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关于引入“就业指标体系”改进就业率统计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率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本文通过对当前就业率统计方法的分析,认为由当前统计方法得出的就业率不能准确、全面反映毕业生就业状态.建议引入"就业指标体系"从毕业生就业状态饼状图、毕业生升学率、就业单位地域分布、就业层次等多方面从"量和质"的角度全面、科学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使就业统计工作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为调研省属院校环境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以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2名历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了匿名调研。分析结果发现,环境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但也暴露出毕业生专业内就业率仍有待提高;毕业生就业心态差异大;毕业生发展潜力与前景差异大等问题。提出强化在校生专业认知教育、突出学校专业发展特色和构建全新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毕业生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与职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教育部和有关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出现的新概念。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当前毕业生的供需状况,而且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分析毕业生就业率的作用与意义,对于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率,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利于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近几年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差,名牌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在20%左右,普通体育院系一次性就业率只在10%以内,不到同期毕业生整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排名最后。中国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资源总量增加、用人单位门槛的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等,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形式严峻,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拓展就业渠道等才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因专业局限性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就业的自我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导致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不容乐观.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政府、社会、用户、高校、学生"五位一体的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新形势下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通过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学校、院系等三级评估体制,从社会就业环境、高校大学生就业组织工作、高校办学质量、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毕业生自身状况和就业心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方面形成评估体系,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的,结合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从就业制度、就业市场、信息网络、就业心态、专业设置、学生质量、诚信教育等方面形成预警机制.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不公平、就业不诚信等现实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合理办学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滑,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速度远远超过社会需求量的下降速度。本文从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和人才培养方法的改进两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就业率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而对于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而言,通用专业就业率直接关系到我校总体就业率。本文通过对当前地方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指出,积极拓展地方就业市场对我校就业工作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对于开创我校就业工作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还就如何拓展地方就业市场发表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有就业单位层次逐步下移,甚至出现"无业可就",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专业对口率低,就业出路趋向多元,择业心态更加务实等就业特点。社会对教育技术认识不足,高校专业定位不准,认识不到位,学生缺少"一技之长",职场缺乏竞争力是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做好调研,适当调整招生规模,明晰专业定位,扩大宣传,办出特色,大专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实践环节,学生提早做好职业规划,转变就业观念,以促进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职业》2004,(12):55-55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同时,毕业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具备了"创新意识浓,动手能力强"的特色,用人单位拿去就用得上,因此,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02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03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统计率达98%,最终就业率100%;截止2004年5月31日,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04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达96.53%,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去向包括韩国(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  相似文献   

14.
专业标签虽然大部分高校都不"负责"公安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还是基本按计划分配,就业率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后对毕业生就业率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制。《通知》指出,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仍处于当前就业工作首位.要力争2010年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各地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信息统计与发布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工作的有关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归口管理。  相似文献   

16.
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办好高职院校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素。近几年来,合肥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面对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抓早抓实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提高,2004年高职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学生的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一粗浅的探讨。一、做好新形势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众所周知,学生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近几年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越演越烈,当然这其中是一部分著…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日语学习者的突然增多,致使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明显下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问卷调查,得出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已经前景堪忧,并在分析影响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康复治疗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收集2017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区域分布、就业单位属性及就业签约质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7年康复治疗学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3.53%;"3+2"班就业率为78.95%;嘉兴、宁波和杭州三个区域占就业总人数的66.40%;私立医院占就业总人数的57.89%。结论:学生毕业后2个月的就业率与国家2016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持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不同于理工科毕业生,不能打包批量安置,就业任务更加艰巨。我国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以及专业对口率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解决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刘祥连 《文教资料》2013,(6):140-1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可探索诸如"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寻求合作伙伴、跟踪信息服务、提升专业素养、更新就业理念"等多措并举的路径,多元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