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经历了从传统的"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到现代的"需要论"的发展过程。文章旨在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与确立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本质,探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发展,以为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指明途径。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的"适应论"和赞可夫的"超越论"目的都指向学生的发展。但皮亚杰认为教育只能够适应人的生理发展,显得过于保守;而赞可夫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他的教育即超越成为大跃进,导致实践中的失败。教育首先应当适应人的发展,同时也应有着一定程度的超越。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某些方面存在过度超越的情况,另一些方面则还显得适应不足,其根源在于传统重视认知结果的考试评价制度。只有改革评价方式,才能在"适应"与"超越"之间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活论关注教育世界的完整存在,关注完整的人之存在意义,关注真实的生活,把培养"整全人"纳入教育的自觉视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教育价值高度契合。因此,教育生活论对推进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从教育政策导向、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与教材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生活论为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所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要么片面地强调"教师中心论",要么片面地强调"受教育者中心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者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共同客体的双边互动、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应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指导下,本着坚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观,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变化进程增强了人的不确定感,人与自然、人与乡土之间的联系被割断,传统社会风俗、道德规则和价值观的传承被割裂,以往的单一主流价值体系的灌输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价值教育的需求。面对这种非确定性的现代价值教育现状,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模式,适应多元价值并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必然立足于社会的主导价值,并以此为基点来确定价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即在主导价值"和"的基础上探究大学生价值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中很多鲜活的实例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诟病,与此同时,这些实例也表明实际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教育式微。于是,我们有必要从教育的历史与现代教育的雏形中寻找本真教育的源动力。笔者认为,那就是乌托邦精神。乌托邦精神主要表现在对现在的"批判性",对未来的"完美性",以及实现从现在到未来的"超越性"。制度化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必须保持乌托邦精神,流动于"思""行"之间,行走于"有""无"之间,往来于"圣""俗"之间。  相似文献   

8.
"阶级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曾产生较大影响。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是建国后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较早编写出版的教材,是体现"阶级论"同时又保留个人思考的著作。丁易和刘绶松在王瑶的基础上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推向了唯"阶级论"是从境况。"阶级论"将阶级性从人性中剥离出来并取代人性,只关注政治革命作用的高低忽略了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理性和人文价值的存在,其背后的支撑点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种绝对并片面化的认知方式导致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未能反映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论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束缚人的个性,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人性化"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提升。"人性化"的社会理念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管理之本,本文主要在诠释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如何实现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平菊花 《考试周刊》2011,(93):20+110-20,1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四大支柱"。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分化的今天,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几千年不懈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当代中国,面对社会种种不和谐因素,缓和并解决这些矛盾,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儒学是我们民族的一份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习俗、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挖掘儒学中诸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中庸之道”等和谐思想,找出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契合点,以期用儒家和谐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自我身心和谐的社会。其前提和基础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就是人与社会的权界建构是否科学、合理。这正是探析“群己权界”的要旨所在。划为“群域”就要做到民主,划为“己域”就要尊重自由,和谐社会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汉英动物文化的社会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动物文化与英语民族动物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们对于各种动物的看法以及赋予各种动物的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构成了该民族动物文化的基本内容。不同的动物文化差异反映了汉民族与英语民族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思维特点及审美观点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台湾平埔族群的分类十分复杂,尤以清代为最。这当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方法所致。日据时代,一些学者力图利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对平埔族群进行科学的分类,但因平埔族群已隔合到汉族之中,族群语言保留不多,而使得分类工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结果。清代文献中,台湾少数民族还有“熟番”、“生番”、“野番”、“化番”、“流番”之类的称谓,这既说明他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也说明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众多。因而把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山胞”或“原住民”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在国际上的延伸,它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涉及到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即"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由于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注重基于国家这样的大集体里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全球的视域下如何进行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被忽视。因此,本文认为,在和谐世界的视域下应将"国与国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调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读书、读网、读人"三种阅读方式各有其特性和优势:读书,即人与纸质文献的信息交流具有不可替代性;读网,即人与数字文献的信息交流具有双重性;读人,即人与人现场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具有至上性。在个人的阅读中,促进三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互补,将使每个人的阅读更加丰富多彩,也对创造每个人的美好人生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伦理本义。科学发展观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更是经济伦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它更加注重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赋予公平、公正以丰富的经济伦理含义。它把二者的关系统一在“以人为本”这个前提之下,在以人为本这个共同的前提和基础上,公平和效率才能摆脱过去二元割裂的局面,达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盲文在特殊教育专业必修课中占有重要地位。盲文是盲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是盲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手段。盲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教育离不开盲文,如同健全人离不开普通文字一样。学好盲文是加深对盲人的了解、加强与盲人交流、胜任特殊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条件。掌握这项技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掌握了合适的方法之后,我们就很容易掌握这项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共同来摸索经验,共同来学好这门技能课。  相似文献   

19.
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通过系统阐述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的理论关系,以及对我国历史的反思,来分析统治阶级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对其统治的影响。由欧美国家的经验、启示,来进一步探求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要想实现藏富于国必须先藏富于民,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也为缩小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提出合理性政策建议,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来实现国民财富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思维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概括能力,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人在思维过程中借助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和判断.因此,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英语与汉语以及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相似之处方面,探讨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目的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使母语成为促进二语习得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