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学民 《湖南教育》2005,(19):19-19
在我读到下面这段话以前,“教研”在我的意识里是神秘而遥远的——“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摘自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词: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文中对“叙事研究”的阐述,帮我揭开了“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在“叙事”中走近“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历经十年的课程游戏化探索与实践,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课程游戏化是给我们一个理念的支点,她撬动了我们的课程改革,撬活了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展,十年来,我园秉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从教师的“仿学”开始,到现在能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课程理念在不断转变与提升。随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以儿童为核心的课程探索,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能不断捕捉到教育契机,做到有效支持儿童探索,让儿童在不断探索中获得认知经验的提升,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潘云 《考试周刊》2011,(58):223-223
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职业高中电子电工专业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教学工作,总体感觉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课越来越难上。以前的学生能及时认真完成的作业现在是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完成:以前一学期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只能完成四分之三: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越来越少,睡觉、说话、玩手机的越来越多;整顿课堂纪律,组织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何坤平 《福建教育》2007,(7):124-124
前年我县教育局决定每个学年向教师推荐一本好书,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素质。闻此,一些教师怨声载道,私下埋怨:教师工作这么辛苦,还强迫教师学习;有的则认为教师以现在的知识,应付自己从事的职业已绰绰有余,不需要再学习、再深造。我不赞同这些观点和想法,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和课程改革教学,必须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读书,应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不知为什么,我在学校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老是捣蛋。以前我很笨。但从不做坏事。现在呢,我是个留级生,不但很笨,还是个流氓。我们班主任安娜就是这样说我的。以前别人骂我时问:“你不害臊吗?”我埋下头说:“害臊……”可现在我会嬉皮笑脸地回答:“不。”我知道为人应该态度友善,但是在学校只要求无条件地听话……班主任安娜走进教室,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我们站起来,身体挺得笔直。“坐下。”安娜命令,“现在你们写作文。”“今天的作文我不打分,因为这是《少先队真理报》的征文,题目是‘如果我是一位教师。’”“天哪,要是出错…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我在商场里遇上一位学生家长,他高兴地告诉我,这段时间,他家的王小芹像换了个人儿似的。以前什么事都是爸妈帮她做,现在写完作业竟干起家务来:洗菜、扫地、学做饭,还自己收拾房间;周日,洗完自己的衣服,还给父母冼了衣服;说话比以前礼貌多了,作业也写得比以前认真了,成绩不断提高,亲朋好友都夸她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写作教学批判与争鸣的土壤中,一线教师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着。但总体来说,中学写作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学生的写作能力仍令人担忧。有教师曾这样描述孩子们作文的现状:“词与词之间,看不出想象的足迹;句子之外,感受不到诗意的延伸和飞扬。以前是统一的口气和调子,现在是单调的热闹和平庸。归结起来说,就是语言的贫乏,集体的失语,叙述主体的缺席。”  相似文献   

8.
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的小磊转变了。一向与老师一脑门子官司的小磊父亲也喜笑颜开了,用他的话说:“过去一见老师就是云遮月,现在是艳阳天。” 从云遮月到艳阳天这一转变,是老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老师与孩子父母交往方式的转变。 三年前,小磊来到了我们班。他顽皮好动,手脚永不停歇。对这个孩子我早就知道;对他那护短的爸爸我更有极坏的印象。 同组老师说:“小磊的爸爸有两大功能:为孩子护短;教训班主任。”我心想:我可不是年轻教师,上来就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一次,小磊的爸爸问我:“以前我儿子的作业不是优就是良,怎么到您…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并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必须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必须改变。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主要的实施者是教师,课程改革能否不断深入。取决于我们广大教师的努力。那么,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0.
岳鹏飞 《科学教育》2004,10(2):31-32
2002年秋,作为《科学》课程的任教者之一,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先吃螃蟹的人”中的一员。试行一年多来,品尝了新课程的酸、甜、苦、辣,也积累了一点儿浅显的经验。记得在一年前,甚至是现在,有许多老师和家长经常提到一个大家都非常担心的问题:我们现有的教师能上这样的综合课吗?的确,以前绝大多数教  相似文献   

