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马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白马语则是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和媒介,它是白马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固的交流工具,同时,它也蕴含着这个族群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如果白马语消失,那就意味着白马藏族的传统文化也将消亡。因此,要想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首先对其传承的手段语言进行保护。而双语教学是语言与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是中国民族问题和中国语言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白马藏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形式迫切。  相似文献   

2.
白马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白马语则是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和媒介,它是白马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固的交流工具,同时,它也蕴含着这个族群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如果白马语消失,那就意味着白马藏族的传统文化也将消亡。因此,要想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首先对其传承的手段语言进行保护。而双语教学是语言与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是中国民族问题和中国语言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白马藏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形式迫切。  相似文献   

3.
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有一支称为白马藏人的少数民族。解放以前,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区位特点,白马藏区经济处在一种原始的状态,没有学校教育。白马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平武县的白马乡、木座乡和木皮乡三个藏区。解放以后,白马藏区经济开始了“伐木经济”,不少人通过“伐木经济”发家致富,有些白马人为了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迁往平武县城。笔者多次走进白马藏区,走访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其双语教学的情况进行考察,力图了解与分析一个无文字民族在走进文字文明进程中,双语教学具体存在的问题问题与发展对策。一、白马藏族双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北藏族聚居区高等师范院校“双语”教学承担着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各类藏汉“双语”专门人才的重任。近些年来。西北藏族聚居区各高等师范院校的“双语”教学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尝试探讨并提出优化西北藏族聚居区高等师范院校“双语”教学现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关于相关治理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白马藏族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基层社会全貌。国内有许多学者从事社会治理和白马藏族社会的研究,而从文化视角去研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问题的仍比较少。以白马藏族社会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关于相关治理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白马藏族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基层社会全貌。国内有许多学者从事社会治理和白马藏族社会的研究,而从文化视角去研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问题的仍比较少。以白马藏族社会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藏汉双语教学是提高藏族学生文化素质、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藏区中学物理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对藏族地区物理课程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有效实施新课改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白马藏族无论历史渊源、宗教信仰、风俗民情都和藏族有很大的区别,白马藏族的民歌更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对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马藏族的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化石。新时期以来,有关白马藏族的语言研究成绩较为突出,主要围绕白马藏族语言的族属问题而展开,理论性研究较多,但实证性研究和微观深入的研究仍嫌薄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245名藏族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日常观察进行研究,从民族语言态度、汉语态度、双语语码转换态度三个维度对当地藏族学生接受双语过程的态度进行分析,认为今后双语教育的改革中可以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在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重视开发校本课程和双语教材建设的同时,需要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校园双语氛围.  相似文献   

11.
平武地区的白马藏族,与阿坝州九寨县和甘肃省文县的藏族,具有同属于一种族性类别的共同文化特性。但对平武白马藏族的族属问题上,学术界颇有争议,莫衷一是。本文以“格厘村”为个案,对白马藏族的族源及其现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陇南白马藏族保留了较为完整而又独特的生活习俗,在音乐、舞蹈、语言、宗教、美术和体育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法和访谈等方法对白马藏族体育形态特征及文化意义进行了梳理.认为白马藏族传统体育具有祭祀体育的独特性和综合性、健身体育的和谐性,以及娱乐体育的多样性等特征.在我国和谐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以社会和谐为主轴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陇南白马藏族保留了较为完整而又独特的生活习俗,在音乐、舞蹈、语言、宗教、美术和体育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法和访谈等方法对白马藏族体育形态特征及文化意义进行了梳理.认为白马藏族传统体育具有祭祀体育的独特性和综合性、健身体育的和谐性,以及娱乐体育的多样性等特征.在我国和谐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以社会和谐为主轴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汉语文和民族语文学习的双语教学,是汉语文和民族语文两者相结合在教育实践的产物。双语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论范畴中的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演化。同时由于藏汉双语教学设计模式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针对于藏汉双语教学的研究虽已有了不错的进展,但藏族学生双语教学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宏观的视角对藏汉双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进行了审视,以探寻行之有效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以期望建立藏汉双语教学研究理论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我国的教育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改变,在藏族地区也不例外。藏族地区的语文教育是以双语教学为主的,其不仅要用藏语进行授课而且还要用汉语进行授课,两者要做到密切联系。作为一名藏族语文教师,我们如何教授好双语教学,改善传统藏语文教学策略,成功地完成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白马藏族分布在甘肃省陇南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一带,是我国有着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群体。甘肃白马藏族生活在甘肃文县铁楼藏乡白马河流域,藏区人民远离城镇,终年以劳耕为生,生活处于半封闭状态。白马民歌则是白马藏族人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集中写照,白马民歌题材及其丰富广泛,民歌演唱风格独具民族特色。笔者从甘肃白马藏族民歌的地理分布与应用语境,白马民歌的演唱考察;白马民歌的演唱分析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白马民歌及其演唱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白马藏族的语言已逐渐濒危,新时期以来有关白马藏语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依然存在着不足,尤其对白马藏族语言的实证性研究和微观深入的研究仍嫌薄弱。  相似文献   

18.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有着丰富的题材类型,其整体呈现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的显著分野。它们表现着川西、陇南地域白马藏族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认识白马藏族独特的文化提供了视野。白马藏族的民间故事题材类型就是其重要的存在方式,处于白马藏族社区底层的民间故事(以白马语为介质)随时随地还可能变化或产生变异,这就是新形式的"流布",也是其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推行的以汉为主加授藏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藏区最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之一,为了更加完善这一模式,我们就双语教学模式问题以拉萨地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调查、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操作策略的调查、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评价的调查和影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因素的调查发现,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在目标方面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学生更加注重汉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藏族学生的语言基础在城乡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藏族教师在使用讲授法和训练法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使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和活动法上有显著差异,说明教师教学方法是影响双语教学操作策略的重要因素。藏汉双语模式下学生的双语言发展还是取得了显著成效。居住环境、语言态度、双语教学效果是影响双语教学模式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的依据以及研究的意义双语学习与教学历来是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教育研究者们给予这一课题以充分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我们对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目前研究的角度单一,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研究也大多局限于双语学习的表层问题,而对深层的双语学习的内部规律缺乏系统地探讨。多数的研究论文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论证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阐释民族语文与教学的方针和政策。这类研究的意义不容置疑。但是,如果我们长期集中大量的精力反复论证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阐释有关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