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是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下,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在题目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认为传递的最低效率10%,最高效率20%。具体计算时,可根据下图来解题: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据此,求解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只须按能量流动效率进行相应的“放大”(已知高营养级的生物量,求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或“缩小”(已知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求高营养级的生物量)计算即可。  相似文献   

3.
教材对“能量传递效率”的描述为:“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部分学生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句简洁明了而内涵丰富的语言,导致分析问题不透彻、计算试题不正确。本文从十个方面深刻剖析“能量传递效率”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大观园     
存在暗能量天文学家通过巡天观测确认了神秘的暗能量的存在。暗能量占据宇宙全部物质的74%,它是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智能工厂”德国科学家认为,有可能造出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在这种“智能”工厂里,产品自行快速顺利地组装,机器从不出差错。  相似文献   

5.
<正> 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在有关“能量流动”的知识中,存在一些易被忽视或不常见的问题,如“能值”的表示方式、最值计算、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稳定的关系等。本文结合教材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期能对教与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全国高考及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出现的“黑洞”半径估算问题分别从“能量”的角度和“动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推导出“黑洞”半径估算计算式。提出了在进行“黑洞”问题分析时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词,弄清题目是与“能量”有关的问题还是与“动力学”有关的类型,再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安强 《中学理科》2006,(2):47-4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是“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的重点内容,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有的同学常常因概念理解不清或关键词把握不准导致计算错误,在此,结合例题对相关概念和关键词进行诠释,以便于同学们掌握。  相似文献   

8.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一直是近二年生物《考试大纲》提出的基本能力要求。而关注生态,提高能量流动效率,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能量流动的计算中,由于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与特殊的条件设置,为考查上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命题素材,但也使这类试题成为高考中制约考生得分的瓶颈。因此,以能量流动为背景的计算问题,应是生物计算类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题型。常见的计算题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据专家证实,人体也有“大气层”。人体“大气层”紧挨着人体四周,厚度只有1厘米,形成一个小小的隔层。人体就像一台“发热器”,将75%以上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热能。因此,这个隔层不断被身体所加热。据测算,人体在1小时内通过“大气层”所散发的热量多达37万焦耳,相当于1壶水烧开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应继祥 《物理教师》2009,30(8):61-62,65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功是能量的转化量度.功的计算在功能关系问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在实际问题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相应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因此很多学生在处理做功的问题时常常感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高考复习阶段,可对“功”的计算采用立体化复习,归纳起来,有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表1的汇总来看,其一,近三年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其中必考部分中必修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所占比例最大,占总分的17.4%,占必考部分的20.9%。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占总分的14.8%,占必考部分的17.8%。必修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占总分的10%,占必考部分12%。选考部分中选修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所占比例最大,占总分的11.1%,占选考部分的66.7%。选修三“细胞工程”所占比例最大,占总分的7%,占选考部分的42.2%。  相似文献   

12.
以对角和法则为基础,导出了硼原子(含类硼离子)基态(电子组态为1s~22s~22p)的非相对论性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利用变分法计算了硼原子(含类硼离子)基态的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误差小于0.6%。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的教学内容.作为高考的核心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常会结合图形进行考查,特别是涉及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建构模型,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能量流动过程,有助于学生模型构建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一、“箭头法”构建能量流动分配模型对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而言,能量流经该营养级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知识,不仅刚跨入高中就学习“物质的量”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在随后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和电解池等章节中也会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及计算。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尤其是涉及各种类型的计算较难理解。其实,“物质的量”这一章所涉及的基本公式只有5个,而各种类型的计算题也只是将这几个公式组合在一起综合应用而已。在这里简单谈谈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技巧。  相似文献   

15.
科学事件     
“宇宙暗能量研究”项目近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计划进行一项新的天文学研究,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导致宇宙扩散的元凶”———神秘的暗物质的起源。该计划被称“为暗能量研究计划”,预计将在2009年正式开始并且“从大约3亿个星系中收集数据。一部520兆像素的摄像机将被安装到智利斯路杜鲁鲁国际美洲天文台的4台布蓝柯望远镜上,届时天文学家们观测太空的速度将是现在的10倍。距该计划开展还有4年的时间,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耗费至少10年才能有所收获。根据物理学计算方法,暗能量占整个宇宙能量的70%。暗能量有可能是爱因斯坦宇宙学恒…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家弗里兹·扎维奇曾经如此解释暗物质:遥远的星系团里有一些物质很独特,它们既不发散光,也不吸收光、反射光,它们对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力”拥有免疫力,星系团似乎没有足够的可见物质可以将它们“捆绑”在一起。在宇宙中,眼睛看得见的物质只占5%,剩下的约25%来自暗物质,约70%来自暗能量。  相似文献   

17.
为何太阳被视为地球生命之源?来自太阳的能量如何被地球上的生物利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效率怎样?本文整合了生物学、地理、生态学等学科知识,让读者在“探”“辩”“思”“论”的过程中,认识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与捕获、能量转化与固定、能量传递与消耗、能量利用效率等内容,深刻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在10%~20%。在食物链中求解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只要按能量传递效率进行相应的“放大”(按营养级从高到低递增)或“缩小”(按营养级从低到高递减),即可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被测试样百分含量计算公式的不同表示方法进行讨论,叙述了“%”的含义及现行教材中有关“%”使用的混乱局面。最后提出了关于百分比计算式统一书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学上,“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一种能量形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形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能量”比喻人显示出来的活动能力,它可以创造出无穷的社会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能量”有一种基本的属性就是转换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