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是"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动词短语; 2.副词; 3.连词; 4.话语标记。从最初表强化判断的动词短语到话语标记,这是"就是"不断主观化的反映。首先从共时层面分析不同类别的"就是"大致演变轨迹及其主观化程度差异,认为"就是"在语义功能上经历了以下过程:强化判断—强调焦点—假设让步—话语标记。接着从历时角度讨论"就是"的语法化过程及机制,认为"就是"的语法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郑绮  蒲霏 《现代语文》2009,(10):36-38
从表示疑问言说义的状中短语到表示方式集合的动词,再到具有承接功能的话语标记和条件连词,“怎么说”经历了一个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详细阐述了“怎么说”的语法化进程和语法化机制,并从语法化和语用关系的角度,着重突出了其主观认知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说实话"由动宾短语到话语标记的演变过程、变体形式以及话语标记"说实话"的解说、总结、衔接等三种篇章功能和主观评价、人际互动两种人际功能。另外,我们通过分析得出"说实话"虚化为话语标记的动因是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4.
"还好"不仅出现在书面文学作品中,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应答语中也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还好"的短语、副词和话语标记用法同时并存,短语用法多用于比字句中,有的表示"好"的状态的持续,通常包含说话人主观期盼"好"的预期,副词用法常表示"低位评价语",有的可以形成前后阶段的比较,有的具有篇章连接作用,可以单独使用,有"幸亏""幸好""好在"的意味,表示庆幸之情。"还好"趋向话语标记语用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整体意义逐渐强化;主观色彩的加重;重新分析,语义泛化。此时,"还好"的语义已成,不是必要的句法成分了,其副词功能在不断减弱,语义泛化,已经慢慢成为话语标记语了。作为话语标记的"还好"的语形不稳定,可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从历时层面来看,"还好"的词汇化的过程也逐渐成为话语标记语。  相似文献   

5.
我说"我说"     
现代汉语中,"我说"是一个主谓短语,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词汇化和语法化,从而成为一个多义形式,具有主观性功能、情态功能,话语标记功能。在一个共时平面上,结合语音、语义和句法分布词汇化、语法化等方面对"我说"结构现象进行解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也好"具有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因此可以被视为话语标记。本文通过分析共时平面上"也好"的多义形式,推测其发展轨迹,探讨话语标记语"也好"的形成过程和功能。话语标记"也好"的形成是词汇化和语法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由短语先词汇化为词,然后再进一步语法化为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V来"从一个表示"行为义"的词发展为兼表"认知义",后又作"话语标记"的语言结构,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笔者不仅考察"V来"格式的语篇表现情况,探讨其主观化演变的过程,还对"V来"类词进行比较研究,从其残留意义的线索出发辨析其内部主观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话语标记,"看样子"在语篇结构上,由"观察对象"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具有篇章连接功能。语用上,"看样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常用于推断和委婉表达,具有元语言功能。该成分经历了一个由动宾短语到话语标记的发展过程,其中结构上的凝固化、语义上的主观化和语法功能上的虚化是"看样子"变成话语标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钟玲  李治平 《语文知识》2012,(2):110-113
在现代汉语中,"不瞒你说"已经具备了话语标记的基本特点,可以被看做典型的话语标记。本文主要从语篇分布、变体形式、语用功能及其主观化过程来分析作为话语标记的"不瞒你说"。在语篇分布上,它可以出现在话语的开头或中间,且存在多种变体形式;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上;主观化过程是伴随着概念意义逐步消退和说话人主观意义增强实现的,其主观化主要体现在"说"上。  相似文献   

