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绞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阻止其对欧洲的影响,英国支持欧洲各君主国先后组织七次反法同盟。为了反击反法同盟的进攻,拿破仑同反法同盟各国进行过多次战争,其中奥斯特利茨、埃斯林、瓦格拉姆、莱比锡、滑铁卢五次战役的规模、影响最大,史称“五大会战。” 奥斯特利茨会战——1805年,英俄联合奥地利、瑞士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为了粉碎反法同盟的进攻,拿破仑从水陆两路进行还击。法国海军虽然被英国击溃,但在陆地上却取得巨大胜利。1805年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维也纳以北100公里的奥斯特利茨,进行会战。俄奥联军8.7万人,法军7.3万人。战争进行得很激烈,联军死伤3万多  相似文献   

2.
征俄惨败后,拿破仑政权走向了没落。1813年初,俄、英、瑞典、普、西、葡等国结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年8月,拿破仑的姻亲奥地利也放弃了对拿破仑的支持而加入了反法同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面,双方几次交手,互有胜负。  相似文献   

3.
高中教材(试验修订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设计了一节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我把教材中的讨论题扩展为:选择你感兴趣的有关拿破仑的问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现寄上几篇供编辑部选择。拿破仑,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学习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他的整个一生都是在战争中渡过的。他也正是一位在战争中崛起的军事巨人。他曾率法军先后七次反击了英、奥、普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组织  相似文献   

4.
一、拿破仑战争持续的时间长,大战役较多。本图图面有限,只选择了一些关系重大的著名战役;进军路线也是大致示意。二、反击第三次反法同盟之战和反击第五次反法同盟之战的进军路线,在帕骚以东,大致相近。为免混  相似文献   

5.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从根本上推翻了法国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而且猛烈地冲击着欧洲封建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各国反动势力视法国革命为洪水猛兽,恶毒地咒骂它是"法兰西瘟疫"、"革命的多头蛇".他们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妄图在法国复辟封建的波旁王朝,进而巩固欧洲的封建制度.第一次反法同盟(1973年2月——1797年10月)197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各国封建君主如丧考妣,预感到自己的末日也将来临.同年2月,在英国的积极策划下,普鲁士、奥地利、荷兰、西班牙、撒丁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他们  相似文献   

6.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4,(4):144-144,F0003
1805年4月,俄英正式结盟反法,随后不久,奥地利、瑞典和那不勒斯等国亦尾随入盟,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在欧洲国家中,只有普鲁士拒绝参战,而西班牙则倒向了法国一方。在与第三次反法同盟进行的各次战役中,拿破仑“海战外行、陆战内行”的特点再次显露出来。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中,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在英国海军的猛攻下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7.
高荣 《历史学习》2007,(10):17-17
拿破仑是世界近代史上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在他执政期间,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反法同盟进行了多次战争,由于当时正是欧洲封建社会走向崩溃和资本主义日渐兴起的历史时代,因此,拿破仑政权在形式上无论是执政府还是帝国,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权,是为法国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拿破仑战争必然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争霸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选修4(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述中,介绍一代雄师拿破仑一课时,教材中说“法国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王冠,以英、俄、普为首的各国封建君主,策划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课时,有一个疑问:英国当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一百多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近一百年,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已十分稳固,英国参加反法同盟能说是为了保住封建君主头上的王冠,来维护封建统治吗?那么英国为什么加入反法同盟呢?  相似文献   

9.
西服袖口下侧何以要钉三颗钮扣?●杨佐瑞西服袖口下侧钉有三颗钮扣,来源于法国。1795年11月,法国进入督政府统治时期。督政府为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1796年督政府派遣军队,攻打反法同盟成员之一的奥地利帝国,任命拿破仑为南路军总司...  相似文献   

10.
山 世界之巅     
<正>巍峨险峻、高耸入云的山峰总是让人生出敬畏之情。在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山岳都拥有着崇高的地位,承载着文明的重量,寄托着游子的乡愁。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这幅画描绘的是拿破仑为了击败第二次反法同盟,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情景。占据画面主体的拿破仑威风凛凛,背景中的阿尔卑斯山都显得渺小了。  相似文献   

