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媒介和虚拟组织传播的结合和共谋。本文以搜狐网为典型文本,分析了其网络虚拟组织机制,并进一步对整个网络虚拟组织及其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时代虚拟组织传播的发展,具有无限繁殖力、互动性、符号化和"蜂群"效应,效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数字媒介与社交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时间可以压缩、空间可以放大的虚拟传播环境。所谓虚拟传播是指人类利用数字媒介技术创造的"现实"沟通的经验世界。它戏剧性地改变着人际乃至组织传播的互动行为,体现了媒介发展对传播偏向和人类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当传播媒介技术的远程控制与跨界的组织工作方式成为虚拟和超自然的现实的时候,虚拟组织这一全新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以它独特的传播沟通方式得到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组织从传统实体性型组织到虚拟组织,表现了组织在信息时代对工业经济时代的自我超越,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而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体系中的无处不在,又使得组织乃至虚拟组织都产生了新的特色,网络虚拟组织传播由是成为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论坛(BBS)中的"舆论领袖"是大学生网民中的"意见领袖",是网络舆论形成集传播的重要信息集合点.本研究在聚类分析得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以实证得方法,对"交大发展论坛"版面中的虚拟群体成员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舆论领袖",并对其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建立了"虚拟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磊  常松 《今传媒》2011,(12):13-17
虚拟组织因共享而生,因传播而存在和发展。本文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案例为蓝本,从虚拟组织与传播的关系入手,着重通过考察虚拟组织内部、组织间以及组织外部传播与传统组织传播的差别,探讨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产生了哪些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6.
从任志强玩微博改变"大炮"形象到广东第一博"平安肇庆"重塑公安亲民形象,微博给社会大众及组织创造了一个平等、互动、没有界限的形象传播大舞台。交流性的传播模式给一向是"沉默的大多数"一个展示自身的机会,而且微博将各个虚拟的社交圈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传播网络,完全迎合现今大众的表现欲与传播欲,对于个人、组织的形象塑造与改善也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致使微博在塑造、改善个人与组织形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微博热现象以及个人、组织形象塑造与改善的案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结合传播学与个人形象研究,达到正确运用微博进行形象塑造与改善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是自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主流媒介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介"。然而,它不仅具备传播范围广的大众传播功能,还包括了更具亲和力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是传播史上飞跃性的突破。本文将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意见领袖"的理论应用到网络环境中,探究"网络意见领袖"的现象,重点分析网络论坛(虚拟社区)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特征,并与传统意见领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王磊  常松 《报刊之友》2011,(12):13-17
虚拟组织因共享而生,因传播而存在和发展。本文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案例为蓝本,从虚拟组织与传播的关系入手,着重通过考察虚拟组织内部、组织间以及组织外部传播与传统组织传播的差别,探讨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产生了哪些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本期组织传播栏目首选的《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的创新研究》一文,以阿里巴巴为典型案例,探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不同于传统组织结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究竟产生了哪些冲击和创新。作者通过考察阿里巴巴的内部传播模式、组织间传播模式以及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传播模式,试图总结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在虚拟组织传播中所作的创新。这些创新将极大丰富组织传播的内涵,将对传统商业文明的改造和创新产生重大  相似文献   

10.
从网络人际传播的特性出发,以微博客作为案例考察分析,分析微博客媒介的背景、特点、以及微博上的人际传播关系,探讨虚拟人际传播新特征,并总结虚拟人际传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子博 《中国出版》2013,(17):31-35
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中心—周边"的信息传播模式,促成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虚拟平台上,每一个个体都成为参与者、传播者,多中心、交互重叠的网络发声节点赋予了信息裂变式传播速度。与此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给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优化带来了契机与挑战。我国政务微博发端于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7)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的存在形态,也对"意义"这一主体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构和再建构。商业网络水军是网络社会被市场经济"殖民"的事物,也是意义的一种实现和再造。它不仅是技术强大虚拟功能下对意义的附加,也是新的传播秩序下对符号、宣传、广告、新闻等概念的重新解读,更是对中国公共空间"发育不良"的一次嵌入和"探底"。  相似文献   

13.
刘敏 《当代传播》2007,(3):77-78
本文从麦克卢汉的经典媒介理论出发,对网络虚拟游戏进行了概念性的阐述,分析了网络虚拟游戏作为一种新媒介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从传播学的两个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论和创新和讯息扩散论来研究网络虚拟游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虚拟舆论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日益走向深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在信息和新闻传播领域,因特网的应用更为世人所瞩目。于是,伴随着网络虚拟舆论场的产生,就要进一步探究网络虚拟舆论场的概念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进而研究网络虚拟舆论场形成的要素,比如:技术开发、网络受众心理、商业经济的发展、传播环境的影响;网络虚拟舆论场的特点,包括:交互性、开放性、全球性、个性化、时效性。在了解网络舆论场的大致轮廓后,就要对虚拟舆论场进行引导和控制,因为在网络虚拟舆论场里,会出现虚假新闻、色情信息、网络诽谤与隐私的传播,所以要从道德、政策、法律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璇 《现代视听》2012,(9):32-36
最近网络蹿红的"杜甫很忙"或者"XX很忙"等网络用语体现出了网友的恶搞与涂鸦。在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网络公共空间中话语的再生产和传播,作为一种虚拟公共空间,互联网在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杜甫传统形象的解读和对现代形象的分析,得出我们对精英形象的恶搞应该把握住"度",即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是有界限的,在市民社会日益成熟,公共空间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规范公共空间话语的产生和传播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学校图书馆的网络虚拟资源入手,剖析学校图书馆的网络虚拟资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校图书馆通过网络传播影响学生信息素质的形成、发展等方面从而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微传播是基于新媒体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传播模式,已深入地介入了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流行语诞生于信息时代,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必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与变化.本文分析了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生成机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探讨了虚拟网络世界中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和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节期间,爆发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的"抢红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建立在Web2.0技术上的社交媒体,依靠人与人之间快捷的交流、便捷的沟通等方式,"抢红包"的游戏迅速地传播开来,甚至成了一场全民"社交"的公众现象。为什么"抢红包"遇到了"社交媒体"之后会变成一种"现象级"的公众行为?笔者从社交媒体的社交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传播性等角度来分析,"抢红包"究竟诠释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交媒体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