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课外阅读》2008,(10):I0003
法国首都巴黎地处法国北部,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巴黎是法国文化、教育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是国  相似文献   

2.
巴黎是无可争议的世界时尚中心,汇集着全球的顶尖设计师。巴黎的时尚动态引领着全世界的时尚潮流。高级定制时装更是地道的法国国粹,它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艺术,是人类梦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每届的巴黎时装节上,总会有世界名模身着巴黎各式时装闪亮登场,令每位时装爱好者都不禁拍案叫绝。细细玩味那些或另类或高雅的时装,让人想起很多,但总也离不开“时尚”二字,即使是古朴风格的,也绝不例外。词典里没有“时尚性”这个词,对“时尚”的解读恐怕也因人而异。街舞是时尚,逾珈是时尚,女性衣橱或梳妆台上不断变换的服饰和化妆品是时尚……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时尚性”就是具有流行性,或者说是具有流行文化意识,它能够紧跟时代,不为旧的窠臼所局限,能够让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保持一种兴奋的鲜活状态。也许有人会说钉珠在成为韩国青少年…  相似文献   

4.
西方都市文化发生了从现代性特征明显到后现代性特征突出变化的历史和逻辑的过程。这与西方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性文化重视同一性等,这在巴黎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后现代文化是现代文化的一个延伸,对现代性问题的解决,它关注其碎片、多中心等特征,此种文化是一种新的话语方式,也是未来都市文化发展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自由巴黎     
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 巴黎市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尽管城市用地十分紧张,政府还是尽一切可能在城市社区中增加绿地、花园和树林,以提高城市社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提起法国首都巴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凯旋门和世界著名的时装、香水,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处难得一见的宏伟建筑被我们忽视了,它就是被称为"城下之城"的巴黎下水道。  相似文献   

7.
世界格局中都市文化比较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文化的积聚地,都市是文化的聚焦点,在全球化背景中开展世界都市文化的比较研究,可加强都市文化的个性与现状的研究,加强不同文化交流与影响的研究,加强文化发展历史与趋势的研究,加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研究。在继承借鉴已有的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拓展研究视野、努力推陈出新,使都市文化比较研究拓展至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的全球化推进的一个巨大载体是工业化、城市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或主体,研究都市文化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市文化的虚拟化又是都市文化在今天的一个新趋势、新形态,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要真正从根子上认识都市文化的虚拟化,需要从"三种自然"观切入。都市文化的虚拟化一是表现在它的存在空间被虚拟化了;二是表现在媒体意象对人们生活的大量介入,即都市生活被媒介"殖民化"了;三是表现为商品符号世界的形成,它的直线膨胀和对都市的"暴力殖民"。都市文化虚拟化的结果是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和都市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文化研究从哪里来?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由伯明翰学派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进而与19世纪末以来的人文思潮广泛地联系起来。但是这些人文学术思潮又从哪里来?其实正来自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当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格拉夫梅耶尔声称,在法国,可以将96%的法国居民归入“工业与城市人口地区”时,我们可以发现,支撑西方人文学术,因而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现实背景的正是城市/都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市性构成了文化研究对象的空间属性。不过,对中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各种类型的文化研究来…  相似文献   

10.
漫步巴黎街头,走不多远就能看到一座雕塑,它们或把守城市入口或竖立广场上,或在十字路口或在街心公园。其中一部分是喷泉类雕塑,泉水从人物手中的瓶罐和动物口中喷出,诙谐、自然;非喷泉雕塑大都是历史和现代名人,雄伟、生动。无论是动是静,这些雕塑都和周围环境极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但美化了城市、充当着标识性建筑,还承载着巴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街头有1500多座雕塑巴黎有大大小小1500多座雕塑,其中近千座是1900年以前的作品,或取材神话传说或具有政治寓意。众多著名雕塑中,随便哪一座都能反映法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取向。比如人们在巴黎新…  相似文献   

