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价值,然后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包括合理定位的多元培养、内出外引的教师队伍、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教学、共享互换的信息交流、服务沿线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高等教育以新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定位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格局。地处内陆及西部边境沿线的高校从"边缘"走到"中心",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主战场"。培养"一带一路"亟需人才,既是西部高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西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题中之义。西部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应以需要为导向,突破传统高校联盟的合作模式,创新构建多层级的留学生教育共同体,形成"合力",推动和深化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据德国《教育报》2014年3月11日报道,联邦教育与科研部(BMBF)将延长"高校国际化水平"项目至2016年。通过这一项目,德国高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提高国际化水平。"高校国际化水平"项目于2009年由高校校长会议发起,由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赞助,并于2010年正式启动。在过去的5年里,该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目前,共有42所高校参加了这一项目,即将参加的还有36所高校。教育与科研部部长约翰娜·万卡(Johanna Wanka)在项目新一轮启动仪式上强调,国际化是德国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联邦和各州的教育部  相似文献   

4.
本科生教育国际化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的本科生教育国际化谈起,主要分析了"985"高校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措施;阐述了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本科生教育国际化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冯倩 《科教导刊》2019,(10):5-6
"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道路,而国际化人才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由此助推了教育国际化。近年来,倡议带来的机遇与平台,使地方高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国际化发展为切入点,概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旨在说明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课程的研究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高校采取各种措施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化课程则是教育国际化的"经典载体"。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丰富,国际化课程主要环节包括制订管理办法、聘请外籍教师、组织学生选课和课程教学、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等,加强国际化课程研究,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1所中国重点高校的数十项国际化指标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中国重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中国重点高校在教育输入指标上的表现优于教育输出指标,反映中国重点高校主要将国际化作为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的手段;一批重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受学科特点或地缘、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各具特色;不同层次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存在差异,总体而言,"985"高校优于"211"高校,"211"高校优于其他高校。  相似文献   

8.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包括战略定位国际化、人员要素国际化、运作要素国际化、财务要素国际化、组织要素国际化.随着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日益重要.通过关键要素调查法和专家座谈法筛选,确定了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用以评价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历了教育模式移植、本土探索、国际化战略确立与发展、"国际本土化"与"本土国际化"四个阶段。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新加坡政府和高校从各自层面制定出了符合各时期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政策和措施。随着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新加坡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捉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中,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仍有提升空间,主要是惠及范围有限、运行模式简单、资源配置不均衡,师生主体地位不强,教育效果有待提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以"一流"标准和更全面的视角看待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加快建立供给侧和需求侧间的沟通对话机制,搭建高校间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平台,突破"两线分立"思维,协同推进师生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特征和主要趋势,在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国高校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与思考。文章以"走出去,带进来"的角度,浅谈了实施国际化课程的意义与体会,就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既是"985"工程高校的办学方向,也是其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通过对39所"985"高校公布的《201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中相关内容的文本分析,总结出"985"高校在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的现状和举措,并针对其中表现出的问题提出深化认识、提升质量、建立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边疆省份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面临着地缘劣势、高教政策供给边缘、比较优势缺乏等传统困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边疆省份的地缘劣势逆转为地缘优势,从高等教育政策边缘进入高等教育政策核心,教育国际化比较优势初步显现。边疆省份高校应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地缘优势抢先谋划教育国际化布局,抓住政策供给机遇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提升比较优势推动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国留学既是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南"十一五"期间高校派出留学状况调查研究,得出高校出国留学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香港和澳门高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四所高校为例,从培养目标、研究生生源、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国际项目五个维度对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进行审视,总结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相关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尤其是广东省高校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香港高等教育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香港高等教育快速走上国际化道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作为政府、社会和高校的缓冲器,对高校进行监督、拨款和扶持,提升高校课程与教学的质量,如设立质量保证机制,促进高校在教与学质量的提升、定期拨款资助高校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性、整顿高等教育的学制,推动高校与国际化接轨等.其次,文章试图探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引领下,香港高校的通识教育、成效为本、网络信息教学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如何更有效地推动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而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中肩负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职责,高校教师层面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已成为当前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教育国际化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出发,基于不同视角探究教师国际化的需求,从教师层面提出了"走出去"、"引进来"及"走出去+引进来"三种国际化路径选择,以期为中国高校开展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及发展情况,梳理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策略: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改革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课程的国际接轨;培养"跨文化"管理理念,探索适合校情的学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为"扩大教育开放",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解决了中国高校多年以来办学国际化实践探索的适宜性问题,也阐明了下阶段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方向及要求。本文从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国际化战略的形式与内容及国际化战略的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高校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国际化教育趋势日趋明显。详尽论述了国际知名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教育机制与教学模式,列举了国际化教育浪潮中世界知名高校的普遍做法。通过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与理念、国际化教育策略、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新型网络国际化教育开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了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