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自然资源信息科学管理的最有效的技术系统。它把资源信息科学管理中的主要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各种单项和综合的功能。虽然在自然资源系统建立和应用中还存在若干理论和技术问题,已建的若干实用性系统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资源信息系统的潜在优势业已清楚地显示出来。本文就已经投入运行的区域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河南省洛阳经济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为例,介绍区域性资源信息科学管理系统的研建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研究,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高效管理与科学评价的重大需求,有助于实现对政府职能的有效监管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科学评估。本文以河北承德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编制工作为基础,基于自然资源科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在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通过自动调用数据库中辅助表数据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分类表核算模型和扩展表核算模型,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动核算,采用"辅助表-分类表/扩展表-总表"的报表体系结构设计,实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更新的业务化和自动化,形成一套支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可复制、可拓展、可推广的标准化与自动化系统,从而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系统集成技术方法体系,为后续全国范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的内涵及其特殊性,从系统使用者的角度构建了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对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德尔菲法和AHP法相结合法求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一个适用于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一个实际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的评价,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2018年3月13日,依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自然资源部,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着力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时代自然资源统一管理重点体现在资源管理和空间管理的一体化,需要按照自然资源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做好城市重点要素的监测和应用."城市重点要素常态化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立足北京,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需求,研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城市重点要素监测内容与指标体系,创建城市重点要素动态监测模式,构建重点要素监测技术体系.建立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应用模型,解决了城市重点要素监测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北京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项目围绕重点要素内容指标、自动化采集与处理技术、统计分析模型与体系、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服务等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坚与创新,荣获2020年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基于大区域栅格数字高程的地表表面积计算方法,ZL201710138021.3;一种计算城市公共设施覆盖辐射指数的方法,ZL201710138930.7等)、软件著作权23件,发表论文160余篇,编制技术标准12项,出版专著11部,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元,通过项目科研开展成果转化,间接经济效益近8亿元.  相似文献   

5.
应用Web Services降低供应链信息系统总拥有成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供应链信息系统成本构成, 建立了针对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总拥有成本(TCO)模型.讨论了Web Services在建立动态松散耦合的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并给出一些可行的降低成本的方法, 包括应用XML降低数据交换的成本、应用SOAP降低对象访问的成本以及应用UDDI降低信息集成的成本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调查法、构建模型法以及实地调查法,在对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根据ABC银行山西分行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基层网点信息系统模型。该信息系统对银行安全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是不可替代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具有来源多、类型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等特点,需要建立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本文基于物联网与数据中台技术,构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中心、物联网中心和模型云中心三大模块,实现了从传感器终端到数据中台、模型云的自动数据传输和互联共享,以及数值分析、加工和综合应用,达到了可视化效果。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系统身份认证安全性评价中指标值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使用区间数模糊评价原理,建立基于区间数的信息系统身份认证安全性模糊评价模型。该模型使用改进的德尔菲和AHP法,根据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有关定理,确定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各指标权重和综合平均值。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一个实际信息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安全性的评价,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自然资源决策过程中的法定必要程序。但不合理的公众参与模式,可能导致决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降低。本文根据自然资源决策的特殊性对企业决策制定管理领域的Vroom—Yetton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契合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Vroom—Yetton修正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修正模型的运用,并总结出公众参与模式选择程序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将发生转变。依托校园计算机网络,建立一套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将满足学校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辅助教学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文章主要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高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等方面,论述现阶段高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进行评估验证,首先对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评估步骤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构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和计算优先数、计算综合优先数和确定排序得出效能评估值等四个步骤验证其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应用。该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非商业性的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在考虑经济效益评价相对弱化情况下,着重于系统建设、技术、应用、性能等方面开展系统评价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实例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沙  杨波  李博 《现代情报》2013,33(7):34-37
针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中信息不完全性和概念不明确性的特点,运用灰色模糊理论探索信息系统的评估问题,在分析信息系统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以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集理论为依据,将隶属度和灰度综合到评估过程中,构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信息系统的风险等级。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在其应用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徐宝祥  郑荣  徐波 《情报科学》2003,21(6):586-590
从现代的信息系统的观点看,信息系统与模型是密不可分的。现代的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以模型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是由一系列模型构成的有序集合。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就是模型在不同层次上的建立方法。模型建立的过程实质上是代数系统中的同构映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加强战略规划和设计、建立公路工程施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公路施工中的理论研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测评信息系统服务质量是信息系统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PZB的SERVQUAL模型,采用实证方法,发展了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检验了新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运用ZOT原理,结合感知服务、期望服务和适当服务三个服务水平对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将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和实际应用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张美  赵英  谢彩云 《软科学》2012,26(10):140-144
从用户行为角度出发,研究影响用户接受并使用就业信息系统的原因,结合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和用户满意理论,建立用于描述影响用户接受就业信息系统行为的因素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了影响用户接受就业信息系统的关键因素,为以后的高校就业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信息产品市场经营状况和信息产品营销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信息产品营销信息系统的模型结构及系统建立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煤炭采掘业信息系统中运销管理负责煤炭产品的销售与运输,由于煤炭产品的特殊性,所以煤炭采掘业信息系统中的合同管理具不稳定性和执行不均衡性.本文在对煤炭合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UMLComponent构件建模方法建立了该系统构件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目标决策中的多维效用合并法建立了一种灵活的信息系统评价模型。首先建立完备客观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多维效用模型创建信息系统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并规则及权重,最后通过效用合并得到系统总的综合效用,以此反映信息系统的综合有效性。通过实验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方法可有效提高信息系统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