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传伟 《现代语文》2009,(7):131-132
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大师姚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读者阅读一部作品时,原有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前理解”或“前结构”。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有两大形态:其一是既往的审美经验即“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即“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这两种期待视野的形态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可以理解为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即写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写作需求(即写作者写作时所抱的动机所立的目标所带的问题)。如果写作者没有相应的文体知识,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审美观,就不可能写出深刻的文章。写作是个未定的结构图式,具有“召唤性”,  相似文献   

2.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所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这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常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是读者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即阅读前已经存在的意向。这种意向决定了读者对所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也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价。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读者因为生活的和文学的期待视野不同,必然…  相似文献   

3.
阅读期待指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目标、阅读疑问、阅读胃口)。由于经历、背景、个性心理差异、阅读能力等不同,学生面对同一本的“阅读期待”千差万别。而事实上,本阅读中的“期待”具有事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期待”名称及内涵 阅读期待概念源于“前结构”、“期待视野”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前结构”就是读者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了的先有、先见、先把握。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具体化”带有主观成分、再创造成分。德国接受理论家先驱汉斯&;#183;罗伯特&;#183;姚斯将“前结构”概念用于解释审美,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它指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的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5.
“期待视野”是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属方法论范畴,是读者结合社会历史意识、民族心理、个人审美意识、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和文化素养等进行阅读而产生的综合性反应。分析阅读心理图式和读者的审美经验,可了解其“期待视野”的拓展和延伸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认知接受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的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得读者从文本中领悟出作者、编者的真正意图来。因此,从“阅读期待视野理论”的视角分析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功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期待指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目标、阅读疑问、阅读胃口)。由于经历、背景、个性心理差异、阅读能力等不同,学生面对同一文本的“阅读期待”千差万别。而事实上,文本阅读中的“期待”具有事先预想的观念性,又有对文本意蕴的依附性。它是体验的引线,探究的前奏。同一个人,在阅读文本的不同阶段,由于理解和感悟的变化加深,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才能谈得到接受和理解。而这里所说的期待视野也就是指读者为阅读活动所做的一种基本准备,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等等。  相似文献   

9.
黄芳 《广西教育》2013,(41):39-40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是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的认知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读者从中领悟意想不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前便存在和具备的一种条件,它是一种先于阅读活动的阅读者心理反应模式。一方面可以表现为阅读的要求,这是一种工作的、学习的、生活的需求驱使读者去寻找和选择读物;另一方面,期待视野又是一种阅读标尺,它往往预控着阅读智力活动的基本走向,影响着阅读判断的质量。因此,要提高阅读质量,就必须利用阅读期待,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期待视野进入阅读,主动地参与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使阅读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达到理想效果。一、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符合汉字认知规律汉字认知既是人们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谢小妮 《广西教育》2014,(29):45-46
正"阅读期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阅读教学建议"提出来,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的互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即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互碰撞,在交汇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视野融合,意义随之而生。"阅读期待是一种心理暗示,具有动力功能、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提出,读者在阅读前会对作品持有一种审美期待心理,即"期待视野",该理论认为,这种阅读期待是激发阅读兴趣和探求未知的动力,是拓展阅读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教学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认识水平、阅读兴趣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希冀,一种欲望,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方向与判断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相对应,文本里蕴含着很多等待开掘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往往以“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空框结构热情地召唤着学生创造性的感知活动,召唤着学生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其不同的期待视野影响着各自对文本的感知方式和结果,阅读理解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课文的意义应该是从课文的召唤结构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互融合中生成的。而“补白”则是促进“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走向同化和融合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它使阅读更灵性、意义更丰富、感悟更深刻、课堂更精彩。一、促进理解“课文的‘召唤结构’要求学生在语文感知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原有的语感图式或经验世界,还要展开想像的翅膀,调动、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想像、去补充、去创造,以产生课文的意义。”(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阅读理解是...  相似文献   

14.
王其华 《湖南教育》2006,(12):12-14
所谓“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认识水平、阅读兴趣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希冀,一种欲望,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方向与判断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相对应,文本里蕴含着很多等待开掘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往往以“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多层面、  相似文献   

15.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的理论,阅读期待视野是指文本读者在进入阅读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和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阅读审美趣味转化而来的对于所阅读的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上的心理期盼与预先估计,包括文体期待、  相似文献   

16.
“期待视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核心理论概念,是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前由其全部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之总和所构成的对作品预定的鉴赏趋向和心理定势。学生“期待视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潜在地支配着学生对教育的选择和接受意向,其中“视野融合”是实现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往往表现出一种对文本公众意义的泛化,缺乏阅读主体个人独特的见解,使得阅读教学成了一个平淡无味的过程。这些痼疾最终汇聚成了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于无效,让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离学生渐行渐远。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走入了我们的视野。一、什么是"期待视野"理论"期待视野"指阅读前读者的大脑并非呈"白板"状态,而是一个"预成图式",即阅读文学作品前先行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和理论结构,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它直接决定着阅读  相似文献   

18.
李文辉 《现代语文》2008,(12):117-117
在作文教学生生互评互改成为潮流的今天,同龄读者的期待视野,对学生作文“写什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学者姚斯认为,读者常常用他读过的作品做标准来进行接受,这就是“期待视野”。我国学者童庆炳则认为,“期待视野”还应包括“读者受教育的水平、生活经验、审美能力、艺术趣味等”,以及“读者所处时代、民族、阶级、阶层对读者欣赏倾向和趣味的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要求文章的内容不超过读者自身的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一方面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另一方面还要超越读者,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林译小说”之所以会风靡一时,正因为其迎合了读者的这样一种审美心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其颇受欢迎的原因,既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自俗,即“通俗性”,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审美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是由以下原因促成的:首先,儒家长期以来观风俗、察民情的政治观以及“尚质抑文”的文艺观对自居易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自居易的美学观念也受到了中唐市井文化发展与文化世俗化趋势的影响。第三,自居易本人非常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关注使他在创作时有意识地迎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