11.
不知为什么,我在学校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老是捣蛋。以前我很笨,但从不做坏事。现在呢,我是个留级生,不但很笨,还是个流氓。我们班主任安娜就是这样说我的。以前别人骂我时问:“你不害臊吗?”我会埋下头说:“害臊……”可现在我会嬉皮笑脸地回答:“不!”班主任安娜走进教室,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我们站起来,身体挺得笔直。“坐下!”安娜命令,“现在你们写作文。今天的作文我不打分,因为这是《少先队真理报》的征文,题目是《如果我是一位教师》。”“天哪,要是出错怎么办?”“如果我不想当老师呢?”我坐在座位上问。“安德烈…  相似文献   

12.
郑志霞 《成才之路》2011,(1):97-I0014
闲聊时,小张说:“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每天把小孩送去上各种强化课程——现在的孩子真幸运。如果以前我的爸妈懂得学前教育,不让我输在起跑点的话,我一定是个大人物。”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面向当代大学生又必须赋于它以新的特色.我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有三个方便条件:-,我是一名老教师,多年来积累了一些教书育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加之资历深些,学生对我的话“可信度”就相对大些;二,我是名共产党员,学生对党员教师在心目中既有高要求,又有高期望值,热望党员教师帮助他们政治上进步;三,我多年讲授现代文学课,这门课程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政治思想色彩,它为教书育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课堂教学中的育人我国是一个有很悠久教书育人传统的国度.大教育家孔夫子就是教书育人典范.他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成为多频词,不时回响在耳际、跳跃于眼前。一天,有教师问我:“校本教研是什么?”我不敢好为人师,反问:“你希望校本教研是什么?”这位教师若有所思,说:“校本教研?不就是学校、教师本来要做的事情么?这事,过去做了,做得不够,现在看来不做好是不行了。”——我想,这番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全新的、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是教师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能力所不能胜任的。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这不是一个自足的命题,它的成立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教师必须有专业自主权;二是教师必须具有专业自主的能力。现在,条件一已经具备,条件二却有待加强。为了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成性课程开发蕴涵了追求全人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关注过程的理念和倡导对话的理念。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关注表现性课程目标和展开性目标;弹性化的课程设计:关注课程实施中的突发性课程事件和问题;建立“我-你”型的师生、生生关系;加强教师的生成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和赋予教师课程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个人觉得有三大问题值得提出:首先,专业理论类课程不足。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专业理论课在总学时中占的比例偏少;其二、就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而言,我觉得比较单一。作为幼儿园未来的教师,理论的学习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化为实践,能指导具体活动,这些都要求专职教师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丰富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类课程。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芳 《教育导刊》2006,(11):24-26
当今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着教材编写上质量良莠不齐、实施过程中名实不符、课程评价严重滞后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缺少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教师的负担过重.时间有限,精力不够;校本课程的评价工作多被忽略,缺乏科学性。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现存问题的策略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切实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良好条件;建立以实践为主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2,(21):30-33
记录青春与成长 E:距离上一张正规专辑有五年的时间,这张专辑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韩雪:太不一样了,因为以前其实是一个产品化的专辑,唱片公司给你一个定位,选合适的歌,你去演绎,但那个东西太单薄了,已经不像现在的我。我觉得这么多年,人在成长,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而且我的身体里其实有很多能量,以前的那种歌已经满足...  相似文献   

20.
老师来了     
张传刚 《上海教育》2004,(10S):63-63
“老师来了”,当我还是一名学生时,这句话说过很多次;当我成为教师,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这句话也听到了很多次。以前说时或听到时,对这句话没作细想,也没朝深处想。现在,忽然感觉到就是这四个字,却透露出很多信息,值得做教师的我们去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