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1.关于教学思路的探讨。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重点是学生能用方向和距离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在确定位置过程中对角度的判断与测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54页例题、"练一练",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积累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54页例题"练一练",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科学性。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主要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以及第二学段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4页《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例1。从教材编排的系统性来观察,学生的认知基础如下:一年级(上册)学习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以及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并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处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那么,以前所学的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这只是定性的描述.此时物体所处的位置是模糊的.不具备数学上的对物体所处位置进行定量描述的“量化”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0页及练习九相关习题。【教学过程】一、唤醒记忆,巩固旧知1.复习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师:东北表示怎样的方向?生:物体处在正北和正东方向之间。2.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师:你能确定它们的位置吗?生:正方体在第3列第5行。生:长方体在第5列第3行。师:这是怎样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齐答:数对。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出示例1,认识北偏东(西)方向。(1)出示例1课件。  相似文献   

12.
《观察物体》属空间与图形领域,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三个阶段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使学生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使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探索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3.
"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能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确定位置的经验,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掌握了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能够描述较大空间范围内物体的位置,并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小学数学高年级段"图形与几何"中方向与位置方面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教师可以发现影响确定物体位置的因素——方向和距离,只有将方向和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这节课与前面的"根据行数和列数(或"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应起来,将方向与位置  相似文献   

16.
陶静 《江苏教育》2006,(10B):36-3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0~4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是小学阶段确定位置体系中最后一部分内容,学生先前经历了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用方向词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和行走路线,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等四次“位置确定”,其知识结构在学生思维中已经形成一定的经验体系,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是将学生的经验体系进一步拓展,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换,通过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等共同参与描述二维空间中某一位置点的位置,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思维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课标教材三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会在实际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四个方向,能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意识。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20.
<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内容,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纵向上看,用“北偏东”表示方向是用东北等方位词确定位置经验的延续。而无论是用东北等方位词来描述位置,还是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都要以一个确定的参照点为标准,即根据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