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志娟 《科教文汇》2013,(11):72-73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通过预习能把握学习进度,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学习能做到张弛有度。部分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没有提前预习的必要。其实,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及预习中发现问题并总结原因都是预习环节缺失的根源。教学中应倡导学生重视预习,科学地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卢新芳 《知识窗》2014,(22):27-27
预习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只是简单地提前看一看书,它能让学生有目的、更从容地去听课。因为提前知道教师要讲的内容,并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就会轻松许多。此外,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信心。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中高年级的课程标准就突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3.
刘孝华 《科教文汇》2013,(12):147-147,156
我们应该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预习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预习是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预习的多种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孝华 《科教文汇》2013,(4):147+156
我们应该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预习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预习是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预习的多种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学生英语学习的预习方面分析、探讨、阐述了预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预习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提出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关键,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培养良好预习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是语文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让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陈香 《知识窗》2014,(2):27-27
预习是指学生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即在上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8.
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搭建预习的阶梯,指导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效预习,通过预习,感知学习内容,初步了解基本知识,发现学习的障碍,以便课上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首先晓之以理,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其次润物无声,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读、标、注、查、问;第三,循序渐进,预习效果反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好习惯是力量的源泉,是知识的润滑剂。一个好习惯能使我们终身得益。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英语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听课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瑞根 《大众科技》2011,(8):213-213
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用;培养学生听课、说话、读书、写作的习惯;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要注意各种细节。  相似文献   

13.
批注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以及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孙伟华 《知识窗》2013,(8):49-49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预习原则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小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夏丽 《知识窗》2015,(3):14
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课文,更需要放眼课外;它需要点滴积累,更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阅读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一、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成长得益于课外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预习,感知教材,弄清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以及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便  相似文献   

16.
聂立娟 《今日科苑》2010,(18):190-190
学习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学生自身的动力和教师的引导。教师首先引导其养成预习的习惯,有适应期逐渐到自主期。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17.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科学预习作业的特点,科学预习作业设计的基本环节以及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即从基础型预习作业设计、实践型预习作业设计及趣味型预习作业设计及有效应用作探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稆 《科教文汇》2014,(3):172-173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阔读能力;物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物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生学业的进步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具有主动性、预习性、参与性、质疑性、社会性等等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