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9,(4):7-7
一些海洋浮游藻类在特定环境下暴发性增殖会形成赤潮,这些赤潮藻会释放毒素,危害其附近的动植物。美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拟菱形藻的赤潮藻所释放的毒素会在深海沉积,其危害超过以前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8,(1):110-110
赤潮是海洋受到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生态现象,但赤潮的颜色并不都是红色的,要看引起赤潮的是哪种海洋浮游生物。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或深红色,由双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绿色或褐色.由膝沟藻引起的赤潮海水的颜色则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据统计,能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上百种,其中甲藻类是最常见的.有20多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个不同营养水平的(N、P营养充足、N限制、P限制和N、P双限制)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对同样4个不同营养水平的海洋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克制效果。不同的N、P营养状况能够显著影响孔石莼克制赤潮异弯藻的效果,N限制或P限制和N、P双限制下的孔石莼对赤潮异弯藻的克制作用减弱,N限制的赤潮异弯藻对孔石莼克生物质的耐受性增强,而P限制和N、P双限制的赤潮异弯藻对孔石莼的克生物质更加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状况下大型海藻对海洋微藻不同程度的克生作用可能是自然海洋生态系统中,N、P营养盐动态变化引起大型海藻和微藻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海藻华灾害现状、演变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害藻华是近海常见的灾害性生态异常现象,不仅包括微藻形成的"赤潮"和"褐潮",也包括大型藻类形成的"绿潮"。在许多海域,有害藻华问题一旦出现,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海水养殖、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我国,有害藻华已成为一类突出的海洋生态灾害问题。渤海海域、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和南海近岸海域是3个典型的赤潮高发区,大规模暴发的赤潮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威胁到海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近期在南黄海和渤海海域还出现了绿潮和褐潮等灾害性有害藻华现象,受到高度关注。综合分析我国近海的有害藻华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近海藻华原因种呈现出多样化、有害化和小型化的演变趋势,这给藻华的监测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有效防控有害藻华,有必要加强针对有害藻华的基础研究,阐明藻华原因种的多样性状况、藻华发生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藻华的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子、藻华演变可能造成的生态效应等基础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藻华的观测预警和控制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5.
赤潮凶猛     
赤潮(Red Tide)也称红潮,通常是指一些海洋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而令海水变色的现象。发生赤潮时的海水颜色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依据引起赤潮的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可以呈现红、黄、绿和褐等不同的颜色。赤潮也并非全部有害。人们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对人类健康或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有害赤潮。  相似文献   

6.
赤潮     
《金秋科苑》2012,(15):80-83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等不同颜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赤潮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潮 (有害藻华 )这种海洋灾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赤潮的发生频率、规模和面积不断增大 ,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渔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 ,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因此 ,加强与赤潮相关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 ,才能认识赤潮的发生机制 ,并结合建立的监测网络 ,进行赤潮灾害预报预警 ,对减少赤潮的危害 ,保障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直径只有约10微米的藻类,具有动物和植物双重性,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能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种藻类生命力极其顽强,可在53℃酷暑中存活、可在-27℃严寒中不死,甚至可以在96%的盐水中生生不息;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盐藻中天然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的一千多倍,是螺旋藻的一百多倍,对这种藻类的综合开发利用,将对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影响。这种藻类何以如此神奇?它在中国的孕育、生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就不得不说到被誉为"中国盐藻之父"的海洋生物学家徐贵义教授和他的夫人孙树琪女士。  相似文献   

9.
浮游藻体内叶绿素(Chlorophyll)通常有Chl.a、Chl.b、Chl.c三类。各门藻类所含的光合色素不完全相同,而其中Chl.a是存在于各门藻类的一种光合色素,与藻体成一定比例关系,一般为藻体干重的1.5%左右。当前各围在湖泊研究中往往采用测定水体内chl.a量以表示其浮游藻的生物量。它是一种简便且快速的测定浮游藻生物量的方法。可借以指示水  相似文献   

10.
李雪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9,(4):F0002-F0002
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简称HAB,也叫红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在北美洲、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东南亚沿岸地区经常出现。近年来,赤潮在我国南海、东海、北海和渤海湾频密发生、令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而因蓝藻而形成的有害藻华现象,近年也令中国和其它地区的水库饱受威胁。  相似文献   

