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在整个画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当时山水画长卷盛行,以描绘浙江富春山一带风景的"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最为代表。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  相似文献   

3.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受其特定社会现实和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艺术创作变成了文人画家们抒情言志,怡情娱性的手段。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在元代得到了复苏与新变。元代山水画家所强调的写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写意精神的分析研究,再观照当下山水画发展之现状,我们能否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5.
陶安萍 《都江学刊》2000,12(3):47-48
本从4方面论述了元代画家王蒙在山水画的技法和绘画形式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元四家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虽然短暂,但绘画却取得突出的成就,是继五代宋初之后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元四家创造了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代表写意山水的最高成就。它选择性的继承了前代的山水图式与理念,并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写意逸格山水表达。他们相承董巨,折中李郭,摒弃了南宋之风,成就了重写意的元代山水绘画风格。元代画家强调意趣、崇尚"心境"的营造,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拓宽了山水绘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同五代宋初山水绘画并列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7.
泓伯评国画     
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他的山水画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笔意简远,似柔而刚,似疏而实,意境深邃。他是在董源的披麻皴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自成一家的元代山水画大变革的巨擘。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用笔苍古,淡墨干笔皴擦,中锋与侧锋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明初山水画承沿元代余习,且当时"元四家"中的王蒙、倪瓒还尚在,流风余韵广被天下。所以,明初画家徐幼文、马琬,王绂、赵原等人的作品,皆具元代风气。元代统治者不太过问绘事,一任其自由发展,画家多能直抒胸臆、表现  相似文献   

9.
元代山水画兴盛,大多数山水画家都受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之美。元代道士藉画山水,一可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二又可抒发对故国之留恋,所以善画山水者很多。  相似文献   

10.
元代文人画大兴,文人画家多通过画山水画来寄托对故国的眷恋,抒写郁闷不平的胸臆,追求笔情墨趣,故道释人物画比前代更少。少数善画道释人物画的画家也多以水墨或白描手法作画,以重笔墨之趣,不似前人注意庄严肃穆的形象。由于元代许多不满异族统治的知识分子遁入佛道教,尤其全真道教的兴起,成为部分知识分子躲避战乱,寻求精神安慰的出路。所以元代善画的道士非常多,上至天师,下至一般道士,有记载的就不下四十人,其中有些人是元代,也是中国美术史上有杰出成就的画家。  相似文献   

11.
郭原 《考试周刊》2009,(46):32-33
元四家山水画是整个元代绘画的最高成就.他们创造的山水画境体现了元人对心灵节操的执守解析元四家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理解画面中的虚实.更是画家将自然之境化为胸中之意的深刻体悟的结果.是画家主观精神和艺术修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马向辉 《新疆教育》2013,(12):10-10
元代山水画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立意。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日:“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宋代绘画基础之上又有了重大发展。画史所谓的“尚气重韵”,是说“淡泊清逸”的元代文人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并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又出现了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元代社会由于异族的统治,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人画家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大多命运坎坷,仕途多舛。他们在思想上极度苦闷,遂投身自然,放情山水,追求一种"梵我合一"的道统精神。"元四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在绘画上一改南宋所崇尚的院体画法。追求五代董源、北宋巨然一派的"南宗"画法,讲求笔墨的泼洒,注重情感的表达,融诗书画于一体,使中国山水画的文人画特征更加明显。"元四家"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对明清以后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研究"元四家"山水画,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的精华,进一步推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代表了元代最高水平,其抒情写意的风格影响了以后的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明代中后期发端的吴门画派山水画是明代最重要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沈周和文征明代表了整个明代的最高水平。吴门画派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元代山水画,集元代及以前山水画的众家之长,形成自身风格特点。两代山水画风格既有承继又有变革。  相似文献   

16.
元政府废除画院,使得缠绵悱恻的画家们失去了职业组织的认同;国乃民生之区域,国破为奴,画家们遂失去了政治身份的认可。于是,失去了家国归属的中国山水画便失却了北宋优雅的青绿山水、南宋激愤大斧劈皴,转而形成了空灵幽邃的元代画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元代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有着开创性的发展。元代山水画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在讲求法度、  相似文献   

18.
曲飞 《成才之路》2010,(5):I0021-I0021
元代山水画一反宋代尚“形”求理之风,追求“山中有我”之心境,追求简淡,强调写心、寄情山水的特殊审美倾向。元代特殊的政治气氛和深刻的社会因素,对元代山水画风的盛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绘画艺术自身发展的运动规律,引导着元代山水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按照所画内容分类,通常分为花鸟、人物、山水等类别,自元代以后山水画在我国画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教版教材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设置了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山水画教学是对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如何将山水画进行课堂传授是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尝试以意蕴为先、局部取景将中国山水画融进学生们的心里,并能运用线、墨、色将山水意蕴表达于宣纸之上。  相似文献   

20.
《读写月报》2024,(7):4-7
<正>【阅读导引】中国山水画强调寓意,画家往往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谈及我国古代传统山水画,就不得不提及《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此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峰峦坡石随势起伏,山涧深处清泉飞泻。群山环抱中,茅屋村舍参差其间,渔舟小桥错落有致,真可谓人随景迁、景随人移。此画集中体现了作者勾勒、皴擦、点染的高超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