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两课”教学的“磁性”问题,是个老话题了,出过无数的文章,且不乏真见之作。但观乎众多文章,大都从教学方法上立论著文。我则认为,研究“两课”教学的“磁性”问题,不光要研究教学方法,还必须把目光投向教学内容。这不仅是因为“内容决定形式”,而且是因为内容才是真正的“磁源”。  相似文献   

2.
“煌煌”与“皇皇”这两个词,形近音同但义不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煌煌”是形容明亮,例如明星煌煌;“皇皇”有三个义项,其中之一是形容堂皇、盛大,例如皇皇告,皇皇巨等。但在社会语言字应用中,人们往往在该用“皇皇”的地方误用了“煌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几乎到了积非成是的地步。例如。  相似文献   

3.
漫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直是关于师生关系的话题。至于它到底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却难以断定,不过按照常理,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它才不再成为普遍议论的话题:一是师生之间事实上已普遍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一是人们对“民主”、“平等”理念已经不感兴趣。现在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故它仍是经常议论的话题。议论归议论,既然客观上仍然存在这方面问题,就是该考虑如何议论了。如单以“民主”、“平等”理念硬套“师生关系”,虽也合乎逻辑,未必能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故须从“师生关系”特点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晚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错别字。在《连队里过大年》这个节目中,四个演员各举一个大红灯笼满场跑,灯笼上斗大的四个字“欢渡春节”,非常抢眼,这个“渡”字的出现,使这台晚会的质量大打折扣。“欢度春节”是常用语,意为欢欢喜喜度过春节,“度过”和“渡过”音同但义不同,区别是明显的。“度过”指时间上过了一段时候,如“度过春节”、“度过假期”、“度过困难时期”、“度过少年时光”等等;“渡过”则指空间上过了一段距离,往往是指从此岸到彼岸,如“渡过大河”、“渡过大海”、“渡过难关”等等。“度过”不同于“渡过”…  相似文献   

5.
记忆中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男子手执铁锹在松软的土地上挖掘着,最终只留下几个浅浅的“牛脚印”,悻悻地离去时,嘴里还嘟哝着“这里没水!”。高考就曾以此为题让考生作文,发表感想。聪明的同学在“深”上做文章,因为只有深井才有“内涵”。这使我想到写话题作文,摊开话题泛泛而谈,是凿浅井,留下的只会是那些凌乱的“牛脚印”。只有凿深井,抓住一点深入探究方能掘出沁人心脾的甘泉。“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如何在话题范围内巧妙立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注意到,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交代了话题的背景,其作用是引出一个话题来。至于针…  相似文献   

6.
高校就业一直是热闹的话题,一扯出来就会成为教育与社会的热点。据新华网消息,上海财经大学近期推出“自费企业游”活动,组织学生到上海城郊、长三角知名企业考察,为他们将来就业热身。许多大学生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希望找一些与自己专业比较对口的企业。学生反应踊跃,效果还不错。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力的快乐天地。但目前不少地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小学化”倾向,尤其是一些农村、乡镇的民办幼儿园更为严重。幼儿教育“小学化”,一是日常生活安排不合理,幼儿上课时间长、户外体育活动严重不足,教师不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二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像小学那样正规地上课,甚至将小学教材当成小朋友的教科书,教写字认数等,教师讲的多,幼儿活动少。教育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学化”不良倾向不仅增添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有一次对他儿子说:“给总比拿愉快”。而在学生学习时,“拿”总比“给”要好得多。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不少教师总是习惯将“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但是,可贵的决不是教师所“给”的答案如何完美,而是教师循循善诱,巧于点拨,让学生主动地“拿”到答案。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读到“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草塘里近处的芦苇、蒲草和远处的颜色不一样?问题提出之后,有的同学认为它们的颜色确实不一样,也有同学则认为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处于农村基层的少先队组织,规模有大有小,但带领少先队员积极投入到“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的任务是一样的。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中心小学少先大队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以“四小”为载体,使少先队成为加快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大舞台。少先队也连年被枣庄市授予“红旗少先大队”、“德育教育规范化学校”和滕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所谓“四小”,即小制度、小会议、小课堂、小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绷紧了人们的神经。深入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人们发现.这些恶性事件常常源于一件“小事”——大人(老师或家长)的一次批评或体罚。教育惩戒,一个陈旧而崭新的话题。说其陈旧.缘于它几乎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  相似文献   

