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与故事     
孩子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表现出世界上各种不同的风貌。它表达了意义,反映了美丑、善恶、智慧。当孩子听到好的故事,他在心中留下了许多画面,如森林中的城堡、美丽的公主、善良的精灵、邪恶的魔鬼。尽管他没有亲眼见过这些事物,但他能用他内在的眼睛看见,这个内在的眼睛就是想像力。没有想像力,我们就无法体会外在眼睛看到的东西。孩子们喜欢重复地听同样的故事。每听一次同样的故事,他在内在想像力就忙着创造形象。而当他在电视上看一个故事,画面已呈现出来了,他也被剥夺了从内在创造形象的乐趣。一直到11岁,孩子对世界的思考模式都是具体…  相似文献   

2.
我园活动场地狭小,教玩具奇缺,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开展活动。1.用手帕开展讲述活动现在儿童使用的手帕,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画面富有情节性。其形象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这就可以用来开展讲述活动“手帕上的故事”。我们经常用孩子每天使用的手帕来创编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小荷尖尖     
孩子的话:夏天的池塘里荷花特别漂亮,把大眼睛的蜻蜒,美丽的花蝴蝶都吸引来了,还有那可爱的小蝌蚪也排着队出来玩。老师寄语:小朋友用自己的视角画出了美丽荷塘,红、绿、蓝三色相间在一起给画面带来了无限生气,巧妙的圆形构图让荷花突现,给我们的观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下雨啦     
专家点评:小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下雨天池塘中欢快美丽的画卷。看,下雨啦!小雨点在天空中调皮的跳动、玩耍,或聚或散,是那么得轻松惬意。荷花盛开,青蛙和蜻蜓看着舞动的雨点多开心呀。饱满的构图、丰富的场景说明孩子有着较强的画面组织能力。而画中的造型稍显拘谨雷同,蜻蜓的形象注意了变化,但没有摆脱用圆形去造型的概念化倾向。可见,单一的方法固定的思维模式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和观察。而雨点是抽象的,雨点没有固定的形状,雨点给予孩子无尽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所以才灵动鲜活。由此看来,不受形的控制,孩子的感受往往很真切,而形象越像,孩子的感受却在追求像的过程中悄然丢失了。两者相比孰轻孰重?相信我们每一位观者都会知道。  相似文献   

5.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厘好地发挥语文教材的形象感染力。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作,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如果再配以色彩斑澜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栩栩如生的动画,学生怎么会不感兴趣呢?《荷花》这篇课文,是著名作  相似文献   

6.
答:画中有诗,画中有故事,画面就活起来了。一个故事在孩子心里所引起的情景可能远比现实事物更加鲜明、更加完美。在虚构的故事天地中,孩子的视野大大开阔,想象被装上了翅膀,并由孩子自己生成意象,在诗画、故事画创作中,尽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意图,进行感情移入和创造性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小猫钓鱼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大人孩子都喜欢,故事简单明了,却寓意深刻。其中有绿树碧水,逗人的动物,漂亮的昆虫,还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传统的方法是讲故事,学生只能听,但看不到画面。如果把听故事与看画面和欣赏音乐巧妙的结合起来,而且画面是活动的,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同时作用于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美的享受和音乐的熏陶,那将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动画制作整个故事分成8个片段,5个画面,如图l。2。3、4。5所示。门)画静片用彩色油笔在透明胶片上…  相似文献   

8.
一池美丽的荷花,一阵风轻轻吹过,一朵朵荷花迎风摆动,从一朵最大最美的荷花的花心里转出一个穿白裙子的小姑娘,她尽情地伴着乐曲飞转,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是笔者为小学语文《荷花》一课制作的课件的几个片断。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同电影特技般的效果,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不仅  相似文献   

