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亚马逊的9.99美元的电子书价让出版商们不知所措,恨也不是,爱也不是.大家都面临一个难题:电子书应该与纸质书同时发行,还是稍后发行?传统上,平装书通常在精装版推出六个月至一年后才上市,图书电子版的上市时间是否也应该如法炮制?丹·布朗最新作品<失落的符号>的电子版与印刷版是同步发行,因为丹·布朗坚持让读者去选择自己中意的图书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性的金融海啸袭击下,各地出版集团上市的热情依然如火如荼,对此现象业内外却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整个股市一败涂地,还谈什么上市,上市也很难募集到资金;有人认为,我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要将手中的利润分给别人呢?全世界不是还有很优秀的出版企业没有上市吗?也有人认为,全国出版集团纷纷上市这是出版界的一场大跃进;结论是中国的出版企业不可能都成为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资本经营是中国报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经营方式,而上市是资本经营的典型形式和标志。具体某个报业集团上不上市,何时上市,用什么资产上市,用什么形式上市,需要审时度势。这个时和势就是上市的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即以市场的成熟、开放程度和自身的发展规模、经济实力、盈利能力和战略目标。上市不是唯一,也不是经营的全部。报业集团更应该看准方向,定好目标,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做出理性的经营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传媒融资路     
《青年记者》2012,(16):8
当前,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方兴未艾,更因其文化行业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上市不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不是一种荣誉,它只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并非传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唯一通道。其实,传媒企业有不少融资工具可供选择,如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票据等。与其千军万马挤上市这座独木桥,不如结合自身实际,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学会运用多种融资工具,为自身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5.
毋庸讳言,上市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最主要的标准。继上海新华传媒、四川新华文轩成功上市、安徽发行集团上市在即之后,江苏新华发行集团股改上市方案也于10月中  相似文献   

6.
文心 《出版参考》2008,(10):8-10
出版集团上市是当前出版业的热点,热得能让人听到开水沸腾的声音。一方面上海新华传媒借壳上市成功,成为出版业内的首家上市公司,四川新华文轩紧随其后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发行集团,辽宁出版传媒则公开上市,开了内容与经营整体上市的先河。中国出版集团,世纪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集团等十多家出版发行集团都公开声称打算采用各种方式上市,还有许多出版集团在默默运作,暗中发力,为能早日上市做准备。另一方面各种对出版集团上市的议论风生水起。有人认为出版集团并不缺钱没必要上市;有人认为出版产业利润增长乏力,是微利企业,上市后无法回报股民;有人认为出版业的目标是提供优质的文化而不是一味地赚钱,有人认为出版集团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上市;有人认为并不一定做大做强才能赢利,小而强照样能赢利;有人认为出版集团上市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主体,改变当前出版集团政企不分的现状;还有人认为出版集团上市是好吃难消化,出版集团融来的资金只能用于主业发展,而且财务必须透明,这对出版集团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到底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出版集团该不该上市,出版集团上市需要做哪些准备,出版集团上市后该干什么?笔者就这些问题请教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董事长陈昕。  相似文献   

7.
杨彬 《传媒观察》2007,(3):24-25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每到下半年,各家报纸都会面临一场艰苦的发行大战。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家报纸都是“八仙过海,备显神通”。从邮政发行到自办发行,从提出“概念发行”到追求“有效发行”,近十几年来,报纸发行的方式越来越多,理论也越来越新。加之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报纸发行工怍在更加难做的同时也更加需要做好。那在目前应该如何定位报纸发行工作呢?是就发行谈发行,只追求报纸发行量的提升呢,还是放宽眼界,把发行工作放到报纸产业价值链拓展的宏观视野里进行探讨呢?可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后者,拓展产业债值链,是报纸发行工作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郑岩 《新闻窗》2011,(1):116-117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一直纠缠于侧重“学”(理论教学),还是侧重“术”(实践教学)?是重在培养珲论型人才.还是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实际上,从新闻学科的本质上看,“学”与“术”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统一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排斥的,而应该是结合的。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9.
扩大一般图书的发行规模,增加一般图书的销售码洋,有许多措施可以采取,我认为,进一步强化品种意识,下气力增加门市图书品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提高一般图书发行率的上策,那么,强化品种意识,应该注重哪些问题?本文提出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一片喧嚣的出版行业,报业上市也是潜流涌动。在文化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除少数先知先觉者外,当前中国报业各路诸侯多数陷入沉思:为什么要上市?怎样才能上市?上市以后干什么?北青传媒的前车之鉴,似乎成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行业之上。诚然,理性之思辨,对于厘清报业上市思路、途径、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赵迪 《出版经济》2011,(3):23-24
1992年,随着股市的转暖,深圳开始酝酿发行新股.新股上市方案从1992年3月份开始酝酿,也通过报纸征求意见,最后在7个备选方案中,"面向全国发行,让普通百姓也受益"这个老方案得到袭用.  相似文献   

