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吴组缃是20世纪30年代乡土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具有高度现实主义成就。因为历史原因,以及吴组缃小说创作数量并不多,在新时期之前的文学批评及文学史书写中吴组缃并未得到重视,甚至受到文学的"外部关系"影响被错误批评。进入新时期之后,文学研究者对吴组缃小说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在形象研究、文化研究以及叙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吴组缃小说研究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3.
吴组缃的小说以忠实严肃的创作态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动乱和农民的贫困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吴组缃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罪人”形象,但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对这些“罪人”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罪恶与黑暗;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美丑必露”而“心存泾渭”,同时也大胆灵活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吴组缃早期小说的悲剧美杜胜韩一吴组缃早期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给人以悲剧性的审美感受,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他的早期小说,可以说是秉承看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士文学”传统,又受到左翼革命文学运动深刻影响的产物。当时吴组...  相似文献   

5.
在"京派"文化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吴组缃,具有"京派"文人气质.而一般把他视为"左翼"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精神的浸润下.吴组缃能以冷静、细致、圆润的工笔式刻画法熔融"京派"的才气与"左翼"的风骨与一炉.在更高的视界上把乡土社会中崩溃的伦理道德及其仅为着生存的抗争图式置于普遍性的探索范畴中.我们应视其为一位具有双重风格的独立作家.他的"左翼"倾向仅是政治无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6.
张毅 《河南电大》2008,(2):52-53
在“京派”文化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吴组缃,具有“京派”文人气质。而一般把他视为“左翼”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精神的浸润下,吴组缃能以冷静、细致、圆润的工笔式刻画法熔融“京派”的才气与“左翼”的风骨与一炉,在更高的视界上把乡土社会中崩溃的伦理道德及其仅为着生存的抗争图式置于普遍性的探索范畴中。我们应视其为一位具有双重风格的独立作家,他的“左翼”倾向仅是政治无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7.
韩亮 《文教资料》2009,(30):20-23
吴纽缃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与左翼风潮所不同的艺术追求:以他所熟悉的湿热废墟为地基,用中国的笔,沉着地绘出众生百态,录下众声喧哗。40年代的《山洪》则显示出吴纽缃创作风格的转变,小说叙事话语的断裂流露出他在处理文学与政治关系上的矛盾心态,以及由此而来的审美困境。这也成为吴组缃在《山洪》之后走向缄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吴组缃的小说虽然不多,但大多都很经典。尤其是以其对20世纪30年代苦难中的人们精神世界的关照,而脱颖于同一时代的作家。文章以《樊家铺》为例,看其是如何真实地再现当时中国乡村的苦难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秉承现实主义的皖籍作家,吴组缃以一位"乡下人"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破败的皖南乡村经济崩溃、道德沦丧的社会图景,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和抗争的旧中国皖南乡村破产农民形象,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也透露出那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取了我国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先生的一篇文艺论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作者在总结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时说:“其一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老舍《七律·端午(二首)》,塑造了吴组缃父子两个个性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老舍与吴组缃之间非同寻常的深情厚谊。这种深情厚谊,70年来,成为文人之间友谊的典范,成为我们今天珍惜美好生活和亲密友情的绝好教材。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皖籍作家吴组缃的短篇小说《菉竹山房》学界解读纷纭,分别在叙事学、文化研究等层面取得了成果,但忽略了小说的地域性研究。本文分别从诗意的自然生态、厚重的人文传统、不幸的留守女性、严谨细腻的叙述、现代意识的观照等方面解读《菉竹山房》所呈现的皖南地域生态。  相似文献   

13.
茅盾和吴组缃都是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家,但他们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茅盾对他的“民族资本家”系列和“时代女性”系列显现了赞美的主流态度,却影响了主题与人物的一致性,成为茅盾巨大艺术成就中的遗憾。吴组缃对他的“失业店伙”系列和“乡村女性”系列则表达了深切的悲悯,成为他作品中的作家、主题、和人物彼此之间的和谐与完整的自然成份,较为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含蓄深邃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谈谈《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作家斯丹达尔的代表作《红与黑》,为西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长篇小说的素材有现实根据,它是一个真实的恋爱悲剧。一八二七年,法国伊塞尔省勃格地方的一个年青的家庭教师,和女主人发生暖昧关系,由于女主人的信件阻碍他和一位富家小姐的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8-12,15
1 填空题1)张天翼在 30年代的代表作是《》。2 )《在祠堂里》是的优秀小说之一。3)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他的小说代表作是《》。4 )野猫子、小黑牛、魏大爷是在《》中描写的主要人物。5 )在 30年代“丰收成灾”题材的作品中 ,主要有吴组缃的《》、的《丰收》等。6 )吴组缃表现农村“人心大变”最重要的三篇小说是《》、《》和《樊家铺》。7)鲁迅最后出版的三本杂文集是《》、《》和《且介亭杂文末编》。8)鲁迅的小说集《》由八篇历史小说组成 ,其中 ,《补天》的原名为《》。9)小说《虹》的作者是 ,作品的主人公是。寿生和老通宝分别…  相似文献   

16.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文学巨著。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  相似文献   

17.
提到19世纪俄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我们一致赞誉他是最优秀的抒情诗人和现实主义小说家,“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戏剧家。当然,他既没写出过杰出的戏剧作品,也没有独特的戏剧理论建树。我们称他为戏剧家完全是从另一角度——他的长篇小说——来说的。没有哪一个作家的小  相似文献   

18.
北大名教授吴组缃当年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内容是: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哪个更正确: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人',另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狗'。  相似文献   

19.
鲁迅以其小说创作关注着乡土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吴组缃的创作有着对鲁迅创作的精神血脉的继承。这里试图通过对鲁迅和吴组缃的小说加以比较,对其在主题表达上的异同进行观照,挖掘其精神层面的相承。  相似文献   

20.
吴组缃以小说闻名,其实他的散文创作也颇具特色,只是评论界长期以来对其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综观吴组缃一生的散文创作,记叙真情实感是其创作的宗旨,真实地反映时代和社会是他的创作理念,他坚持以写人物为中心的创作主张以及圆熟的写作技巧,使他跨越了文体的疆界,不因内容而拘谨于某种表现形式,丰富了散文的审美张力,形成了自己的散文观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