11.
李月 《百科知识》2011,(10):18-18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事故造成的核污染正在通过大气和海洋向世界各地蔓延和扩大,尽管这种核污染造成的后果还没有显现,但情况不容乐观。研究人员估计,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对当地海洋动物的生存会造成危害,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在所有海洋动物中,最易遭受损伤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虫等软体动物,它们吸收辐射的速度超过有壳动物。另一方面,由于海藻能吸收大量的碘,也可能会对食物链造成危害,因为有些海洋动物是以藻类为食的,同时人们也在食用海藻一类的食物。不过,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藻类可能会在清除核污染中担当一定的重任,它们可以分离核泄漏排出的钙和放射性锶,例如念珠新月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光照条件等处理下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对5种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揭示孔石莼泛滥,藻体死亡分解释放出的内含物对其周围环境中浮游植物类群所产生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体内含有克藻物质,其对实验的五种藻类全部表现出抑制效应,不同强度光照处理对孔石莼体内抑藻物质的含量影响不明显。该抑藻物质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13.
基于藻源性内负荷的概念,尝试探索计算藻源性内负荷的方法。在人工、最适、无菌环境下配制从贫到富三个营养级别的藻类培养液,加入蓝五种优势藻类进行共培养,观察不同级别的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情况,同时对TP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海州湾常见优势藻种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mutum)、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为受试藻,考察了水环境中草甘膦致毒胁迫对二种藻生理特性的影响;同时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这两种海洋微藻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草甘膦胁迫的响应。低浓度的草甘膦(4.1 mg/L)对海链藻的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对三角褐指藻不显著;草甘膦可以降低这两种微藻叶绿素a的合成量,呈现质量浓度-剂量效应,且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大于海链藻;草甘膦对这两种微藻的CAT活性、可溶性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微弱抑制效应;低浓度草甘膦还可提高两种微藻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本文以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的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素有“超级营养食品”美誉的海水螺旋藻大面积养殖试验科研项目,首次在福建东山县获得成功,共收获干藻粉600公斤。日前,该科研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螺旋藻是一种可以栖息在湖泊、河溪、水库、海洋的广盐性藻类,但利用海水大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11年,国家发布《"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提升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2013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我国要着力攻克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海洋经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藻类是海洋珍宝孕育强大生命力的典型代表。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还广泛分布于湖泊、陆地乃至沙漠与南北两极。为适应这些极端环境,藻  相似文献   

17.
淡水和海水中存在的病毒被称为浮游病毒。它们是海洋和湖泊中最丰富的生物类群,是近年来才认识到的具有控制有害藻华(赤潮)、调节水生态系统结构、以纳米尺度驱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一类不可忽视的战略生物资源。本文在综述淡水和海水病毒的多样性、感染类型、基因组分析、分布与丰度及其具有生物泵的生态学功能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对策和重点研究方向,认为建立进行淡水和海水病毒研究的技术平台与系统应成为我国争取该类生物战略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赤潮是我国常见的一类海洋灾害,对海洋环境、海洋旅游、人类健康都有较大威胁。遥感技术具有观测面积大、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好等特点,是监测赤潮的有力手段。本研究使用Java EE(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和SuperMap软件开发了一套基于WebGIS的赤潮遥感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MODIS遥感数据的自动下载及参数提取,并基于已公开发表的赤潮识别算法,实现赤潮疑似区及其发生类型的识别。通过对近十年(2008-2017年)浙江近海MODIS遥感数据的回溯检验,共识别出413起疑似赤潮发生事件,与《全国灾害性海洋公报》中的相关记录对比识别率达到90%,且发生频次最高区域分布与相关监测部门历年统计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水体都被污染,其中尤以水华产生的危害广为人知。那么细菌能否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我假设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以此展开实验。一、实验材料供试藻种选用铜绿微囊藻FACHB-905、普通小球藻FACHB-8、斜生栅藻FACHB-416。藻种均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保  相似文献   

20.
工业水池一直存在着大片漂浮物,水质有时明显发绿,我们可以判断为微生物黏泥和藻类的繁殖.我们将对固体氯锭/次氯酸钠溶液投加方案、硫酸铜灭藻、投加活性碳粉末、高锰酸钾除藻以及双氧水除藻方案进行对比实验分析,选择其中最经济、效果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