12.
吴锋 《青年记者》2007,(21):75-76
报纸发行"第三次创新"既不是自办发行吃掉邮发,也不是以邮发取代自办发行,而是以整合营销理念为先导,结合数字时代的基本特征,对报纸发行的游戏规则、组织框架和盈利模式进行全新建构,进而实现传统报纸发行模式的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13.
辽宁出版传媒成功上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也将陆续上市,深圳发行集团进入上游出版领域,江西出版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兼并重组中央级出版社等消息不断传来,回首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国内报纸市场上,“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的浪潮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特别是时值岁末,有关报纸“价格大战”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一时间,“价格大战”和“发行大战”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报纸的“发行大战”呢?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观察、辩证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为何会发生报纸的“价格大战”?目前全国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南京、昆明等地则尤甚。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南京报业的低价和超低价竞争。1999年…  相似文献   

15.
八年抗战,金山上市了。对金山来说,这可谓终于修成正果。但是,这也给了中国软件一个嘲讽:如果不是网游,金山的上市恐怕就不止是8年的征途了。所以,在面对金山的上市,有人狂呼中国软件大翻身的时候,似乎更应该反思下,中国软件的博起之路,金山给出的轨迹是正途吗?资本市场看中网游早期熟悉办公软件的人,恐怕没几个不知道WPS的。而对求伯君这个大名也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当初那个微软的鼎鼎大名的人正是  相似文献   

16.
企业如何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普遍面临的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图书发行企业作为整个社会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必须有自己的企业规范,据以制约、激励企业的工作。因此,制定全国、全省图书发行企业管理规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图书发行企业管理的现状多年来,新华书店的企业管理,总的来说,是有所进步的,也制定过不少的规章制度,对强化书店的企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图书发行企业管理工作应该如何做得科学化、规范化,不是很明确的,有许多教训值得反思。例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有道是“报社生存靠发行,发展靠广告”。眼下第四季度正是各家媒体单位进行明年报刊大征订的黄金季节,如何在报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尽可能减少发行成本,少用送米、送面、送油、送物资来开拓征订市场,这是每家媒体单位都应该认真深思的问题。据了解,有些媒体这几年在同城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不得不投人大量资金甚至高出报价的成本来吸引读者,保住订数,这确实不是我们媒体人所想看到的发行现象。我们洛阳日报社近几年为稳定和扩大发行,却是在提高对读者增值服务上下了大功夫,也收到显著成效,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发行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字面意义上讲,所谓的出版社自办发行,应该脱离传统的发行渠道,或主要不是依靠传统渠道,而另辟蹊径。要么在批发业务方面建立自己新的发行渠道,要么在零售方面广布自己的销售网点(如建立专卖店等)。而我们现在大部分出版社所谓的自办发行还是依靠传统的发行渠道,既没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发行渠道,也没有几家出版社能够广布自己的零售网点。惟一与传统的营销方式不同的是由原来一家新华书店总发行,变成面对全国成百上千家新华书店,而面对一家或一百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同一个渠道。当然,民营书店的兴起是一…  相似文献   

20.
机遇应该是一种别人还没有注意到而自己率先发现的一种东西,而所有的媒体都宣称面对机遇、尤其是上市门户网站像鲸鱼一样张开大口签下一切可签的媒体来做奥运宣传时,作为地方新闻网站,到底应该如何做?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去复制粘贴又缺乏深层垂直搜索技术的地方网站,也许注定只能被淹没在互联网海洋里无声无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