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炯,唐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关于他的家世,两《唐书》本传所载甚简,今据《盈川集》及传世文献,钩稽辑排如下。 杨炯之名,《旧唐书》本传作“杨炯”,《新唐书》亦同,俱不言其字。《盈川集》(四部丛刊影印明童佩刊本,十卷)中凡涉及自称之处,皆作“炯”或“杨炯”,如:“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浑天赋序》);“臣炯作颂,皇家万年”(《老人星赋》);“炯效官昌运,负谴明时”(《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隰川县令李公墓志);“炯忝为詹事司直”(《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府司直……杨炯”(《同詹事府官僚祭郝少保文》);“杨炯以柔毛清酒之奠,敬昭告于故中书令汾阴公之贵  相似文献   

2.
杨炯(公元650-69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策,补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朝贬梓州词法参军。不久,出任婺州盈川县令,死在任上。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他的边塞诗,雄浑刚健,颇有气势。《从军行》便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4岁应神童举及第,但仕途不遂,40余岁仍官盈川令。有《杨盈川集》10卷。杨炯虽不是唐代诗人中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所传诗作也不多,但一首《从军行》使他在初唐诗坛不同凡响,这首诗代表了唐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与“四”组合而成的名词,现略加列举。四杰唐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以诗文著名,时人称为四杰。王勃(650—676)字子安,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杨炯(650—693)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约630—约680)字升之,代表作《长安古意》。骆宾王(约638—?)代表作《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除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外,“四杰”还有如宋代的欧阳弇、欧阳弈、欧阳弁、欧阳  相似文献   

5.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在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前,他们都还是青少年时期,即以"四杰"见称于世。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延誉",吏部侍郎裴行俭亦称其"才名有之"(见《旧唐书·裴行俭传》)。郗云卿《骆丞集序》云:“(骆宾王)与卢照邻、王勃、杨炯文词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也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齐名,可能原指其文,后人评诗也袭用此称。他们年辈虽不一,诗歌创  相似文献   

6.
一、“苻澈”应正作“符澈”在两《唐书》中,有一处作“符澈”,即《新唐书》14/119/4306(三个数字分别表示册、卷、页,下同)白敏中传,白敏中“为符澈邠宁副使,澈卒以能政闻”.有三处作“苻澈”:《新唐书》17/177/5289韦博传,“回鹘入寇,以苻澈为河东节度使,拜博为判官”.《旧唐书》2/17下/578唐文宗纪,开成四年“六月辛亥朔,以长武城使苻澈为邠宁节度使”.《旧唐书》2/18上/590唐武宗纪,会昌二年三月,以刘沔代苻澈.  相似文献   

7.
在一九八○年《语文学习》第三期上,有吴奔星同志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文,副题是“简说杜诗《望岳》”。吴文谓此诗是一首五律。我认为不很妥当,似可商榷。为便于讨论,抄原文最后一段于下: “顺便指出:这首五律,以仄声协韵,平仄不同一般,有人把它看作五古,其实是拗体五律。因为古风,不论五古或七古,一般均戒对仗,因为一讲对仗,古风的气势就萎糜了。”五古同五律的区别,似乎并不是单纯由于有无对仗。杜诗《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前三  相似文献   

8.
《望岳》不是五律何铭《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8则载《让学生多读些古诗》一文,称杜甫名作《望岳》之诗体“是五律”,且“要求学生根据律诗的特点”将打乱的诗句“调整句序”。其他报刊所载亦见有“五律《望岳》”这种提法。此皆误识。一首五言律诗,必定同时具备...  相似文献   

9.
唐初的文坛上有四个名气很大的青年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后世称之为“初唐四杰”。这四个人虽然很有才气,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但他们个个都是自视甚高的“狂人”,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所以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恨恨地说:“王杨卢骆如此浮躁浅露,哪里是当官的料子?杨炯话少一点,大概可以当个县长,其余三个能得好死就算不错的了!”不幸的是这番话果然说中了。四杰当中,只有杨炯一个当到了县长(盈川令),其他人都未得善终——王勃是掉到海里淹死的,死时才27岁;卢照邻一生为病魔所苦,整整10年卧床不起,终于在40岁时投水自杀;骆宾王一生不安分,50多岁还参加了反武则天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他就失踪了,从此下落不明。初唐四杰中,骆宾王最具有传奇色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失误之处颇多,学界多有校补,笔者本文再考三则。(《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天文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天文类”著录有“《天文录》三十卷,祖暅之撰”。“祖暅之”记载有误,应为“祖暅”。《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有“萧贲《辨林》二十卷”。“辨林”记载有误,应为“《辩林》”。《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有“(《谢琨集》二卷”。“谢琨集”著录有误,应为“谢鲲集”。  相似文献   

