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属于东汉末年中下层宦游文人的作品,它上承汉乐府、下启建安文学,从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显现了其过渡性所在。《古诗十九首》是社会动荡、价值观念体系崩溃的文人心声的抒情载体,特殊的情感心理开拓了后代的"寒士悲秋"、"闺妇伤春"的文学典型范式。哲理性的加强以及更加关注自我、人生的特点,与后来的"建安风骨"相应和;抒情性的加强和五言诗模式的形成是它形式与表现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古诗十九首》具有不同于此前、此后的诗歌而又与之相关联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乐府与汉乐府之间的联系,论者们各抒己见,谈了不少看法。有的认为,新乐府诗人在汉乐府中“吸取反映现实的创作精神”,并理解、掌握和运用“乐府民歌中的进步的创作方法”。有的说,“由不自觉或半自觉的学习到成为一种创作原则……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代诗人的影响还是愈来愈显著的”。意谓元白“为事而作”的创作是更自觉地学习汉乐府的“缘事而发”。持此论者进一步认为,汉乐府“有时在诗的末尾揭示出写作的目的,这对于后来白居易的‘卒章显志’也有所启发”。还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敬天保民”思想和忧国忧民的王道情怀对中国封建社会王道文学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诗经》民歌所突显的现实主义也成为后世民间文学顽强生存与 发展的源泉。《诗经》民本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所演化的民本思想,不仅对我国两千余年的文化观念、文学创作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与繁荣也有其极大的启示意义,即文学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然与音乐机构、乐官制度密切相关。梳理魏晋南北朝主要朝代乐府官署的设置情况和分析乐府文学发展趋势后可以发现:完备齐全的乐府机构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乐府歌诗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甚至改变乐府机构的格局;乐府机构是实现乐府歌诗雅俗交融的催化剂;乐府机构是促进南北朝乐府文学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客家民间文学与客籍作家文学是客家文化孕育的一对双胞胎,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遗憾的是:这种弥足珍贵的客家文化,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与研究。客家民间文学为客籍作家提供了创作理念和文学创作中关的形式;客籍作家对客家民间文学进行再创作并使文学作品雅俗共赏。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作家文学的相互渗透、影响,使客家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汉王朝处于当时历史的上升和发展期,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太平盛世。这也就使得汉代文学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充满了激扬高昂的格调。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着深刻的渊源,使得汉代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浓郁的浪漫色彩。纵观整个汉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另外,汉代之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的发展方面,同时汉代也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如乐府民歌、赋及五言诗等是都在这个阶段孕育产生的,并且日益呈现兴旺的景象,也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代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8.
彝族民间文学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市彝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民间文学,包括口碑文学和彝族毕摩文学,是彝族毕摩和彝族人民对彝族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书写,进一步研究彝族民间文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对彝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繁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六盘水彝族毕摩经籍文学概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毕摩经籍文学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有着丰富的彝族毕摩经籍文学。是文学与宗教的结合体,文学艺术特点浓郁,是展示彝族人民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裁体,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裁体。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可以促进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永明声病理论源于晋宋乐府,吴声西曲对永明诗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是近来永明体形成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说。这一新说不仅得不到乐律与诗律对应关系的理论证明,而且也得不到诗律分析数据的支撑。现存晋宋吴声西曲多为五言四句诗,它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不仅低于晋宋文人五言诗,更低于其中的五言四句诗。今存晋宋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永明律联所占比例,并未超出其在五言诗中的出现概率,说明这些歌辞的作者尚无明确的永明诗律意识。永明体诗律系受晋宋吴声西曲声律之启发而形成的说法,既不符合诗史,也与逻辑相悖。  相似文献   

11.
宋子侯的《董娇娆》是汉乐府文人拟作的优秀作品。该诗叙事结构严谨明晰,以典型环境衬托典型人物,通过人花命运的对比而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悲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歌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形式的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世界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让我国古老而丰富的民歌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兴的概念来自西周的乐语,其本义是连类譬喻。它有寄寓政治道德理念和委婉蕴藉两个特征,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尚文和重教化的精神。《诗经》的作者在创作之初本来没有兴的概念。汉代人以兴解《诗》,兴由用诗方法变为做诗方法,但其含义仍是譬喻而不是开端。汉代的兴喻文学观虽不符合《诗经》的创作实际,却为后代作家所实践。在其影响下,兴由民歌中简单的开头方式变为文人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成了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还发展成感物抒怀的表达方式,导致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音乐魅力之大至于"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而诗歌如诗骚、如乐府、如唐诗、宋词、元曲作为音乐文学,在雅、清、燕、俗四代音乐的羽翼下,经三千年风雨盛传不衰,然至明清却"莫能继焉也"。终其要因,盖失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将明清俗乐与明清山歌(民歌)结合以明世。于是,诗歌至明清竟成遗韵绝响。故曰:"作诗苟不为声,虽意止而不能远。"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东方各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傣族民间文学是一颗璀灿夺目的珍珠,爱情叙事长诗<召树屯>更是傣族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它用神话手法刻划英雄,用爱情为主线反映社会生活,在正义与邪恶的对比中塑造人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造就了作品的不朽.  相似文献   

16.
“推敲”使贾岛背叛了释子本性,但后世文人在改诗故事和贾岛是一个“为作诗而生活”等问题上的认识趋同,则说明后世文人在迫使贾岛背叛释子本性的同时,又使贾岛背叛了为仕的俗人本性,通过这一点也使后世文人自己背叛了本性,表明了文人本性的迷失。文人本性的迷失,究其原因则是对尊者的崇拜,对文学主流的认识和确定,是一种主流审美意识的确立,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文人失去了判断力,失去了自我。但也正是这样,文人终于构建了文学的境界,构建了脱离现实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7.
音乐魅力之大至于"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而诗歌如诗骚、如乐府、如唐诗、宋词、元曲作为音乐文学,在雅、清、燕、俗四代音乐的羽翼下,经三千年风雨盛传不衰,然至明清却"莫能继焉也"。终其要因,盖失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将明清俗乐与明清山歌(民歌)结合以明世。于是,诗歌至明清竟成遗韵绝响。故曰:"作诗苟不为声,虽意止而不能远。"而予即从诗与乐之关系论诗歌之没落,并建议其至而今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为汉乐府古辞,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现有多个英译本.本文运用"可能世界""图形/背景理论""脚本""移情"等认知诗学理论,从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字词等方面对《孔雀东南飞》进行较为全面的文学解读,并对多个英译本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疑案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文学性质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属于民间文学,是说书艺人的口头创作。史有一个由艺人创作到文人整理、加工、补充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书名上有反映。《水浒传》是最后定稿时由文人起的书名。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曾署名“施耐庵的本”。此话应解释为“施耐庵说话的原本”。既然必是施耐庵说话的本子,那作者就不一定是施耐庵本人。它有可能是书商为了招揽雇客而这样署名的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是我国叙事诗史中的里程碑著作,它对汉乐府叙事诗作了漂亮的总结、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更高水平的叙事诗的产生。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就《木兰诗》对汉乐府叙事艺术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作了三方面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