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已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怠倦的成因,并给出自我应对策略,为深入研究和防治教师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江西省赣州市十七所学校1073名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情绪疲惫,而职业倦怠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压力反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多来自可控性低的社会、学生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核心自我评价中的四个人格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高于压力变量,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具有人格基础。建议学校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自由决策权,激发教师成就动机,加强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从而有效防止教师职业倦怠,让教师能"乐在压力"。  相似文献   

3.
一、何为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当初的热情丧失殆尽,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很多人不能理解,现今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已得到很大提高,还有什么倦怠可言?而事实上,每种职业都有其特点,如医生、  相似文献   

4.
瞿淑芳 《教师》2011,(24):27-28
一、何为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当初的热情丧失殆尽,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很多人不能理解,现今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已得到很大提高,还有什么倦怠可言?而事实上,每种职业都有其特点,如医生、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的教师职业的理想与信念迷失、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匮乏、师生教学交往的热情与兴趣枯竭,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简单粗暴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中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困扰和阻抑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现象已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且成果颇丰,但理论仍然落后于现实,特别是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现有理论尚不能很深入、准确地诠释和有效预防并消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教师职业倦怠探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导致教师负面情绪及行为频发。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及专业成长,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最终会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探索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发展阶段、表征及新时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导致教师负面情绪及行为的频发。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及专业成长,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探索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很有必要。由于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各种各样,其缓解对策应从社会、学校、个体等不同层面进行整体思考和探寻。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耗尽其心智、生理、情绪资源的表现,对教育的危害极大。本着眼于教师教育一体化过程,视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为系统工程,从教育的内外部因素分析、探讨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分析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职业、组织、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因此避免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8,(28):23-23
肖庆华在《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5期上撰文说,在教育变革中,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了新的特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所致的一种精疲力竭和工作能力下降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抵制与消极心理、教学水平下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 ,它是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在内的一种综合症状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 ,其存在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它的产生原因既有社会组织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众多调查数据已经证明,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心理情绪问题也越来越多,部分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明显呈现出职业倦怠的症状。因此,探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寻求有效的克服对策,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从中职学生的角度来看,造成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行为偏差,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不会教育、不愿教育、不能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制定适度的工作目标,并量化工作,分步完成;分层次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用全新的眼光正确看待学生及主动与家长有效沟通等。  相似文献   

14.
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冉祥华 《教育探索》2004,(9):102-104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职业、组织、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避免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厌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身心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曲“高原期”,其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确保教师的应有地位,同时加强教师的学校激励哥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伤害,其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本文着重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对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寻缓解倦怠对策,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该文通过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和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试图寻求缓解和消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32-133
教师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以河北省部分地市的七所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为例,利用问卷调查,辅助访谈方法分析了"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从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科研压力、"互联网+教育"时代新要求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四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的教师职业的理想与信念迷失、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匮乏、师生教学交往的热情与兴趣枯竭,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简单粗暴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