11.
党项乃羌人一支,晚起,“魏、晋后微甚”(《新唐书·党项传》),南北朝末始初露头角于历史舞台。初居河曲(古析支地,今青海省东南境黄河曲流处),后稍大其地,“东距松州(治今四川松潘),西叶护(西突厥地),南春桑、迷桑等羌(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北吐谷浑(据有今青海北部、甘肃南部一带),处山谷崎岖,大抵三千里”(《新唐书·党项传》),而其腹心地区,当仍不外以河曲为中心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远近一带。其时,党项势仍弱孤,只好往来依违于隋、吐谷浑、吐蕃、唐几个政权间。七世纪后半期,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西北区检查验收小组,见到甘肃省博物馆藏有蓝栏抄本《北堂书钞》一部,木帙内题“《北堂书钞》系先祖郎中所手著,计一百六十卷……十三代孙德卿志”云云,并附题有“明吏部郎中六世祖之川公遗像”画像照片一帧为证。看来《北堂书钞》应为侯一元(之川)“所手著”的了,可是卷端结衔仍题“秘书郎虞世南撰”,从而引起了兴趣,爱辑有关资料,题曰小考,闻见所限,徒贻方家之讥耳。一、《北堂书钞》的卷、类《北堂书钞》唐虞世南撰,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生于陈永定二年(公元五五八年),卒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新唐书》卷一百二、《唐书》卷七十二均有传。《北堂书钞》(以下简称《书钞》)是他在隋任秘书郎时摘抄群书中可以作为写作参考的材料,编辑而成。北堂是隋秘书省的后堂,是世南抄书的地方,成书当在隋时,因此,也有著录为隋虞世南撰的。  相似文献   

13.
“露马脚”为什么偏偏露的是马脚而不是别的动物的脚呢? 事实上,在明朝之前,元杂剧《陈州粜米》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个俗语:“这老儿不好惹,动不动先斩后闻,这一来则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再往上追溯到唐代《朝野佥载》一书中讲了“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故事.杨炯恃才傲物,谁都看不起,见了当朝官员就叫他们“麒麟楦”.  相似文献   

14.
郎士元考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是学界的共识,但历来褒贬不一.宋人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在史家眼中,什么样的“小说”可以作为“史实”用来修史,《新唐书》又是怎样甄别小说材料的,它如何把小说“正史化”?《新唐书》采用李公佐《谢小娥传》来修撰《列女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例,借这个实例我们可以一窥唐宋史家的小说观念和史实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标点本《新唐书·地理志》河内郡修武县载: “(县)西北二十里有新河,自六真山下合黄丹泉水南流入吴泽陂,大中年,令杜某开。” 按文中“黄丹泉”,有些版本的《新唐书》作“黄母泉”,如北京图书馆所藏宋绍兴刻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和日本宽延元年下村翻刻本以及同治十年刊本《新旧唐书合钞》等均是。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食货志》(以下简称《新志》)所载田令,因无颁行年代,故为治史者所注目。 李剑农先生指出:“《新唐书》所记,殆就杜氏《通典》所记开元二十五年之令,而摘取之者,故不具令式之年月。” 王永兴先生则以《新志》所载田令与《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所载田令内容相似为由,认为“《通考》所载者为武德七年令,则《新·志》所载当然亦是武德七年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读者来信就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61页关于参予“七国之乱”的七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灾川)的注释提出质疑,认为其中的“灾川”无论从文字的本意,还是从地名、地理位置上看,均应写作“淄川”。另外,我们发现有几本通史,在写西汉“七国之乱”时,也将“灾川”写作“淄川”。究竟哪种写法正确呢?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载:“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贤为灾川王……。”  相似文献   

19.
李白的诗歌,最受昔贤时辈青睐的,当推七绝和乐府歌行。而其五言律诗,则有受冷遇之嫌。即便有若干论者对其五律作这样或那样的“探胜”、“索幽”,亦多为单篇鉴赏型的,缺乏系统、理性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想对李白的五律艺术作一些探讨。李白的五律,《全唐诗》载有七十余首。在初、盛唐诗坛上,除诗圣杜甫外,所作五律在七十首以上者,并不多见。初唐四杰、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高适等,五律篇什为数均不多,只有宋之问、岑参、王维、孟浩然、李颀等,方可与李白比肩。因此,  相似文献   

20.
王涯《享惠昭太子庙乐章》(11/346/3873)。“惠昭太子”为唐宪宗长子李宁。《旧唐书》卷一七五、《新唐书》卷八二有传。《旧传》云:“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邓王。四年闰三月,立为皇太子……元和六年十二月薨,年十九。”陈羽《喜雪上窦相公》(11/348/3890)。题注:“一作朱湾诗。”《唐诗纪事》及《全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