11.
法国大革命的督政府治前期,粉碎了第一次反法联盟,对工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对内进行政治、经济改革、重建和恢复了国内政治经济秩序;反法联盟各国内部矛盾和困难重度;制定了切 行的首先败奥地利、然后佯攻英国、顺利进攻魂及的战略战术,在所占领国实行民主改革,任人唯贤,特别是拿破仑为督政府对外战争做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拿破仑·彼拿巴,这位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这位叱咤风云的法兰西帝国皇帝,其一生绚丽多彩,光芒四射:他收复土伦,进军意大利,远征埃及,战功显赫;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帝国,登上权力之巅;他连续多次击溃反法同盟,使帝国进入鼎盛时期;他两线作战——西与西班牙开仗,东与沙钱交战,使其走向穷途末路,被迫于1814年第一次退位;他在厄尔巴岛不甘寂寞,卷土重来,创造百日奇迹,但好景不长,滑铁卢一战终使他在圣赫勒拿岛度过余生。几起几落使拿破仑的一生极富戏剧性。他的成功和失败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其用人之道是一重要因素。本文拟通过其用人术和御人术探寻其用人特点与用人方法,从而使我们从拿破仑的人才思想中得到一点启示。 拿破仑的用人术 事业是由人去完成的。管理者之道在于用人,用人得当,则事必成;用人不当,则事必败。但管理者用人各有千秋。现来分析一下拿破仑的用人特点。 拿破仑用人最重要的特点是摒弃封建门第观念,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法国大革命前,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军队更是如此,平民出身的士兵根本无望得到升迁,当然更不能奢望将帅之衔。而拿破仑则说:“我的格言是,有能者居之,无出身之别。”’‘’在提拔军事将领时,他认为  相似文献   

13.
虽然荷兰和英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相继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是,欧洲大陆的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1789年7月,法国人民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1792年又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国。一个强大的革命的法国,不仅使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受到威胁,而且必将成为资本主义英国的竞争对手。因此,在1793--1815年间,英国与欧洲封建诸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发动对法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1804年12月,拿破仑加冕(miǎn)为法兰西皇帝,史称拿破仑一世。他缔(dì)造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以其赫(hè)赫战功粉碎了5次反法联盟,使得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真正的霸主,其控制地域从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涅(niè)曼河,从北海延伸到亚德里亚海。可这位新科皇帝虽然在陆地战场上所向披靡(mí),  相似文献   

15.
一、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势力均衡政策是英国传统的、历时最久的外交政策。1.含义:势力均衡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拿破仑战争时期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联合败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俄国)→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合法俄击败德国)→扶德抑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德国加以扶植)→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纵容德国法西…  相似文献   

16.
1806年9月,普鲁士与俄英等国结盟,于是形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然而,匆忙上阵的普军到1806年中旬便在德意志境内的耶拿被法军挫败:1807年6月中旬,在普鲁士东北端的弗里德兰.俄军也遭到同样的失败。1807年7月,拿破仑在涅曼河下游的提尔西特与俄普两国签订和约。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先后在欧洲组织了七次反法联盟,最终于1815年取得反法战争的胜利。反法战争给英国经济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激烈的劳资冲突,特别是卢德运动的再次爆发.向英国统治阶层敲响了警钟。如何应对日益剧烈的劳资冲突,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政府面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8.
周桂芹 《考试周刊》2012,(64):128-129
一、变换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丰富多彩的课堂学生更愿意接受。除了常用的教学方法外,以下方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善于设问。“善教者,必善问”,巧妙设问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层层揭露问题本质,也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循循善诱”往往更能引人人胜。例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这一课时,可以设置这几个问题:拿破仑为什么能够迅速建立帝国并且称霸欧洲?他又为什么迅速走向失败?第一个问题提示学生:除了拿破仑的军事才能是不是还有其他别的原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当时法国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中,政局动荡并面临反法同盟的入侵。而拿破仑不但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又具有军事才华,这些使他迅速成功。至于拿破仑帝国很快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拿破仑前后的变化:由一个革命者变成帝国的皇帝,由反侵略的战争变成了侵略,到处侵略他国的领土,不仅遭到其他国家的反抗,而且还众叛亲离,失去支持,失败也在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19.
1 8 1 2年 5月就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卡斯尔雷执行英国的欧洲均势外交政策 ,联合欧洲大陆的俄国、奥地利、普鲁士 ,打败了拿破仑帝国 ,恢复了欧陆的势力平衡。卡斯尔雷又从英国的长远利益出发 ,力促反法同盟与法国签订温和宽大的《巴黎和约》 ,并大力支持波旁王朝复辟。在维也纳会议上 ,他联合奥法 ,挫败沙俄的扩张野心 ,解决了波兰 萨克森问题。他倡导国际合作 ,组织“四国同盟” ,使之定期会商 ,以解决国际纠纷。由于种种原因 ,他创立的“会议制度”虽然归于失败 ,但这种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协商精神为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提出了可供探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灭亡中国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基本政策,但其侵华策略则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纵观日本的侵华策略,主要经历了从不扩大方针向全面侵华战争的转变;从速胜决战向持久消极战的转变;从以军事进攻为主向军事进攻与政治攻势并举的转变;从有条件求和向无条件投降的转变。这些转变并非日本侵略者的主机意愿,而是决定于中日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战场胜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