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文人画家是有士大夫气息,高蹈于山林、胸中有气味的中国传统文人精英。文人画家历来鄙视专业画家与画工。戏剧票友视戏剧为修身养性的雅趣,是娱己娱人的享乐方式,其内心视那些专业戏剧演员为“戏子”、“贱业”。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利用自己话语霸权把他们的审美好恶强加给了绘画和戏剧,并影响了绘画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从而造就了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取向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扬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一群革新派画家,继承徐渭、八大山人、石涛以来文人画的优秀传统,突破专事摹仿一家一派的保守画风,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被当时保守派视为骚扰画坛的“怪物”,遂有“扬州八怪”之说。“扬州八怪”一般是指金农、郑燮、罗聘、李膺、黄慎、李方膺、高翔、汪士慎八个人。他们有些做过中下级官吏,罢官后寓居扬州卖画为生,有些则是不愿仕进的文人画家,自外地移居扬州。他们大都出身贫寒,历尽坎  相似文献   

3.
苏武牧羊图     
<正>《苏武牧羊》,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作品。描绘的是公元前100年,汉朝中郎将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的遭遇。"扬州八怪"是18世纪中叶我国画坛上的杰出画派,独树一帜,影响久远。"扬州八怪",一般指清代乾隆年间活动于扬州一带的郑燮(号板桥)、金农、罗聘、黄慎、高翔、李、汪士慎、李方膺八人。"扬州八怪"之前的文入画家,都认为"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靠卖画为生是让人瞧  相似文献   

4.
凡是欣赏过潘天寿画的人都知道,潘的画不论是丈二巨幅,或是斗方册页,都给人以大气、骨气、简洁、设色古艳,题疑巧妙之感.潘天寿的画以他的格调高华为人所称道.潘天寿是一个文人大画家,他传统根底很深厚.他继承了青藤、石涛、八大、扬州八怪、吴昌硕历代诸家文人大写意画一路,他走的是大道,不是小道,他的艺术不仅娱人眼目,更震撼心魄.他的这些艺术特点究竟体现在哪里方面呢?几年来,经我品赏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关山月卖画     
正关山月不卖画画家以卖画为生,古已有之。早在南宋时,画家李唐写有一诗:"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是一首发牢骚诗,李唐最得意的是山水画,但想不到世人却要买他的牡丹画,所以他牢骚连天,早知画山水不入时人眼,何必花大力气,不如买点胭脂画牡丹算了。可见,当时他在卖画,有人来买画,而且要挑选。到明清时,唐  相似文献   

6.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故都,文化中积淀了浓厚的"官本位"传统,辛亥革命后,民国北洋政府成立,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并未改变,政府中延纳了许多前清的旧官员,其中有不少人热心于绘画艺术,他们"学与位俱显,才与艺兼长",从而成为北京画坛的主导力量。在幼年时他们大多接受过正统的儒家经典的教育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濡染,因此他们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既不同于追求"以画救国"的岭南派革命画家,也与面向市场的海派职业画家有别,本文即着力探讨民国初期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特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故都,文化中积淀了浓厚的"官本位"传统,辛亥革命后,民国北洋政府成立,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并未改变,政府中延纳了许多前清的旧官员,其中有不少人热心于绘画艺术,他们"学与位俱显,才与艺兼长",从而成为北京画坛的主导力量。在幼年时他们大多接受过正统的儒家经典的教育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濡染,因此他们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既不同于追求"以画救国"的岭南派革命画家,也与面向市场的海派职业画家有别,本文即着力探讨民国初期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特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东晋文人顾恺之涉足画坛,便使中国绘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此,画工与画家有了严格的区分:虽然都是以画事谋生,但地位、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于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文人画与文人画家在中国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  相似文献   