11.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一直把这句教育家的名言装裱在案头最醒目的地方。随着自己从“为人师”到“为人母”的角色转化与融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从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以其崭新的形式,独有的魅力,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它有极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这“三自”使学生有充分的写作自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舞台。虽然如此,但从学生的写作来看,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写好话题作文不容易,尤其是文章题目不好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单位,总有一些人处于不显眼、不被器重的“冷”位置。这种受冷落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领导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作为个人,要冷静分析,调整心态,做到“冷板凳”虽坐不“冷”,坐出感觉,坐出热度来。首先,坐“冷板凳”者对己不能“心冷”。“心冷”是不可取的人生观,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坐“冷板凳”。应该说,谁坐了“冷板凳”心里都不痛快,领导不重视、不关心,眼里没有你,把你晾在一边;同时,势利一些的连门都不进,连看都不愿多看你一眼,那是什么滋味?但是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要从此消沉下去,不然你即使是把“冷…  相似文献   

14.
一堂成功的课,它的 复习、新授、练习等过程就 好比“画的龙”,课的结 尾就好比是“点的睛”。 许多教师都非常注重新课引 入设计,从而为新课开个 “虎头”。但如果不注重 结尾的设计,则会形成“蛇 尾”。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除 了注重新课引入设计要新颖 以外,还特别注重新课的结 尾设计,使结尾起到一种 “画龙点睛”的作用。那 么怎样才能到既“画龙” 又“点睛”呢?下面介绍 几种新课结尾的方法,供参 考。 一、总结概括法 在新课结尾时,将本 课知识作一概括总结与整理,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 解。 如:“三角形面积” 第一课…  相似文献   

15.
去年九月新生报到时,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到办公室说:“王老师,这几年我和妻子忙于生意,孩子没有管教。多‘穿小鞋’,别‘戴高帽’,该说就说,该骂就骂,就当是自己的孩子。”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确实如他父亲所言:懒惰、散慢、怕吃苦。床铺每天乱七八糟不愿整理;轮到打扫宿舍教室,或者借故走开,或者胡乱划拉几下;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想动脑子,作业要么不交,要么敷衍了事;夜里查宿舍,见他有好几次借口回家而通宵泡网吧。我多次找他谈话,对其严厉批评,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并不断地给他“穿小鞋”,安排班干部督促他收拾床辅,…  相似文献   

16.
“教困师”是指对新理念接受较慢,在教学工作上存在着某些困惑,暂时未能领悟新教法的教师,与那些工作懒散、不思进取的教师不一样。“教困师”不随波逐流,能知困而后进,但较内向、孤僻,需要有人去关心、引领、指导。 作为一校之长,有责任让“教困师”顺利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校长不妨“三心二意”去“扶一程,送一步”,让“教困师”在教学成长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     
班委会要改选了,这次的大热门是一班之长的选定。有两个候选人,一男一女。我们班的惯例是男选男,女选女,所以我们男方胜券在握———我们比女生多出两人。可选举一结束,出乎意料,班长位子给了那个女的。“肯定有人当了叛徒。”明说道,接着他又补充了一点,“至少有两个。”从此,“武则天”时代开始了。新官上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女班长“执政”的第一周,就整顿了“军纪”,清除了卫生死角,还宣布了一条死命令:“不准乱扔垃圾。”“我偏不信这个邪,我得给她一个下马威。”明私下和几个男生一边说着,一边随手丢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这几年中高考考生作的翻阅,笔归纳了一下,“话题作”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张斌 《教育艺术》2006,(8):18-19
高校“两课”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如何解决“两课”教学问题是当前“两课”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最近通过对一些高校的“两课”进行调查,总的感觉是:大多数学生厌学,多数教师厌教,教学对立,“两课”教学处于尴尬的困境。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童话寓言里,将有的“物”(动物、植物)称之为“它”,有的称之为“他”,有的称之为“她”。那么,童话寓言中的人称是否可随意乱用呢?实际上,童话寓言中的“它”、“她”、“他”的运用,还是有章可循的。一般与特殊之分。童话寓言故事中所写的物,虽有的人格化了,但它毕竟是物,因此,一般将人格化了的物,还是用“它”代替。例:“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翠鸟》)“它头撞在田边树桩上,死了。”(《寓言二则》等)。但有时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突出“物”的精神风貌,展示“物”的美好心灵,可用“他”取而代之。如“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都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