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许多的成效。但是,通过对贵州省D县和M县的调研发现,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片面追求规模效应和调整速度,大量撤并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现象。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大量撤并,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当前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布局调整要因时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当地经济、交通状况与学龄人口变化,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方,应适当保留村办小学和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200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要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这些要求为中小学布局调整确立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呼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2012年对农村学校进行了规划布局调整,在人口集中的村里设置村小或教学点,在人口稀少、地处偏远的地方也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因此村小和教学点这类小规模学校又得到了发展,且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农村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又是农村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核心,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式成为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宋亮 《教育》2012,(1):23-24
撤点并校的提出是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当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西部80多个乡镇的农村教学点教师的调查,探讨本轮学校布局调整对于农村教学点师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师资配备近年来进一步分化,继续留守教学点的教师老龄化严重,近半数教师学历不达标,他们完成教学点正常的教学任务有困难。研究认为,中西部教学点师资的进一步弱化与本轮学校布局调整密切相关。为防止两极严重分化和基础教育质量滑坡,应当推动教学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应在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规模调整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实地调研表明,布局调整后各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了新形势下农村地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科学规划布局结构,适当保留"教学点",建立农村中小学生布局调整资金保障体系,以确实保证调整后的学校条件有所改善,同时,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以切实化解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课题。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城镇化、工业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持续减少,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配置、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但同时出现了学生上学远、路途不安全、寄宿制学校条件跟不上、农村群众负担加重等问题。下一步,应把农村学生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作为优先领域,下大力气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提高农村教师水平,保障农村学生上学交通安全,促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指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一项工作。2001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波动的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初等学校布局”。自此以后.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了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而系统的梳理与反思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基层教育管理者等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的研究.对进一步促进相关研究,尤其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负面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200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要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经过近十年的推行,其成效可概括为两"改善"两"提高",即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设施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这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两"加重"两"不足",即农民的经济负担有所加重,学校和教师的管教压力有所加重,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的利用不足.为克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出现新的问题,确保农村教育健康和可持续性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新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妥善处理"撤点并校"带来的"上学难"和校产流失问题,切实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历程、反思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教育政策的角度,通过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历程,反思目前布局调整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走向,对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农村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作为学校布局调整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校车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暴露了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集中办学违背了就近入学的原则;二是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三是缺乏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全局观念。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合理布局村小、办好一些农村教学点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大多具有单轨设置、小班规模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是教学点教育资源占有率高、师资难以配置、教育效益较差等问题,这又时常成为被擞并的主要原因。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具体表现为老龄化、诸多学科缺少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没有农村小学办学点教育质量的提高,义务教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条件的改善.学校布局调整不仅是对教育有形物质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整合.它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能否顺利推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从我们对中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内蒙等6个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研情况看[1],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远远不适应布局调整后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合理布局优化结构 我省部署新世纪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本刊讯 (记者徐光明 )1月 5日,我省召开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会议,总结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布局调整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在新形势下推进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 我省提出:用 5年左右时间,按照高标准办好义务教育的要求,逐步实现学校布局更合理,教育结构更优化,学校用人机制更完善,经费使用更高效的目标。为此我省将大力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大力发展乡镇中心小学,积极推动村与村联办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些村小和教学点。 从今年…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条件的改善。学校布局调整不仅是对教育有形物质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整合。它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能否顺利推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从我们对中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内蒙等6个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远远不适应布局调整后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教学点,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港     
孟州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稳步进行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近日,中共孟州市委、孟州市政府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布 局调整意见。意见中强调: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些村小和教学点,积 极推动村与村联办完全小学,发展示范性中心小学;初中布局原则上一个乡镇办一所,人 口 多的地方可增办一所;到2003年,把该市现有的163所农村小学调整到53所,初中由现在 的2 7所压缩到16所。这项重大举措有效地控制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行政管理 力度。(钱亚升 刘晓宝)信阳市平桥…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近日召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会。2012、2013两年内,为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地区师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该项目旨在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目前各地布局调整的方式却导致当前教育中存在许多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如农村学校规模过小,造成资源浪费等。出台相应的指导布局调整的政策,制定具体的调整指标,各地按政策和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效益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