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修辞能修饰文辞,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恢宏。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如何“巧用”呢?我们试试下述作法:一、妙用比喻,文采飞扬比喻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手法,但常用常新,常新常美。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恰当的比喻,不仅能把人物和景物摹状得栩栩如生,还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道理形象化。如2001年高考中的一位考生就是这样阐述“诚信”的: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  相似文献   

4.
小说《围城》能如此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一类人物”,这与它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不无关联。本文就小说《围城》中精彩纷呈的比喻,谈一些粗浅的感受。(一)一语破的式比喻文学作品语言要生动形象,要讲究文采,而比喻可以说是较能体现生动形象和讲究文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一篇文章没有文采,读它就如嚼蜡。因此,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令人耳目一新,就得精心推敲语言,着意雕琢文采之花。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语言便是衣裳;如果能给主题披上一身亮丽的外衣,那么它就会让你的文章魅力倍增。一、运用修辞,追求韵律美。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朵奇葩。妙用比喻,形象生动;铺陈排比,气势恢宏;大胆夸张,灵动飞扬;……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插上几朵,或使文章富有韵律美,或使文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想像,就能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10)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等。一、可巧用比喻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  相似文献   

7.
范红军 《成才之路》2010,(21):50-50
比喻说理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它能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从而增添文采;彰显智慧与灵气,增强说理性。  相似文献   

8.
<正>比喻,是一种历史悠久又运用广泛的形象修辞。比喻能使抽象化为形象,深奥变为浅显,复杂化为简明,平淡化为神奇,给语言增添鲜明优美的艺术色彩,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小学阶段的作文习作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小学生学会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  相似文献   

9.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写文章时经常用到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变得生动感人、意味无穷。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也能使深奥、抽象的数学定理变得浅显易懂。一、巧用比喻,激趣启智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2.
量词的比喻功能,就是把语言中某类事物所习惯使用的量词加以变换,代之以用表示某事物形象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临时性量词,并使之不用喻词就能对事物作具体而生动的比喻。例如: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29课《天上的街市》中的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句中的“朵”平常是用来修饰“花”的,“花”是美丽的,用“朵”来修饰“流星”,就会使人联想到流星像花朵一样美丽。这种按照名词(“流星”)所表示的事物的形象,找一比喻词(“朵”)来作临时的量词,实际上是一种修  相似文献   

13.
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文章应该讲究文采。如果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文章的语言更生动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选用含义具体而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在丰富的词汇中,有相当一些词的含义是比较具体、形象的。运用这些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具体感受,使内容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如下面两句话: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文章应该讲究文采,如果语言不生动形象,文章就缺乏美感,使读者感到单调、乏味,我们自己也达不到写作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生动起来,富有文采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是造就语言生动的重要方法。比如:比喻、夸张、比拟、排比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得好,就可以使文章具体、鲜明,使语言丰富多彩。请看以下几个摘自学生习作的句子:(1)小时候,我不识字,我读着妈妈。(2)这小子又特好吃,年满15岁的他虽说身高1米60,但体重却直逼日本“相扑”…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用“文质兼美”来作为衡量一篇优秀作文的标准,其中“质美”指内容之美,“文美”则指语言之美,也就是富有文采,包括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句式的选择等等。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就更加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那么,考场作文的语言怎样才能“出彩”呢?以下几招不妨一试:出招之一:多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比喻拟人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排比对偶可使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美化语言,增加文采。例如,湖北省中考要求针对两段老师给学生的评语自选角度作文,一篇满…  相似文献   

16.
农雪明 《海外英语》2013,(21):177-179
政务新闻除了具备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广泛性等基本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满足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与规范。比喻的运用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但在政务新闻比喻的英译过程中要保持语义、修辞的对等却不是一件易事。文章通过分析政务网新闻中比喻英译的例子,研究并提出政务网新闻中比喻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修辞手法 ,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中常用到它。提及它的作用一般概括为使文章语言生动 ,形象具体。但如果细细品味 ,比喻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略有差异。下面分别谈谈比喻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中的作用。一、比喻描写 ,生动优美在记叙性文章中 ,作者常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如《海滨仲夏夜》一文。文中写霞光、灯光、月亮都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用“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比喻映照在浪峰上又红又亮的霞光 ,“火焰”显示了霞光的色彩和亮光 ,“燃烧着的火焰”则突出了它的动感 ,显示出这是一幅动…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利用事物或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说明道理、刻画形象、抒发感情,或用具体的事物喻抽象的事物,或用特殊的事物来比一般的事物,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的形象充满情趣,从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将这种修辞方法运用于写作中,就能增加文章的意趣美、语言美,让读者过目不忘。一、比喻为题,使平白的语言情趣化。一个立意高、选词新、炼字响的标题,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吸引着读者。写文章如果能以比喻为题,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就不仅能立意高远,而且符合选词新、炼…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我国最早出现“譬”(即现今的比喻)的是《诗经》。《诗经·大雅·抑》中就有“取譬不远,吴天不忒”的诗句,意为“取比喻近在眼前,上天赏罚毫厘不差”。先秦名家惠施认为比喻手法是说者用自己知道的事物作比,来说明对方所不知道的事物。我国修辞研究的结果表明,比喻的作用总的来说是要揭示事物的特征,把所就的表现得形象、生动、具体、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听读者丰富的联想。一个精彩的比喻,确实能使文章增添神韵和光彩。明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古今中外作家所青睐,在他们的作…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误认为说明文是不讲究文采的,只要平铺直叙,介绍事物、说明事理即可。其实,“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叶圣陶《文章例话。)那么,怎样才能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有趣呢?我以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趣”从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而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会使文章生动形象。如《看云识天气》开头写道:“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