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也指导着每一位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幼儿接受启蒙教育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为他们日后开始漫长的学习道路做好奠基。幼儿口语表达的发展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字句,而是经引导幼儿能“乐意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清楚表达”,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会与教师、同伴发生多次语言交谈,这正是他们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但这些交流如果是在不良环境或压抑的氛围下进行,对幼儿的语言乃至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变化、创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不断地注入了新的信息。幼儿的科学教育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只重知识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上,显然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和幼儿的成长需要。幼儿从出生开始就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认识范围逐步扩大,周围的一切对幼儿来说都是这么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幼儿常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显示出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纲要》也明确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主动的发展。”这一切都阐明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如何去体现这一教育理论呢?在生成活动中我们对此做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概括。但幼儿总是要长大的 ,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去上小学。幼教工作者应该怎样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做准备呢 ?我认为 ,除了“八五”期间国家级课题“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成果 (朱慕菊主编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系列丛书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5,12)提出的 ,要做好社会适应能力、前读写学习、前数学学习等方面的准备外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1 .注意水平的衔接我们知道 ,“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 ,无论是成人还是…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教育者普遍强调教育活动要使幼儿感“兴趣”。因为在教育者的头脑中有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如果幼儿对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就有可能达成教育者预设的活动目标;如果活动内容对于幼儿而言是索然无味的,则幼儿的注意无法集中,目标的达成也就没有保障。正是基于这一点,教育者对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备加关注。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虚构的兴趣”(杜威语)大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说游戏是学前教育方法中的灵魂在学前教育领域,虽然人们对游戏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甚至迄今为止仍未给它下一个被广泛认同且能涵盖一切的终极定义,但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却是为人们普遍承认的。游戏是一种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假想性于一体的玩耍活动和学习活动。由于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新鲜好奇、爱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游戏——这一符合幼儿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活动,倍受幼儿的欢迎。实际上,幼儿无时不在“玩耍”,无处不在“游戏”。这也就决定了科学的学前教育方法更多地应该以或者说必须以游戏的面貌出现。以游戏作为常用的串联手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育的效  相似文献   

8.
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斯宾塞语)。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恰恰遗忘了这一点,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如看见红灯亮着仍冲过马路,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  相似文献   

9.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过渡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幼儿同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包含着一系列的重大转折和变化。这也是幼儿即将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如何培养幼儿养成积极稳定的入学倾向性和适应性,关键在于缩短两种教育过渡的“坡度”。所谓“坡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师生关系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形式的变化、社会要求的提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等口号。但现实中存在很多过分偏重认知,忽略情感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在如今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幼儿依葫芦画瓢,较注重技能的培养,如注意物体的外部形状、色彩的搭配,画面的空间安排;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也仅以“像不像”为惟一标准。这样,幼儿在绘画时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抑制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琳玲 《天津教育》2023,(29):159-161
<正>专注品质是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伴随幼儿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学前没有养成专注品质的不良后果很多,极可能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业、就业和生活。人们普遍认为,智力的差异会导致幼儿学习上的分化,实际上,对幼儿来说,成绩的落后往往是学习时没有养成专注的品质导致的。幼儿期是注意力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学前期的训练和培养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矫正幼儿注意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帮助幼儿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发现“专注”与“反复进行”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我园近两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比较详细地阐述我们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有益尝试。一、课改目标是前提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这里所指的“人”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的是教育对象,也就是幼儿。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归结为一点就是:从幼儿出发,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为了幼儿更好地发展。其次,指的是教育者,也就是幼儿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最终的落实者与体现者,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得到了转变,才能最终真正地实现“一切为了幼儿发展”这一目标。有了这一认识,我们又认…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育纲要》规定幼儿园应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幼教工作者普遍注意了对孩子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老师和家长多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品德力面的教育抓的少,尤其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更少。幼儿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很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为以后更加从理性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幼儿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幼儿兴趣培养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之一是做事从情绪出发,感情用事。要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使他对活动感兴趣。这里仅就幼儿的兴趣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切忌增加幼儿学习负担 对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如过早给幼儿加重学习负担,使他们疲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的学习,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在学前教育中。在过重的学习负担的压力下,很容易导致幼儿的厌学,这将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后患,必须避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这一障碍,幼儿老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一种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幼儿散文等几个方面的学习。反思实践中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笔者发现存在着诸多令我们无法回避和否认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教师传授、幼儿接受”的现象相当严重。表现在教师作为传授者,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对幼儿而言是“先知先觉者”,幼儿则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师说生听、师问生答几成定律,即使是在一些让幼儿讨论的“场景”中,其内容、方式也大都是由教师框定的,出现了幼儿主动“说”的缺失,课…  相似文献   

16.
廖贻 《学前教育》2008,(10):35-36
主题活动这一教育活动方式对于促进幼儿主动、深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主题活动有着“打破学科界限、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习者通过系列主题活动的学习获得完整经验”这一特点,教师们在运用这一方式时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如何围绕“主题”把握幼儿的兴趣与教育活动目标的关系,如何创设情境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并不断深入,如何有机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力。而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教育不是教师教幼儿学的学习活动,而是教师组织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诱发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抓住幼儿的兴趣来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呢?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所熟悉。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3至4岁的幼儿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形。也就是说3~4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关键时期。但通过与3~4岁幼儿的接触后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以下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人们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之中,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稳定性差。在教育实践中,我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一、为幼儿创设合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物。幼儿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所吸引,为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我尽量将活动室布置得醒目、整洁、美观,又不过于华丽、繁杂。我根据幼儿知识范围及季节特征布置环境,如以“春季特征”为题时,采用大幅剪贴画配上构成系列的自然角;以“爱劳动”为主题时,则用对称的几幅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娟 《快乐阅读》2011,(16):93-94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加关注于早期教育,他们为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型人才而查阅大量的资料,希望孩子成长为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的身心健康的人。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利用这一特殊工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