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前苏联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与斯大林时期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情形相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领导干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腐败现象包括培植亲信,任人唯亲;送礼之风,特别盛行;卖官鬻爵,任人唯钱;疯狂走私,肆无忌惮;特供商品,遍布全国;野外狩猎,成为时尚;等等。各级官员腐败的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为了一己之私,真是各显神通。前苏联这一时期的这些腐败之所以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而且有制度层面的。官场腐败愈演愈烈,除了萧规曹随的历史原因外,与勃列日涅夫带头以权谋私也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吏治腐败是中国封建社会私有制的产物,是封建专制国家阶级实质的表现,它主要表现为贪污、行 贿受贿、卖官鬻爵等。  相似文献   

3.
卖官鬻爵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的主要表现之一。在封建时代里,每朝每代都伴随着一桩桩典型的“政以贿成”卖官鬻爵的政治丑闻。但纵观历史,“鬻爵”的买卖双方大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私下交易,可东汉时的灵帝竟独树一帜地在宫苑里明目张胆、明码标价地卖官鬻爵。标价如下: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的产生缘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具有唯一性。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唯一根源。私有制播下了腐败的种子,其他的原因提供了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腐败现象的彻底消灭有赖于私有制的彻底消灭。但铲除它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在当前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党高度重视清除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内各种消极的、腐败的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有的相当严重,达到了目无法纪的地步.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同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影响安定团结、影响改革与开放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怎样认识和消除这些消极腐败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了腐败现象,这就使得人们常常将两者联系起来.腐败现象同改革开放有没有联系?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然而又不能不回答的问题.如果说有必然的联系,那岂不是说改革开放导致了腐败?果真是这样,搞改革开放还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没有必然联系,这些腐败现象为什么偏偏在改革开放之中出现、滋长呢?我认为,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说两句话:一句话是腐败现象本身与改革开放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所谓某种程度的联系,指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使腐败现象严重化,但腐败现象并不是市场经济实行的必然结果.腐败现象仍然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而且成熟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可以遏制腐败,反腐败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灵帝从熹平四年到中平六年先后采取了辜榷官府财物、开榜卖官鬻爵、公开敕输捐税、别征东园礼钱等四项措施,大肆聚敛私财.他在汲取民脂民膏,积聚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王朝掘好了坟墓.  相似文献   

8.
腐败,历来是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它不但严重影响党的威望与形象,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产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对我国转型期腐败现象的危害、成因及对策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遏制高校腐败现象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腐败现象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主要对策有: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建章立制,注重自律,严格监督等,从而形成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财政不仅是财经史领域的重大课题,而且与本朝的政治、军事都有较深的联系.通过财政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明朝的经济犯罪等腐败现象,以及它灭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国民党政权从建立到在大陆的崩溃,仅存续22年.它在大陆的短命是历史的必然.严重的吏治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政权的基础,败坏了国民党的党风、政风,使国民党政权丧失民心.吏治腐败是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严峻挑战,一些国家在反腐败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惩治党政官员腐败中,要借鉴各国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吸取腐败对执政党和国家的危害与教训,创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借鉴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解剖腐败顽疾,拓宽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创建反腐倡廉机制,从选人、教育、考核、生活待遇、监督等方面入手,建立一种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的机制,筑起反腐倡廉的坚实屏障,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并认识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腐化现象产生的根源,总结党在这一时期反腐化斗争的措施与经验,对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严肃面对的重大问题.党和政府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即限制和约束不正当的权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真正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廉政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遏制权力腐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就是同腐败行为进行不懈斗争的历史,检视建党九十年来反腐倡廉立法的历史,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反腐倡廉第一个30年,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反腐倡廉第二个30年,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反腐倡廉第三个30年,1978年12月至今。总结建党九十年反腐倡廉立法的经验是:反腐倡廉制度化;反腐倡廉立法化;反腐倡廉法律化。这三个方面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过程,从制度化到立法化再到法律化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为此 ,我们要警惕“关系网”与“腐败网” ,注意防止“官场经济”传播腐败 ,依靠体制创新抑制腐败现象 ,坚决惩治组织人事工作中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行政化倾向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指"高校官本位",其主要表征是行政权力主导学校学术与教学事务,干部任命官员化,编制机构设置上的党政同构,权学交易等。高校行政化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现实背景,其制约了大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健康发展,增加了办学成本,滋生了腐败,影响了社会风气。高校去行政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首要的是改革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其次是改革高校内部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