11.
拓展都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斯宾格勒在谈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时,阐释了城市历史嬗变的过程,"从最初的交易中心发展起,到了文化城市,而最后,直到世界都市"[1](P360).他指出了世界都市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文化到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在古典世界,是发生于西元前第四世纪,在西方文化,则发生于十九世纪.从这过渡时期以后,所有重大的心智决定,皆发生于三四个'世界都市'之中,而不再由全世界来决定.从前,即使是一个小村庄,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而现在,世界都市则已吸尽了整个文化的内容,那些古老而广大的土地,变成了俗不堪言的地域,只配以其剩余价值,来奉养世界都市中的高级人类."[1](P30)斯宾格勒认为世界都市已成为影响和主宰世界的重要核心,世界都市已吸纳了世界文化的主要内容.无论斯宾格勒对于世界都市取何种姿态,他对于世界都市在人类文化与世界格局中重要性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相似文献   

12.
张瑾 《教育文汇》2011,(6):14-16
巴黎,是令人向往的浪漫之都。而我对巴黎的感觉,除了这座城市那令人陶醉的美景之外,更有体会的还是它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情怀。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的半年时间里,我感受到法国高等教育的独特传统以及历史悠久的高师所呈现的法国社会形态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法国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时装之都,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一个成熟健全的时装体系。本文对法国时装体系的历史发展、组织结构、作用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建立时装体系和构建北京时装之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法国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而巴黎人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所以巴黎人深深地爱着这条河。塞纳河是法国东北部的一条大河,它蜿蜒曲折,如诗似画,充满浪漫色彩,穿过法国的心脏——首都巴黎,注入英吉利海峡。塞纳河在巴黎的诞生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与巴黎紧紧相连,犹如心脏与动脉连接得那样和谐,浑然  相似文献   

15.
上海、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白玉兰、大苹果分别成为两个都市的象征物。上海、纽约都是移民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类似的文化特性: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创新性。20世纪下半叶上海发展的停滞、纽约发展的飞速,形成了这两个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距离,也形成了文化的落差。从纽约中央公园与上海人民公园的比较中,见出都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不同;从都市节庆文化的比较,发现两个都市文化之异;从文化体制、文化管理的比较,见出两个都市的差距。在都市文化比较中取长补短,可以推进上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陶然 《当代学生》2013,(10):16-17
春光明媚,到处看看,包括地图上的一个点和人心里的一朵花,你看到的和你悟到的,都会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处风景。法国首都巴黎,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她地处法国北部,塞纳-马恩省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塞纳-马恩省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西堤  相似文献   

17.
在著名的巴黎歌剧院附近,有一座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的法国传统建筑,这就是法国艾思蒙特高级时装设计学院设在巴黎的校区.学院地处巴黎繁华地带,闹中取静,巴黎的浪漫、时尚色彩赋予了艾思蒙特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都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高环节。科学文化是由于科学产生、发展和传播所形成的,是人类最优秀文化之一。科学文化既是都市文化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又是现代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文化制约,我国对科学文化认识不足,科学教育长久以来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使得我国都市文化中科学文化失衡。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要利用都市科学教育资源优势,加强都市文化中的科学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法国高等时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ESMOD)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时装设计学院.百年来,ESMOD始终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不但没有在岁月的洗礼中失去光彩,反而在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下,越发显示出其巨大的世界影响力.当今有为数众多的时装界大腕都毕业于ESMOD,例如土耳其时装设计师艾思洁(Eke Gee),曾担任法国著名品牌"巴黎春天"服装设计师、现担任法国国家歌剧院舞台设计的法兰克·索贝尔,挪威著名时装设计师衣格思,法国一线品牌迪奥的裘皮设计师明居林等都是ESMOD的高才生,他们在创立自身品牌的同时,也为ESMOD铸就了新的经典与传奇.  相似文献   

20.
毕远月 《课外阅读》2013,(10):36-37
<正>世界上很少有哪一座城市会像巴黎那样被夸得天花乱坠。"时尚之都"、"艺术殿堂"、"浪漫之城"、"美食天堂"都是它身上闪闪发光的标签。但是撇开那些关于巴黎的陈词滥调,真正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子?毕远月以巴黎人的视角,抖落出所有关于这座城市的吐槽,这一切,游客永远看不到。拒绝认错是法国人的个性。当然,法国人不愿承认这一点,或许这也从一个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