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雷 《新闻世界》2011,(1):115-116
本文通过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新闻客观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笔者将现有的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分为三类:其一是从新闻理论(部分是从哲学角度)角度思考新闻客观性的问题;其二是从新闻业务实践上对新闻客观性的应用的思考;其三是对西方新闻客观性理论的介绍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左强生 《新闻窗》2006,(5):21-22
关于新闻是否应该有倾向性,对此问题尚存争议。本人认为,在新闻报道中就很大程度表现出了客观性和倾向性,特别是舆论监督的报道。本文就新闻舆论监督的客观性和倾向性做了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理念·规范·方法--中西方新闻客观性差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华 《新闻知识》2003,(10):18-20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许多人或从客观性理念,或从客观性的表现形式即客观报道的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单从一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从理念、规范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新闻客观性的差异,以期求得新闻客观性的大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最高原则,它同时也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逐渐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目前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采访也逐渐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而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新闻采访中的客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即: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意义,以及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外华语媒体和华语传播学界就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的批评与抗争为契机,反思西方新闻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个人特定的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出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框架、学术参照、和学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与社论区分的事实报道逐渐消解,新闻客观性才最终得以确立;新闻客观性的发生存在多种因素,如战争的公关、宣传直接催发了新闻客观性;然而,由于新闻客观性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追求,因此现实中存在多种悖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媒体近期的揭露性报道为例分析,认为“新闻客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异化成的两种标准,可以理解为“新闻客观性”的“二元性”,而不是对“新闻客观性”理论本身的颠覆,两者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9.
许燕 《新闻知识》2006,(1):25-27
新闻的客观性原理是美国为主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时期的一种新闻报道策略,后来逐渐演变为西方新闻业界的职业规范和报道规则。客观性的发生与发展,对新闻机构、新闻记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客观性原理”几乎成为国际新闻业的共同标准,是记必须遵守的常规做法。究竟客观性原则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作用?概括一个世纪以来新闻理论学们的研究,可以从机构角度、个人角度以及社会角度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0.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2):109-110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精确新闻理论认为应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电视"精确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可能性,以及要在报道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西方某些新闻学者否认客观报道,认为新闻只能是媒体过滤的主观事实,客观报道是做不到的.为此,美国1996年新闻工作者协会把多年的核心准则--"客观性"一词删除了,认为这是个无法把握的标准.我国有些学者与此呼应,也把新闻客观性视为记者的"主观"饰品.现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再次遇到挑战,新闻记者唯物认识论的薄弱甚至彻底丧失,不能不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人们对其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受双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闻客观性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客观性的维系需要媒体间良好的互动合作,合理的法律规范是新闻客观性的外在保障,而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将为新闻客观性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客观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客观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采访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提升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竞争力。本文以民生新闻采访作为案例,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规律的最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是我们在新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那么,如何既能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又能提高报道的针对性、策划性,就成为了新闻工作者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然而这一备受新闻工作者推崇并奉为职业理念的原则自产生起就一直备受质疑。本文从新闻客观性的起源、质疑、发展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证,证明客观性的价值及其作为一种新闻理念和手法而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客观性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西方新闻学者和记者将之奉为圭臬。而在我国的新闻理论界,有不少学者认为,新闻记者总是代表一定阶层的利益,基于一定的立场和态度来报道新闻,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倾向性,因此,新闻报道不可能完全客观,新闻客观性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此,作者不想对辩论的双方做出是非评判,  相似文献   

18.
黄燕军 《报刊之友》2014,(2):111-111,125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客观。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作为与百姓直接接触的新闻采访,要真实的反映人民生活,客观的传达群众心声,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新闻。目前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缺失严重,本文就此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分析了新闻采访客观性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了保持新闻采访客观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娜  郭大伟 《报刊之友》2014,(4):106-107
随着新闻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深度报道是保持媒体对人们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而由于记者报道的客观性要求和其专业局限性,专家参与到新闻中就成为了必然选择。虽然专家参与能够弥补记者知识面的缺憾,让新闻更有权威性,但是现阶段专家参与新闻有时仍存在不足,这些均需要记者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加以认识并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近年来"逆转新闻"的频现,是对新闻事业的亵渎。新闻媒体唯有做好把关、核实工作并建立惩罚机制才能杜绝逆转新闻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