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依据,在分析目前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培养质量因素基础上,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培养模式,并分别从创新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2.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西安邮电大学以“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作为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作为载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全程参与分阶段实施IT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三创”型人才.针对水产专业卓越工程培养的目标,提出了通过建立校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整合重构新的课程体系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并建设包含校内外导师在内的师资队伍来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实现水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内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和校外企业培养方案制定两个方面阐述了t。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人类文明演化,而卓越工程师群体驱动着工程科技创新。当前恰处于大国竞争加剧、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织的文明演化枢纽点,卓越工程师群体必将成为撑起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因此,壮大卓越工程师群体凸显为高等学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大使命。工科院校作为卓越工程师的人才聚集地和培养主阵地,重任在肩。哈尔滨工业大学素有“工程师的摇篮”称号,多年来“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响应需求,优化供给”的哈工大模式。学校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重大任务,始终立足时代需求和学校实际,始终抓住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和核心任务,始终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高效培养出更多国家发展亟须的卓越工程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哈工大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基于创新实践教学的卓越工程师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因材施教的“做中学”、“探中学”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的同步发展,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环紧扣,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有效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创建电气工程专业“1+1”的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对比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工程环节薄弱、学校硬件匮乏、校企联合办学困难、高校自身管理问题等不足,提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并且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完善现有“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提高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浩  吴深  孙琳 《河南教育》2023,(11):44-46
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影响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加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十分必要。本研究在分析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炼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育人内涵,总结了新时代研究生层次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运行机制,强调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构建全链条的“思政育人”协同机制和“需求、创新、应用、德育、就业”牵引的评价机制在基地高质量运行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方案的内容,以期为同类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探索与思考,对舰船动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与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双一流”背景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程灵活性较低、学生上课不积极、配合交流少和邀请校外专家导致教学计划衔接不好等问题,面向“双一流”背景下测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培养兼具高专业性和强创新性、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依托全国大力建设“双一流”高校为背景,研究成果对测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多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实践,着重分析卓越班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实习工作状况,深入探索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方法,全面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特点的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式,对新工科视域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大工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南京理工大学“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基本状况、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绩,系统阐述了“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作出规划,在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基地、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进行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分析“赛育协同”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探讨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就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赛育协同”融入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科创团队建设、学生创业就业发展三个实践案例阐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即忽视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重点放在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建立职业资格认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突破口,核心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实现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这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打造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新生态需要从培养什么样的卓越工程师、如何培养、谁来培养、在哪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需求,从专业综合改革、校企合作模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角度论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主张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定位改进培养模式、合理设计企业阶段培养计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人才资源、建立企业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拓展校企合作互动模式,加强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型课程建设、科技创新竞赛指导,探索深层次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使学生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卓越软件人才的培养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采取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等措施,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之一,以提高学生健康为基本内容的高校体育也应重塑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重构评价体系,凸显“卓越”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建筑学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可以采用多种培养模式,尤其以“4+X”、国际化联合教学及校内外双导师制度为代表,同时应在建筑院校中强化“实践、研究与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实践性好、研究性优、创新性强的新时代卓越工程设计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