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作为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中的一种现象 ,是一个与“纯音乐”或“绝对音乐”相对称的概念 ,它们之间相对称而不对立 ,是各为主导而又相互发展的密切关系。法国人柏辽兹和匈牙利人李斯特是标题音乐领域两位重要作曲家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伴随着音乐发展的需要而诞生。但当时诗歌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是为配合音乐而作的。乐器作为当时音乐的唯一载体,对音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层关系来看,先秦时代乐器的发展与《诗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吹奏乐器到弦乐器,《诗经》的内容发生着潜在的变化,由"雅乐"到"新声",标志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立。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 ,古希腊音乐有三种主要特征 :第一 ,基本上是单音音乐 ,偶尔有支声 ,但不系统 ;第二 ,受一定法则的限制 ,即兴创作即兴演唱 ,创演合一 ;第三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特别是音乐、诗歌不分家。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并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4.
<雨巷>诗中象征与传统、原型意象与隐喻及象征修辞策略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戴望舒在学习借鉴西方象征派诗歌时,对西方象征派诗歌的特质有所选择的特点,该诗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象征意蕴,实现了西方象征派表现手法与民族传统相融合,创作出了中国式的象征派诗歌.  相似文献   

5.
杨云惠 《职大学报》2012,(3):42-43,25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是《风》之始也,风是乐调,《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全诗用文学语言加强了音乐语言的音乐美,从全诗的曲式结构、韵律发声、字句组合以及重章叠句四个方面可看出它的诗歌与音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琵琶曲的分类上有文曲和武曲、大曲和小曲之分,《霸王卸甲》一曲在琵琶曲中属于武曲。但《霸王卸甲》一曲不仅表现了战争场面,更表现了乐曲主人翁项羽“悲”的情感色彩。全曲感人至深的音乐情感,令人难忘。文章是通过对琵琶曲《霸王卸甲》中段落结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的浅析,根据在乐曲发展过程中,音乐的发展和故事发展相对应的发展方式,探寻这首乐曲对故事悲情色彩的音乐情感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以《致杜鹃》为例,探析华兹华兹诗歌中的生态思想,挖掘出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生命共同体意识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存最早的音乐文学著作。《诗经》与音乐密不可分,小雅诗篇曲式多来自民间,以简单重复、其音乐效果相对减少,大雅曲调繁富、风格宏大,其美学意蕴与音乐效果较为丰富。文章系统探究大小雅音乐风格的本质区别,着眼于音乐风格对大小雅风格的审美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同名歌曲《在异乡》(In der Fremde)选自舒曼的声乐套曲《艾申多夫歌曲集》(NO.39)又名<歌曲一束>,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成熟时期的声乐作品,舒曼用音乐敏感地抓住诗歌中复杂的内在情感,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表现出深刻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两首同名歌曲二度创作的研究,试图挖掘舒曼在创作中的理念和创作特点,通过对艺术歌曲深层次的理解,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探讨掌握其歌曲的演唱技巧,把握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点、音乐风格、情感内涵,以致能够达到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赵元祚创作的诗歌记载了其为人、仕宦、交友、思想情感等内容,是今日研究赵元祚的重要史料之一。本研究综合运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从《滇南诗略》等文献中辑录近20首赵元祚创作的诗歌,并对部分内容略加校勘。研究认为,这些连同诗歌在内的作品大多难以确知其具体的创作时间,未能一一进行编年,但能极大地丰富今人对赵元祚及其作品的认识,推进赵元祚研究的进展,部分作品还能与《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互证互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舒曼(1810—1856),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极为重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使得浪漫主义的诗歌得到了最好的解读。舒曼艺术歌曲是一种极为严谨的声乐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演唱舒曼艺术歌曲不仅使声乐演唱者获得演唱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演唱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12.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有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的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本文试着以一个比较概况的角度,对艾青的创作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翻译对穆旦后期的创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穆旦在解放后致力于诗歌的翻译,主要集中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自身的诗歌创作相应受到翻译潜移默化的影响,面临更多的诗歌形式的诱惑与选择。这一过程与痕迹,比较穆旦前后期诗歌就可以看出:其后期诗歌诗歌创作更加注重形式的严谨,穆旦创作的诗歌中具有整齐的格律风格,后期更注重诗歌的节奏与音乐性。  相似文献   

14.
曹魏时期的竹林七贤都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嵇康创作一系列琴曲,并有音乐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琴赞》;阮籍有《乐论》。嵇康的音乐思想既有和儒家以移风易俗为目的的音乐观相通的一面,也有反传统的一面。阮籍则继承了传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6.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擅长抒情诗创作,其抒将叙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使诗歌呈现情节清晰的艺术特色,在情节创设善于用简短诗歌语言创设情节,创设故事、环境情节,使其诗歌有鲜明的个性。在艺术上普希金追求个性化的情节与自我特色的融入,运用韵律和语言融合,情节与形式融合,架构个性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天堂与地狱的婚礼》这两部诗歌的跨媒介叙事主要以文字与图像作为其想象力的载体,反映了人的心理与图像意识,而他诗人/画家的双重身份对读者/观者的艺术欣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图画式重复原则通过“感官字母”与“斜体书法”等手法对诗歌进行视觉空间化处理,揭示了这两部诗歌中文字与图像所叙述的内部对立与融合等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诗歌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丰富的想象,能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以《红楼梦》中诗词为代表的古代诗歌更是节奏鲜明且富有音乐美。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则能很大程度上达到既能准确无误的表达原作的内容同时又能使译入语读者深刻理解原作文化的目的。《忆菊》作为《红楼梦》中的诗歌之一,其英译版霍译本就能为模因论在诗歌翻译方面的应用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0.
《意象集Ⅱ》是法国伟大作曲家德彪西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在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意象集Ⅱ》中共包括三首乐曲,分别为《金鱼》、《透过树叶间的钟声》、以及《月落荒寺》。在这些乐曲当中,德彪西通过对创作意识以及手法的大胆革新,使作品体现出了独具个性的价值,彰显了德彪西对和声配合以及声部织体的驾驭能力,彰显了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能够使我们对《意象集Ⅱ》的演奏更加驾轻就熟,进而达到深化与升华《意象集Ⅱ》音乐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