11.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在语义虚化后,成为句子的主观标记,在句子中表达言说者的主观态度、对动作的主观量体验.通过语料搜集,我们看到在几种含虚化"他"的句式中, "他"主要用于表达主观大量,在语法化过程中成为表示主观大量的一个语表手段.但是不同句式,主观量的表达方式不同. "V他个+成语/形容词"在"他"语法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表主观大量的固定格式.而"V+他+数量短语"句式的主观量表达存在着直赋性主观量和异常态主观量两种表达方式. "V他(个)+数量短语+名词"句式通过副词标将客观小量转换成主观大量,还通过参数和语音重音指向将客观大量转换成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12.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又来了”除了可以用为动词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之外,还可以用为表示责怨义的话语标记。话语标记“又来了”的组合较早出现于明末,其中的“来”是一个代动词,而不是行为动词。“又来了”虚化的动因有三个:(1)句法动因——结构压缩;(2)语义动因——概指义的主观化;(3)语用动因——降低面子威胁。“又来了”的语用功能有三个:行域层面的责怨;知域层面的否定;言域层面的劝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以"的语法化顺序和"以"及其相关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认为:多义词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及教学安排中可借鉴该词语法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但并不能盲从或照搬其语法化顺序:1.教材应优先收录一个词使用频率最高、最可能用于基本交际的义项,然后根据语法化顺序讲解语法化程度最低的义项及中间义项;2.针对那些语法化程度较高、意义虚化程度较高的义项,应该抛开词源,单独教学;3.针对那些教材收录义项缺失、无法形成语法化连续统的多义词,要慎用语法化顺序的指导作用;4.有些可看作话语标记的虚词,则无需从其语法化的根源着手。  相似文献   

15.
"话是这么说"已经由一个完整小句习语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其语法化的机制有句法、语义及语用等方面,其主观化诱因是语用推理。话语标记"话是这么说"在语句关联上具有话轮转接功能和让步衔接功能,在人际功能上具有主观评价功能和自我推测功能。"话是这么说"和"话是那么说"存在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语气标记"就结了"与句子的真值语义无关,其标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明示说话者交际意图。从主观性来看语气标记"就结了"主要表现为在未然事件中对建议等的主观认可,以及在非未然事件中对主观评论的肯定及再强调,其交互主观性的表现主要通过"就结了"与"不""吗"等的组配模式得以实现。语气标记"就结了"大致形成于清末民国时期,且在语法化过程中对"就结了"的词汇意义有一定的保留,作为语气标记其虽已具备语气标记的功能性,但其语法化过程还并未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7.
离合词"没戏"是由述宾短语"没有戏"通过结构紧缩、去概念化而最终完成词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既有词汇化又有语法化,高频使用是必要条件;形成动因与机制有隐喻、结构紧缩、韵律构词、重新分析、语用推理、主观化因素。"没戏"固化为动词后,其述谓功能减弱,主观评述功能凸显,语用上主要表否定拒绝、贬低之义。  相似文献   

18.
由名词虚化而来的副词较少,情状副词"满口"正是其中之一,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偏正短语"满口"于唐五代时期词汇化为名词,明清时期其名词义项发展完整.宋代开始,名词"满口"大量处于临界环境中,在高频率的使用以及主观化的语用推动下,于明清时期语法化为情状副词.  相似文献   

19.
离合词"没戏"是由述宾短语"没有戏"通过结构紧缩、去概念化而最终完成词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既有词汇化又有语法化,高频使用是必要条件;形成动因与机制有隐喻、结构紧缩、韵律构词、重新分析、语用推理、主观化因素。"没戏"固化为动词后,其述谓功能减弱,主观评述功能凸显,语用上主要表否定拒绝、贬低之义。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重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该视角分析,话语标记语so置于句首以表示多种语用功能的新用法,其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交际需要、语义功能和群体特征等多重原因。So从连词演化为纯粹的句首话语标记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示结果的连词;作为话语组织手段的话语标记语;结果语义脱落和话语组织功能弱化的句首话语标记语。追溯这一历程可以看出,so之所以能将看似毫无关联的语用功能聚于一身,与其本身的因果逻辑密切相关。从认知角度来看,句首话语标记语so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逻辑语义层面到话语层面的跨域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