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顾诗园 《新闻传播》2013,(12):71-72
2013年8月22日至26日,济南中级人民法院连续5天公开审理了薄熙来案,负责庭审直播的两大平台——人民微博平台和新浪微博平台及时并全面地公布了庭审记录。[1]微博平台直播薄熙来案件呈现传播新特点:"守门"功能弱化、多媒体信息整合、多链接讨论圈、硬新闻与软新闻融合。由此带来了信息进一步开放、观点更加多元、呈现方式更易于理解的局面,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朱春阳 《新闻界》2000,(5):45-45
庭审电视直播是电视直播和庭审相结合的产物,是大众媒介对司法审理现场的同步介入,这种新的报道形式一出现,就被人欢呼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大里程碑”。其实,深入分析庭审电视直播的各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尽管庭审直播的出发点是要以新闻舆论监督来加强司法审理的透明度,着力突出司法民主化进程中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但实际上,这种功能在直播中并非居于主导地位。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以期对庭审直播功能及其构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庭审直播的现实地位。 (一 )  庭审电视直播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相似文献   

3.
庭审转播,即用电视转播法院审判现场实况,在各地已经频频出现,但仍属不无争议的新事物.转播包括直播(现场直接转播)和录播(录像后播出)。直播是让观众亲眼且同步地观看正在发生和发展的事物,比录播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获得更强烈的效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庭审直播,是1997年7月11日开的先例.那一天,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中国电影第一大案"的过程。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国内10家电影厂联合起诉北京天都电影版权代理中心、天津泰达音像发行中心和电影音像出版社把10家电影厂生产的故事片制成录像光碟…  相似文献   

4.
1998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理制度,不许实行“暗箱操作”。公开审理案件,应“逐步实行电视和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作如实报道”。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上午8时35分开始,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著作权纠纷案,拉开了庭审新闻直播的序幕,被众多国内媒体称为“舆…  相似文献   

5.
移动直播因其传播内容同步便携,可以同步上传分发多个传播平台,并能与网民进行互动,成为了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阵地。本文通过对传统电视直播与移动直播特点、方式的对比,与大家共同探析移动直播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22日,非媒体机构济南市中院利用其官方微博直播审理薄熙来一案引起轰动,一场组织传播形式顷刻间转化为大众传播形式,将开庭过程变成一个生动直观、经济快捷的普法课堂。为什么选用微博直播而不是其他方式?微博直播的法理依据是什么?国内外经验有哪些?微博直播相较于其他媒体直播的优势又有哪些?这些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庭审电视直播是司法公开制度实施的结果,是电视直播和庭审相结合的产物。大众媒介对司法审理现场的同步介入,无疑给痛恨司法腐败的老百姓带来新的希望。也许正是由于此点,庭审电视直播这种新的即时报道形式一出现,就被人欢呼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大里程碑”。其实,深入分析庭审电视直播的各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尽管庭审直播的出发点是要以新闻舆论监督来加强司法审理的透明度,着力突出司法民主化进程中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但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8.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13年8月,济南市中院通过微博对薄熙来案的审理情况进行了直播,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国内外舆论轰动。全国各级法院纷纷表态,要推行微博直播庭审。微博凭借其互动性强、透明度高、成本低廉、门槛较低等独特优势,被司法机关接受并使用。  相似文献   

10.
庭审报道要注意的一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0月27日至 11月 3 日,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湘缆集团一个特大窝案进行公开审理。原湘缆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海燕等人因涉嫌巨额贪污、挪用公款而被推上被告席。据审计部门的报道表明,陈海燕在湘缆任职不到一千天的时间里,企业亏损3.61亿元。这个天文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因此,此案的公开审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闻单位的记者一时云集湘潭,有关庭审报道每天连篇累牍地见之于各类媒体,陈海燕一案成为当时反响最强烈的新闻事件。 众多媒体是如何报道此案的,笔者无法—一加以…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1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记述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在当天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作为国家电视台,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尚属首次,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也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其实,电视台播出庭审节目,国外早已有之,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甚至还开辟了固定的庭审栏目。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字,截止1998年9月中旬,全国已有110家高、中级人民法院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庭审节目,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这个统计数字到年底肯定会有较大突破。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一套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首次向全国的电视观众直播了一次案件庭审。有报纸称,这是“中国法官首次面向全国百姓进行庭审”,在中国新闻史和司法史上均写下了新的一页。据了解,在此之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进行了一些庭审案件的直播、录播尝试,在中央电视台的庭审直播成功之后,  相似文献   

13.
庭审直播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早有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庭审过程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直播或转播,其是实现普法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近年来较多案件庭审直播传播情况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快播"案件为例,对其舆论形成原因、直播效果以及提升庭审直播效果进行探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电视法庭直播节目的出现给法制节目的百花园带来了新鲜和生机。电视法庭直播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庭审的透明度,真实地记录了庭审的全貌。它使得庭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昭示于众,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法庭作弊,司法腐败。电视法庭直播无疑也给庭审工作人员和律师们带来了前所末有的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你说的对与错,也不管你表现得是激昂雄辨还是瞠目结舌,一概传播出去,没有商量。这也是对庭审人员和律师们的业务素质、公正执法、合理断案的不小的考验。总的说来,电视法庭直播节目的出现是件大好事,从收视率的上升和观众的收看热…  相似文献   

15.
陈亚军 《视听界》2007,(6):74-75
今年9月4日至6日,山西省运城电视台直播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运城“12.24”市畜牧局副局长杀区物价局副局长一案的公开审理实况,使运城市区万人空巷。庭审转播创下了运城电视台的收视率之最,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一些原来不肯在白天做广告的客户,纷纷来人来电要求电视台在庭审小憩安排其广告播出。运城市四套班子领导也赞扬电视台服务到位、转播及时准确,为普法宣传教育立了一功。  相似文献   

16.
国事追踪     
国事追踪●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0月26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江泽民与克林顿会谈时一致同意,中美两国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并将恪守三个联合...  相似文献   

17.
对 法院庭审进行直播 ,被誉为新闻界和司法界的联手创举 ,它打破了暗箱操作 ,增加了透明度 ,促进了司法公正 ,而且能够使人们亲眼目睹法庭的审判 ,起到了普法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 ,庭审司法操作极具专业性 ,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和诉讼过程 ,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程序 ,很多专业知识难懂费解 ,因此 ,一般观众难有收获。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庭审直播节目的普法效果 ,就成了一个难题。而今年4月21日上午8点40分至11点40分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制作播放的长达三个小时的《张君、李泽军系列特大抢劫、杀人案庭审直播特别节目》 …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9,(18):49-49
全国首家以案件庭审直播为主要内容的“北京法院直播网”9月16日正式开通。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网址http://bjfyzb.chinacourt.org,就可以随时随地旁听北京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在公开审理案件时,不仅允许公众参加旁听,也要逐步实行电视、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随后,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十家电影制片厂状告三家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案,一时间,庭审的现场直播成了新闻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各地、各级的电视台纷纷和当地法院合作,现场直播了不少案件的庭审实况。就我国传统来说,由于媒体一直具有的特殊地位,而电视的直播更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允许电视进行庭审直播,表明了领导层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1月19日上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对一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进行了微博庭审,通过其官方微博进行了1小时8分钟的直播,微博直播庭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从2011年山东莱阳法院买卖合同案的微博直播,到2013年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和长微博还原薄熙来案的庭审现场……诸多的庭审案例表明,微博直播庭审开始作为全新的司法监督载体,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到司法审判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