9.
蒋敏 《考试周刊》2011,(68):31-32
在欣赏中国文人绘画作品时.只有将画家的画与画中的题诗、题句结合起来欣赏,才能体味出画中的诗意,才能从中更深体悟到画家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解放初期,有一批老画家,找不到活干,没有收入,坐困愁城,处于饥饿的边缘。这些画家的特点有二:第一,他们都有相当的名气,不少还是著名的国画大师,如齐白石、汪采白(汪礼祁)、杨仲子、孙诵昭、叶浅予、陈半丁(陈年)、于非闇、汪慎生、秦仲文、吴光宇、吴镜汀、王雪涛等人;第二,他们不在体制内,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靠卖画为生。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四民观起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即将民众按士、农、工、商四大社会职业来划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带有强烈的等级性、阶级性的传统四民观才真正确立。士为尊,而农则为立国之根本,商人则位于社会的最底层。面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四民观带来的心理压力,徽商将治生纳入传统的价值体系,对商农关系、士商关系进行改造,确立了新的"四民"观念。  相似文献   

12.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的一个流派,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以卖画为生.他们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化的发挥,力求创新.就是这些画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的绘画技法,擅长于以简逸的笔墨来传达物象的精神.他们标新立异、清新狂放的画风,被世人称之为"怪",正是他们的"怪",才体现了他们的"新".文章对"扬州八怪"怪异画风的特点及成因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法国有一个不太出名的画家达格尔,他靠卖画为生,生活并不富裕.但也能做到丰衣足食.他是一名写生画家,在创作画的时候,他总是力求所作的画与原物一模一样,但总是失败了、能不能把风景、人物逼真地反应出来呢?他钻研了物理,化学等知识,开始走新的道路.他退掉了原来的绘画订货,整天躲进一个黑屋子里,与玻璃片、小钢板、化学药水打交道.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发明了一种能把人和景物的影像留下来的机器,1827年,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制造成功了.现代的照相机比达格尔的第一台照相机高级多了,它已成为我们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周臣(?—1535),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法主宗南宋李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人画的影响,功力深厚。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画家。为了适应人们的欣赏趣味,他一方面突破职业画家的局限,创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为百姓熟知的一位画家.他为官清正,关心百姓痛痒,且诗、书、画皆擅长,在民间流传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乾隆十八年(1753),他因赈济灾民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于是骑着毛驴回到扬州,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公开订出润格,以卖画为生.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的“四民”格局出现了变化。“弃儒就商”、“亦士亦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促成这种转化的还有士人观念的转变和商人自我意识的提高等。明清之际士商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近代士商结构错动的第一步,具有近代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你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一个以卖画为生的书生,向一位智者诉苦:"我一天可以画好多幅画,可是卖掉它们却需要好几个月,这是为什么?"智者回答:"请将卖画和画画的时间交换一下,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书生想了好久,终于明白了智者的意思。于是,书生对每幅画都精心构思,认真布局,用心去画。虽然画画费时多了,可是画却卖得出奇的好。这则小故事给  相似文献   

18.
画家画是中国唐宋时期绘画的主流 ,由于北宋时文人的介入而渐趋式微。文人画提倡兴意 ,使绘画面貌发生转变 ,个性凸显 ,传习之风亦盛 ,宋以后文人画家与画家文人相错难分。董其昌的理论值得重视。僧人从事绘画虽属个别 ,作画却由来已久 ,至清“四僧”使画家样式、文人样式和僧人样式归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近年来兴起的新文人画风,更是众说纷纭。文人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特性。而上个世纪产生的所谓“新文人画”与之相比,完全不具备这些明显的特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新文人画不再是文人画。新文人画家不应一味的追求文人之画,而是应在继承传统中开辟中国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一些画家在现今市场经济的带动下,为求改善生存环境,而改变其作品———画的艺术创作方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也有部分当代画家一直坚守自身中国画之传承和发展,作品中也表现来自自然的灵性,和一些画家对于宁静与完美的向往,这也是当代画家自我人格之境的显现。但对于当代画家来说秉承传统的程式的同时,市场的认知和需求不可回避地成为新的问题。其中,当代画家与画的生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本文里当代画家特指当代中国画画家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