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还应独具慧[,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从而真正让课堂呈现出不曾预约的精彩——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一节教研公开课上,我让学生回答三角形、长方形面积公式后,给学生提供很多相同或不同的梯形硬纸片,探究梯…  相似文献   

2.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因为有了活动单的预设才不会偏离轨道,课堂因为有了意外生成,才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教师在“活动单导学”数学课堂中,要用精心的预设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学情,合理调整和改变活动预设,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本体意义上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中的认知偏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容易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数学资源。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偏差具体表现类型有:具有典型性的认知偏差、具有反衬性的认知偏差、具有促进生成的认知偏差。面对学生的认知偏差,教师巧妙、正确、有效利用认知偏差,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所谓“错误资源”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师生双边互动,在“识错”、“思错”、“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应该回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教学包含了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对学习月标和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时是如何思考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认知程度和课文内涵深度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把握、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启发、学习,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6.
王苏林 《江西教育》2010,(10):34-35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的。特级教师徐长青深谙此理。在执教“数学广角(重复)”一课时,他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7.
“延展认知技术”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帮助有机体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选择、理解、记忆,并因此对有机体自身行为产生指导作用的那部分技术。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纠缠性、交互性、持续性与自治性。延展认知技术有着延展认知范围、增强认知能力和拓宽认知途径的价值,但从风险的视角而言,其所带来的各种相关问题亦不容忽视。从个体层面而言,延展认知技术引发了认知主体的“信息焦虑”,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认知主体的“认知偏差”,造成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的另外一种形式的“退化”。从群体或社会层面而言,它的普遍使用会加剧社会风险总量,会造成数据“孤岛”和认知“垄断”,产生群体的“极化”现象。学界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延展认知技术的风险最小化,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认知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类常常靠顿悟解决问题和认识问题,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也会碰到许许多多的认知障碍.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创造“顿悟”情境,积极引导,激发“顿悟”,对优化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只有在一次次“顿悟”中,知识、能力、情意才会得到飞速发展,也才能有效促进学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课堂生成性认知资源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它包括问题型、错误型、差异型资源,具有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现时性等特点。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认知资源,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一课例说明了如何引领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量关系。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在"初次模糊"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在"一度清晰"中引发认知,在"二次模糊"中生发技能,迎合学生认知的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继而实现真正的认知清晰。  相似文献   

11.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有效生成不仅植根于精心预设,还应关注学生,关注过程,把握学生的认知偏差,敏锐地捕捉到“生成性资源”,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让教学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完善,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周智 《教学月刊》2010,(8):47-48
“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而言的。“生命课堂”以其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特征,显著区别于传统“知识课堂”仅仅满足学生认知培养、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潜能、情感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并与学生在充满民主和谐的交流对话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智慧的动态生成,引发教学的思考、探究和实践,从而让“生命课堂”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交流时,随机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发表的意见、建议与观点,以及由教学环境和设备所引发的意外情况。《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资源能否采取有效的调控策略进行回应,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对生成性资源缺乏理论认识与解决措施,导致大量的有效信息流失,留下诸多遗憾。  相似文献   

15.
教师多策略地预设、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的“生长点”,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生成、建构与内化,使能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套子,让课堂充满情趣与灵气.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学习需遵循具身性、情境性、体验性、交互性及生成性原则。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课—剧”融合教学理念,将校园心理剧应用于心理课主题教学,构建了“课—剧”融合之“六环五阶”具身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建立“具身”教学新范式,促进学生知情行统一协调发展,提升心理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认知逻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表现出来的认知顺序与规律,反映着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基于数学教材但超越数学教材,让数学知识的生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本文以初中数学中的“勾股定理”为例,阐述基于学生认知逻辑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认知访谈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用言语报告或提问的方式来揭示个体问题解决内部过程的方法。该方法以心理学研究中编码特定性原则和记忆痕迹多成分理论为基础,按照个体问题解决认知模型中的编码与理解问题、提取相关信息、判断与决策、反应过程等一系列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或引导。认知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并生成最终答案,检验调查问卷或考试题目是否真正测到所欲测量的属性,判断研究材料、教案设计、课堂提问等是否引发了学生预期的认知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调查、测试以及教育研究的质量,也为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实践表明,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在矛盾中发展,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从而累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发和制造“冲突”,积极引领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丰富多样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并产生成功的愉悦。  相似文献   

20.
错误资源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既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又有利于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意识和拓展思维中达到实现创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