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达斡尔族文化为适应环境变化,不断与主流文化融合,达斡尔族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民族文化的途径,对本民族文化出现认同危机。基于达斡尔族文化认同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独具特色和优势。因此,学校应深入分析情境,确立特色的校本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特校本课程内容;强化教师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倡导多元课程评价等,以此增强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李虹  柳颖 《教育探索》2013,(1):83-84
当前,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必要增强达斡尔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达斡尔族集聚地区学校教育中传承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此,要尊重达斡尔族人民的意愿,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选择;要丰富达斡尔族教师、家长、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提升民族文化认同的主体意识;要挖掘达斡尔族文化深刻内涵,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要改革传统课程,建立完善的达斡尔族文化课程体系;要实施双语教学,传承达斡尔族语言;要创设达斡尔族学校校园文化,营造民族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蕴藏着的是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承载着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发成为校本课程,具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丰富校本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具有积极意义。在当前的无锡市技工院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明确无锡市技工院校体育校本教材开发应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文化,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然后确定培养目标,再到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开发研究,主要通过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安全性等,以及经济性等,全面促成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星梦 《科教导刊》2024,(10):123-126
经过不断的重组、再生,壮族人民形成了兼具民族文化个性和地域文化共性的民族文化。将壮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融入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具有广西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传承与发展壮族文化。当前,在壮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生命载体形式的“经验”资源失落、彰显语文特征的“技能”资源缺位、符合学生需求的“情感”资源匮乏三大困境。因此,语文教师应聚焦文化格局,增强资源利用意识;紧扣语文课程性质,选准内容素材;重视学生兴趣,不断革新学习方式,以将壮族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初中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文化冲突中,达斡尔民族文化在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管理等方面出现了"失语"状况。因此,应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适,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将民族文化资源与学校课程改革有机整合起来,促进达斡尔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一个民族生产、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直接反映。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自身长期生产生活发展中以及在与周邻兄弟民族友好交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整个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阐明和论述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及发展变化,目的在于促进达斡尔族和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一旦隔离了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丧失了发展活力,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通过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重拾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担当,阐明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文化多元性与复杂性,厘清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原则,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策略:提炼文化价值;提倡文化创新;构建文化情境;培养文化素质;实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我校“十三五”课题“指向智慧生活的‘小脚丫'校本课程的建构研究”的背景下开展的,旨在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引领师生共同学经典、诵经典,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小学,我校学生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区,耳濡目染的是土家文化的浩瀚与厚重,而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具有特有的归属感和亲近感,是难得的校本课程资源,由此我们挖掘、整理和筛选这些资源,构建起我校的主导性校本课程体系。同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又自主开发了十门选修课程。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352-353
多元文化背景下,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对幼儿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内容,并对其加于有效的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体现园本课程生活化,凸显办园特色,同时也是提升幼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民族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扎根于幼儿的心中,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依托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将非遗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发展,丰富了语文核心素养下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概念,又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传承,同时对关中地区特色民俗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中小学学生双语水平及教学现状的调研,从改善双语教学质量和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远程教育的优势,文章提出了达斡尔族双语教学支持平台的构建方案,以期为达斡尔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思路,并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浅论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学校教育,依靠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培训合格民族教师、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等方式,是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校本课程中融合多民族文化,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具有重要意义。而广西壮族的图腾文化是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因此,开发与应用民族传统资源是美术校本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乌拉嘎镇鄂伦春民族小学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民族文化课程校本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民族小学利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了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迷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古村落"文化自觉"的交汇点上,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既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有学校层面全新的自主开发。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具有原生综合、实践探索、动态创新等特性,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到学校全新开发,这些特性依次增强。在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开发主体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文化视界,依循合理的视界,选择适切的课程实施方式,并有效利用古村落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校多元一体文化课程体系,既体现了我国不同民族群体或个体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诉求,也是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适切性需求。贵州仡佬族地区多元一体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须立足其多元和单元交互存在的文化生态系统,强调地区文化或民族文化传统在教育领域中的话语权力。在课程开发与管理上,加强民族地区统整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在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上,进一步强化具有地区和民族文化特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育必须以生成文化自信为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驱力。基于培育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式与本质的理论阐述,文章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三个实践路径:让学生感知到民族文化的历史性;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让学生意识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9.
湘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增强少数民族执政党认同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宝贵的资源是展现共产党人光辉形象的鲜活化石,是鼓舞少数民族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是增强少数民族对执政党认同感的精神动力。目前,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增强少数民族执政党认同感中的价值还未充分地体现出来,该方面的应用还有待加强。例如,在开发宣传方面,缺少针对性,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利用得还不够,相关的宣传还不到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机制不完善。因此,必须探索新的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功能,以便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必须立足当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彰显少数民族地方独特的民族特色,使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