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郑板桥的题跋、款识,与画融为一体,似画似题,很难决然削去,既弥补了画面的不足,又丰富了题跋形式,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构成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2.
五月的麦地     
五月的麦子,熟了。 这情景,无风似画,静穆中有震撼人心之美,是一片静静铺陈的金色池塘。这片情节,微风时,似一首歌,一首缓缓流淌的金色恋歌。这片世界,犴澜时,似群舞者,随风起舞,尽情挥洒自己的狂放之态。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手法赵敬之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根本特征,使物象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精髓。明代王级提出“不似之似”,清代石涛提出“不似之似,似也”,齐白石和黄宾虹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历代大师所言,...  相似文献   

4.
王月的麦地     
五月的麦子,熟了. 这情景,无风似画,静穆中有震撼人心之美,是一片静静铺陈的金色池塘.这片情节,微风时,似一首歌,一首缓缓流淌的金色恋歌.  相似文献   

5.
张修淮 《教书育人》2011,(35):28-30
对"留白"和"教学留白"的认识1."留白":即留下空白,这种空白常能在画中见到,是指画家在创作中,为了能突出画中的特别情景而有意识的留出若干处空白,以达到此处似无似有和"无画胜有画"的意境。这样的画法一  相似文献   

6.
3.简洁奇险的构图 八大山人绘画的构图是极具个性的,不管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我们都可从中感受到构图的"简洁"、"缜密"、"奇险".这种独特的构图,无疑也深化了八大山人作品的精神内涵. 清代画家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极力推崇简洁的画风:"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霞翠黛,敛容而退矣."也只有简,画家才能以最少的笔墨去表现最为深刻的思想,才能把观者的眼球引向画面中的主体形象,才能更加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往往用减法才能增加画面的"纯"和"真",才能暗示出具有永久性象征意义的存在,唤起宇宙中生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齐白石六十三岁题画白菜时写道:“余有友人尝谓曰:‘吾欲画菜,苦不得君所画之似,何也?’余曰:‘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画     
卢辅圣 《中文自修》2003,(11):28-29
中国文人画常藉山水花乌草木,或聊以寄慨,或抒发性灵,或如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画亦虽画,却是另一种意境,另一种表达。历代画院重精工、富丽、形似,而自晋顾恺之至于唐代王维,讲究气韵生动,且一脉相传,至元代形成以元四家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画的高峰,其时因蒙古人入主,经一度乱离,士大夫隐逸成了风气,使绘画向高蹈发展,立意于浑朴中见超脱,用笔则刚健中含婀娜。而至明清则蔚为壮观,大师迭出,追求平淡天趣, “不事粉饰而神彩生焉”,在世界绘画史上形成一道迥异独特的风景。譬如元倪瓒画竹,则以此写胸中逸气,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明徐渭画雪里梅花,以劲健的飞白笔触断续支离地画出梅枝和不全的花朵,然后以淡水墨留出干枝花朵和积雪,全染背景,表现了梅花傲雪耐寒的特性,亦体现了他孤傲不屈的个性情感。清八大山人,是朱明后裔,画鸟多怪异,多画四方眼,内含不平、仇恨、鄙夷之目光,即使八大签名, “八”字时而向内收缩,则仿佛“哭之”,似表达了他对明朝灭亡之恨之悲。由此,中国文人画之特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不似之似"是中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画重要的美学原则。在绘画创作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似之似",是取得绘画理想效果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这篇游记散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香港太平山充满东方情调的迷人景致,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太平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似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曲宛转动听的歌,像一幅意境幽深的画,读来使人如临其境。文章的语言优美丰富、瑰丽绚烂,读之如品香茗,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麋鹿回故乡     
在美丽如画的黄海之滨,有一种叫麋鹿的珍稀动物:角似鹿而非鹿,面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俗称"四不像"。古书《封神榜》上说姜子牙骑的就是"四不像"。  相似文献   

12.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北瞰黄渭,南接泰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丛札     
数学丛札山东河东孙玉光“得人之似,失己之真”。诗论如此,百艺同理,授课教研.岂能忘“我”。“似与不似之间”做画,“听与不听之间”做学问。不听似乎狂妄,全信何来自己。演说家的言辞,书法家的墨迹,学者的深广,导演的匠心,万物皆可备于我,可杂揉而后学之也。...  相似文献   

14.
<正>王若虚说:“扬雄之经,宋祁之史,江西诸子之诗,皆斯文之蠹也。”在这以下又说:“散文至宋人始是真文字”(《滹南遗老集·文辨》)。这话虽然未免过甚其辞,却也指出了宋人散文的一个特点,即:不象扬雄之经那样艰深,不象宋祁之史那样生涩,也不象江西诸子之诗那样奇险,而是写得平易自然。王若虚所谓“真文字”,当指平易而言。《文辨》另有一条云:“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15.
像一首优美的诗,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似一幅迷人的画,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其实,它非诗非画,却有诗的韵昧,画的色彩。这就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首创的“词串识字”。  相似文献   

16.
正李成画树法李成画树枝善用蟹爪法,出枝精利,笔锋颖脱,墨法精微,与其所绘平远寒林、气象萧疏、烟林清远的山水画风格浑然一体。黄秋园所绘李成画树法,树干劲挺峭拔,出枝自然潇洒,浓淡相宜,再配以坡脚,极显山水画功底,张扬夸大了李成画树的特点,形成自己蟹爪画法的特色。范宽画树法范宽画树,师法李成而略有变化。树枝出枝似丁香,夹以蟹爪,再配以繁密多变的树叶,成浑然华滋、雄奇苍茫之风韵。黄秋园所绘范宽画树法,树干折落有致,树枝酷似丁香,配以繁密的夹叶、点叶画法,分别安插在似骷髅皴法绘成的坡脚上,显得繁密多变,严峻逼人。  相似文献   

17.
韩诗以雄奇险鸷著称于世,但在他生命的晚年,却多平易之作,呈现出清新自然的另一种风貌。写于穆宗长庆二年(822)描绘早春雨中小草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见卷首)就是代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开心乐园     
似像似不像 这两幅画初看起来毫无其同之处,但却有7个地方画得相似,你能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19.
正雪马说画:杨远征以书法著称,其行、草、隶、篆,样样在行,行似流水,草若狂风,隶如磐石,篆犹钢刀,功力之深,底蕴之厚,着实令人惊喜。但他还藏了一手——绘画,其实从八十年代初,他就开始画国画,只是一直不肯示人,这一画就画了三十年,如今方肯展露,一露惊人,画鱼禅意绵绵,画鸡栩栩如生,画鸟灵动有趣,画荷韵味十足,从构图、色彩到线条,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整个画面干净,绘画语言并不复杂,简单却留下了大量空白,得益于他平时常好古诗词,既给人美的享受,也给人艺术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正陆治(1496-1576),明代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叔平,因居包山,自号包山。倜傥嗜义,以孝友称。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楷,尤心通绘事。游祝允明、文征明门,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一时好称,几与文埒(liè)。擅画山水、花卉,工写生,得徐、黄遗意。山水受吴门派影响,亦汲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