9.
惠慧 《当代学生》2011,(Z3):108-109
有一些故事儿时就进入了我们的记忆,有些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有些让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想象,有些则陪伴着我们一路成长。不知不觉中这些虚构的人物和形象好似我们的朋友,哪怕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天真的孩子,我们依然对它们充满了亲切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孩子缺乏良好的绘画能力,如何巧妙地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成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理想。孩子对故事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孩子在故事中使用色彩、线条、构图和一定形式的搭配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内涵;可以借助故事来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从而将绘画的形式、内容和技巧有机融合;可以利用孩子那双好奇的眼睛观察、认识事物,借助孩子真挚的童心来理解、创造画面;可以在故事的情节或意境中,折射出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背景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过:“对于读图画书而言,读书就是读故事,通过图画读懂故事。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绘本阅读活动教育实践,我发现每一个孩子对于绘本画面的理解、对于情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71):3-4
绘本不是简简单单的图画书,这里的"图"本身就是叙事的,哪怕一个不认识字的孩子,只要翻页看,他看画也能明白故事的大概,它会教会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讲出故事的发展。绘本也并不是随便逗小孩子开心的画册,很多优秀的绘本用简单的画面、简单的文字表达出了深刻的内涵,把很多人生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练的文字传达给了读者。在发展儿童思维方面,绘本占据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有不少年轻的父母很想给孩子讲故事,却苦于找不到好教材。其实,一些有趣而浅显易懂的故事,就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去找。凭着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识,一般来说,是可以驾驭故事这种形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孩子讲身边的事物的。这样,既讲了故事,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使孩子明白了事理,了解了所讲事或物的性质特征。例如,可以讲讲小树的故事,小花猫的故事,小闹钟的故事,也可以讲吃饭的故事,交朋友的故事,打架的故事等等。这样的故事,因为孩子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加上又有随手可得的直观性强的“道具”孩子就容易懂,也容易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4.
美术是视觉艺术,声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者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如果我们将演唱的过程“画”在纸面上,那么它必将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可用的画面有:歌唱“乐器”的形象画面;声音旋律线的流动画面;声音运用的多彩画面;意境想象的生动画面。  相似文献   

15.
《小王子》是一本童话 ,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话 ;是一个寓言 ,也可以不是一个寓言。《小王子》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 ,很动人的故事 ,很适合孩子看的故事 (不管是现实的孩子或心灵上的孩子 ) ,也很适合大多数已经变成有点无趣的大人的人。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 ,你可以变成一个再创造者 ,这就是一本好书了。不论你的教育程度、职业、《小王子》是一本童话 ,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话 ;是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     
正我们可以更好,但不是完美!去年和蒋竞雄老师合作营养专栏,采访之余也聊起过各自的育儿感受,听到了她的育儿故事。故事中包含了好几件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给孩子孩子建立好的睡眠习惯,比如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离开过如何帮孩子重新建构起安全依恋……因为我同时也是教育心理板块的编辑,突然想到蒋竞雄老师虽然是位营养学大家,但在教育上的一些做法也许还值得商榷。如果能将她的故事写出来,再请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给予点评,  相似文献   

17.
闫蕾 《考试周刊》2011,(81):236-236
绘本,又称"图画书"。由于它画面丰富、形象鲜明,在向孩子叙述故事的同时,也向孩子传达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哲理,丰富了孩子的认知经验,因此近年来受到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推崇。作者对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绘本,如何展开绘本阅读,从而优化绘本的教育功能,使绘本成为孩子的重要生活方式,让孩子享受书香童年这一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正逐渐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也为我们所慢慢熟悉。绘本故事简单易懂,画面又富有童趣,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它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低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它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记忆中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用素描的方式对比显示了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比如孩子吃饭用的是小碗,饭量也很小;成人则用大碗,饭量也大……最后的画面是一个父亲的大手拉着孩子的小手,父亲微微低下头,一高一低两个身影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莫以我们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教师从文本里看到的或者文本想反映的东西果真是孩子所需要的吗?你  相似文献   

20.
或许我们对以下的生活场景并不陌生:父亲下班,见母亲在做饭,随口说了一句“还没做完,我来帮你”,就脱下外套、换上拖鞋进了厨房;饭后,孩子和父亲聊了一通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奥特曼”的故事;看完电视新闻,全家人一起到街心花园散步,孩子与小朋友玩耍,父母则在一旁活动身体;9点多,孩子洗漱完毕,一骨碌钻进被窝,等着妈妈讲故事;夜深了,父亲坐在书桌前赶写论文,母亲端来一杯茶轻轻地放在桌旁……多么温馨的生活画面!不要小看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您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地生活吗?您不是希望自己能够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