>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也是戈尔丁人性追问和人类命运忧患的灵魂故园.  相似文献   

4.
有关<诗·汉广>的诗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经学的解释,有文学的解释,<战国楚竹书诗论>的发现为我们重新认识其诗旨提供了契机."水"这一原型意象,成为解读其诗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水,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恨又可爱的角色,是一种颇具创造活力的意象符号.本文试从文化原型这一角度探析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诗经》,其婚恋诗中大量的"水意象"究竟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学意义及它与原始宗教信仰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解读《诗经》中的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捣衣诗是闺怨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那月下捣衣的凄凉哀怨的砧杵之声,是古代文学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捣衣诗的原型意象始于汉代班婕妤的<捣素赋>,她的这篇工于体物言情的小赋,直接开创了捣衣一类题材的创作.而在文学的发展流变中,以<捣素赋>为原型意象的捣衣诗也在经历着由艳丽而到逐渐切近现实人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寻找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为叙事作品的情节结构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原型资源.荷马史诗<奥德赛>取材自古希腊神话,而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以<奥德赛>为神话原型,意在赋予看似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乔伊斯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地借鉴荷马史诗<奥德赛>的结构框架和父子小说的线索,是为了表达一个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故事.这里我们试图从原型的角度,来对小说<尤利西斯>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结构原型是<圣经>悲剧结构和圆圈型叙述结构,两部小说中的意象--虹、黑暗和月亮也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意象为原型.这种观点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两部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周晓春 《文教资料》2009,(16):22-24
<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充满物欲与情欲的悲剧作品.本文试从原型批判的角度分析爱碧这一形象,得出爱碧是<圣经>原型和古希腊神话原型的集中体现的结论,并指出,奥尼尔对"原型"的全方位应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具普遍性和现实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刘星 《文教资料》2009,(24):20-22
一个原本在历史上被剥夺了语言权利的民族,在托妮·莫里森书写的这段历史中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和<宠儿>实现了穿越时空的往返旅行,在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表面隐含了深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真实.本文结合族裔文化语境考察<所罗门之歌>与<宠儿>中的文学原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作品体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霞 《文教资料》2008,(3):41-42
国内研究<圣经>对莎士比亚戏剧影响的著作颇丰,但从<圣经>的角度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思想与原型却少有人问津.莎士比亚把贯穿<圣经>的爱、仁慈和宽恕等观念以及<圣经>中重要的原型运用到十四行诗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原型意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代后期问世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一部非常适合借用原型批评方法来探讨的古典名著。作品中隐含着灵石神话原型意象、动植物图腾崇拜意象、灵魂崇拜意象等多方面的远古原型意象,通过非现实的神话领域呈现出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观念和集体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在其成名作<啊,拓荒者!>中凭借巧妙地运用古典神话,成功地塑造了拓荒者的形象,从而在他们漫长的生存斗争中找到某种伟大、永恒的东西.本文试举几例以说明这部作品中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4.
树木作为极具生命力的古老意象,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古代神话和宗教传说中,在文学作品中一再被赋予丰富的意蕴.本文以荣格--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据,阐述<圣经>和西方神话中的树木原型,并解读几篇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树木意象的原型.  相似文献   

15.
以西方异教文化为视角,通过对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的原型分析,揭示出作品中暗含的“伟大母亲”的原型意象。这一原型意象所体现的人与土地和谐共存的环境伦理观和母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健康、持续地发展也具有十分重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来对<庄子>神人特性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精神的无待上.实质上,除了精神的无待外,物质的无待同样是庄子"神人"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饮食独特、出行自由、不惧水火、上天入地、具有超自然神力、不死等六个方面.而这六种特性又恰恰可以在<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祗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据此,我们认定<山海经>中的上古神祗便是<庄子>神人意象之原型.  相似文献   

17.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莱尼和他们》是海因里希.伯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原型,比如人物原型、主题原型和意象原型等。文章主要应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莱尼和他们》中所体现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8.
艾青诗歌中存在三大原型意象群:东方原型意象群、《圣经》原型意象群、希腊神话原型意象群。这标示着艾青在整合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方面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模式,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中的神话以及《圣经》原型意象,以期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增强小说的阅读性。  相似文献   

20.
刘洋 《英语广场》2017,(3):41-42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其作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与人性缺失,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探索。《玉米少女:欧茨梦魇故事集》收录了欧茨所写的七则恐怖故事。其中一篇小说《毒伞》描述了一对兄弟彼此嫉恨却最终共同毁灭的故事。这里试运用弗莱原型批评的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对欧茨小说《毒伞》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人物及意象与《圣经》故事情景的置换与对应,从而达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人性复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