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观止》卷八有曰: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  相似文献   

2.
在《文心雕龙》中,"声律"是刘勰十分看重的一个概念。刘勰在不同篇目中,多次提到重视声律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如《神思》篇有:"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讲作文时要依照声律安排文字;《情采》篇有:"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讲声律是"立文之道";《知音》篇有:"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讲读文章时也要注重声律的谐和等等。其中《声律》一篇是论述声律最重要的篇目。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能背诵和默写古诗。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些古诗,达到悟情悟道的境界呢?曾国藩的《家训》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凡作诗最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今天的孩子要感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古诗,那么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  相似文献   

4.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指出:“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日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电。”把“五色”视为“立文”之第一要理,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色彩在创造  相似文献   

5.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理念刚一提出,就受到小语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情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智作文是情感、智慧、工具性的需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情智作文为追求方向,从"范文欣赏,诱发情智""精彩行文,展现情智""作文批改,回应情智"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培育好自己的情智之树,让"情智"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11)
[表现]作文虚浮与庸俗我们的学生不是在作文,而是在做文,是为了考试,为了高分而做华丽文,做虚假文。可怕!一是"诗意"朦胧,掩饰自然的话语。如一次以"文化快餐"为话题,一学生习作《文化快餐品读之感悟》中有这么几段话: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情采》曰 :“故立文之道 ,其理有三 :一曰形文 ,五色是也 ;二曰声文 ,五音是也 ;三曰情文 ,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黹甫黹友 ,五音比而成韶夏 ,五情发而为辞章 ,神理之数也。”好的文章 ,必兼三文 ,方能声韵和谐 ,言之有物 ,情感真挚 ,达到文质彬彬的艺术境界。《论语》所记孔门言行 ,皆有文采 ,智情兼备 ,文质偕美 ,后世为文 ,常从中取意用词。它以教科书似的智慧 ,诗一般的语言 ,让世人在抑扬顿挫的文辞里 ,兴味浓郁的情感氛围里 ,不断地吟咏 ,受到醇美的艺术熏陶。一、论声文美中国的声韵学十分发达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 ,早就…  相似文献   

8.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通病: 一、读与写的脱节。主要症状: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作文命题与课文、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不紧,有些毫无联系,阅读教学中不渗透写作教学。 二、作文与生活的脱节。症状一:不管学生有无生活材料,教师随意命题。如有的农村教师出这样的题目:《城市见闻》、《××工厂见闻》、《公园的早晨》等。学生焉有不编之理?症状二:“下水”不当,南辕北辙。如有的教师一出示习作要求,便匆匆朗读“下水文”,而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反思,我初步总结了三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成事的重要。要提高作文能力,首先得激发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往往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惧怕、没兴趣的现象,造成了作文水平迟迟不能提升,这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小学高年级作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并根据现行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僵局与破解之道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僵局,其次从减少作文要求,扩展学生写作范围;丰富作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强化指导评价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僵局的破解之道,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实践中,我得出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3.
曾旦 《考试周刊》2010,(57):59-60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要练习从词句、标点、内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在某杂志上我读到一篇有关《讲评作文》的文章,眼前瞬间一亮:作文教学也可以这样精彩。但随着对后续文章的拜读,先前那种崇拜之情便渐行渐远。诚然,"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新的探索,是一种很适合学生本位的模式,但我们不能以"讲评"而包打天下,更不能以"讲评"的出现而否定所有,"讲评作文"有讲评的优势,"作前指导"有指导的有效,为此,我们既要理性地看待"讲评作文"与  相似文献   

15.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子阳老师《儿童创意写作启蒙教学课堂实录》就是唤醒儿童创意写作意识的艺术典范。一、教学立意不在于传授写作知识,而在于激励创意表达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一致地把作文指向心灵的层面。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作品就是情感。"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教育家叶圣陶更是指出写作是"心有所思,情有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作文教学不仅要在作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事物、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水平,而且要将深化认识,转变思想,指导行动,渗透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串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随情练文,深化感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随情练文是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两大难题:阅读、作文。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瘟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日后高年级写文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作文"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  相似文献   

18.
何娟莉 《成才之路》2013,(20):40-40
小学作文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既要珍视自我感觉,又要学会传意交流,提高写作速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颁发,小学作文教学也有了相应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调整作文教学策略,整体把握作文教学方向,扭转陈旧的作文教学思想,体现作文的个性化,进而转变"胸有成竹"的意识,倡导作文教学要精心备课,让学生愿写、乐写,消除学生谈"文"色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告诉我们,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应多关注"生活",应鼓励学生大胆抒写个人的生活感悟,阐明自己对生活的观点,以自己所知生活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生活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生活之情感人。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