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农村,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我们不时的会看到,课堂上部分学生要么酣睡、传纸球、看网络小说;要么交头接耳说个没完没了,旁若无人,更甚者你推我搡犹如在自由市场,而老师滔滔不绝、有条不紊的讲个不停,好像节节都是在上香港电影《逃学威龙》的汇报课。课间休息,个别男生在教室  相似文献   

2.
王登亮 《小学自然教学》2012,(12):M0002-M0002
今年我一共听了80余节课,很多课上得比较好,也有一些课上得不够好。听了之后,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很多时候,在上得成功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也比较精彩,而在不成功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么不着边际,要么平淡空泛,导致教学不顺畅。  相似文献   

3.
一、过度备课、目标过高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的王莼老师,青春靓丽,亲和力强。她的展示课是《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这一课内容庞杂,很不好上。平时,我们上这节课要么按照教材顺序一条线下来,平均用力.课程会在匆匆忙忙中结束;要么利用表格对比,让学生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轮廓。  相似文献   

4.
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一直是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们要么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规定课时内完不成教学任务;要么挂一漏万,只抓住部分教学内容施教,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那么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上好一节语文课,关键是要潜心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几乎每节课结束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如意,要么觉得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要么认为那节课难点没有突破。不过,本学期有"一节"课却经常使我沾沾自喜,回味无穷。我"最满意"的这"节"课既不是以感悟为主的阅读课,也不是以训练为主的综合实践课,更不是作文指导课——因为它不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教学,而是课上课下延续了一个月。说得恰当一点,它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前的准备课。  相似文献   

6.
【关注理由】数学测试后的试卷评讲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中学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评讲课效率的高低,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关键^[1]22。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阅卷后,不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备课,就急急忙忙上评讲课,而且大都要花上几节课的时间。教师要么把试题从头到尾不厌其烦地讲一遍;要么对对答案,只选取几个自己认为重要的试题讲讲;要么把一节评讲课变为一节“训斥课”。这种评讲课,教师独霸讲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充分参与到评讲的过程中,结果是学生疲惫,教师辛苦,教学效益低下。成都市龙泉中学牟林老师在学校进行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型规范研究活动中所作的一堂试卷评讲课,克服了传统评讲课的弊端,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关注理由】数学测试后的试卷评讲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中学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评讲课效率的高低,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关键^[1]22。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阅卷后,不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备课,就急急忙忙上评讲课,而且大都要花上几节课的时间。教师要么把试题从头到尾不厌其烦地讲一遍;要么对对答案,只选取几个自己认为重要的试题讲讲;要么把一节评讲课变为一节“训斥课”。这种评讲课,教师独霸讲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充分参与到评讲的过程中,结果是学生疲惫,教师辛苦,教学效益低下。成都市龙泉中学牟林老师在学校进行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型规范研究活动中所作的一堂试卷评讲课,克服了传统评讲课的弊端,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的咽喉,是学习的起点。如今,我们构建的高效课堂,预习更是前提保障。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事半功倍地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让"课外开花课内香"呢?一、预习的过去式常见到语文老师上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头。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停下来,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若硬着头皮上,课堂上则出现许多夹生现象,要么学生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要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效率怎么能高?究其  相似文献   

9.
“八仙过海”节日宴童宏“六一”对小学生来说是个“大”节。照传统习惯,往年的“六一”活动,要么开个纪念会,讲讲儿童节的意义;要么邀请部分家长和教师,与孩子们一块座谈座谈,既增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理解。今天,这种传统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
升入高中的学生,对于历史这一学科来说,比较怵头的就是历史材料解析部分了。一般做到这种题的时候,学生要么空着不写,要么写得所问非所答。总之,在这一环节上出的问题是最大的。可是,在高考的试卷中,材料分析题的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应该从高一阶段就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11.
近期,参加了市“与课堂同行”数学主题沙龙研讨活动,仔细聆听了一位青年新锐执教的“圆的面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03)一课。课堂上,执教者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教学了课例7,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探究圆的面积与,之间的关系。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不久前市里组织的4节同课异构“圆的面积”比赛课,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教师在一课时内对例7、例8两个开放的探究发现题的处理不够妥切,要么过于浮光掠影走过场,要么学生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要么探究重心偏移拖进度,这些引发了我对教材编排及教者处理教材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陶研,广义上跟陶行知研究相关的理论、组织、实践都可以属于陶研。狭义上是指教育领域的陶研。在现实中,陶研也主要发生在教育领域。要成为一个陶研专家,就必须从理论、组织和实践三个方面来说说。通常一个陶研专家,莫过于在这三方面总有一方面很专业,要么理论研究有所成果,要么组织领域有所作为,要么实践领域有所实绩。那么在理论、组织和实践三个方面,一个陶研工作者或者说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课程迄今为止已经开设了近十个年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培训,由团队包装出一节精彩粉呈的精品课对于老师们来说已易如反掌,可是纵观各校对于这个课程的常态实施,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不清其真面目,若深究其原因,总会找出一堆的理由来解释,要么说师资缺乏,要么说学校硬件不够,要么说家长学生不配合。基于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时常有这样的体会:听完一节优质课或公开课,感觉很精彩,可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要么如邯郸学步,要么若东施效颦,总有一种貌合神离之感。情况好一些的,只能上好所听的这节课,上其他课"依然故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学到的仅仅是别人的教学之术,而没有学到"术"背后的"理"与"道"。也就是只注重学习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方法、手段,而忽视了对教育理论、理念、规律的研究与把握。在这里,"术"主要指教学技艺、教学技术和教学策略等。"理"主要指教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越来越远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校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每周都开设几个课时的语文活动课程,如晚自修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周三第七节的书海漫步等。以前我校语文教学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教师进行"填鸭式"的强制的灌输知识,学生不能真正积极发挥其作为主体的作用,要么背课文,要么记试卷。因此,学生没有真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没有真正参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初高中课本中均有涉及,但内容大同小异。听了几节课后,笔者认为许多老师的教学都存在一些问题: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空谈措施,更多的是将改革开放前后对比一番,以说明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巨  相似文献   

17.
姚奇 《教育》2014,(7):65-65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的仗。”课前研究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课前需要研究什么呢?笔者认为:目标、要点、题材是主要的。这几个方面,也许平时都想过。但正因为是平时、是习惯性地完成,所以思考并不一定很深入。 重视课前研究 课堂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如果方向偏颇或目标模糊,课堂就会显示出随意性。要么把握不了尺度,造成加重负担或任务没完成;要么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这里的目标,绝不只是常规的知识目标,而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目标。既考虑知识点的问题,还得考虑这节课学生的情感、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郑翠华 《教育文汇》2010,(11):28-28
进入期末复习以来,我发现班上几个比较优秀的孩子在课堂上听课越来越不专心:要么翻翻书,要么玩钢笔,要么转转头和别的同学说话。不行,该好好和他们谈谈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一些中学的学生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据笔者了解,有的学校在上“副科”时,学生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缺旷、迟到现象十分严重,有些课缺勤率有时高达30%左右。课堂上气氛沉闷,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做学生的事。有的学生在看“主科”课本,有的学生则在做“主科”作业,对任课老师的讲授不屑一顾。笔者在听某初中一节生物课时,发现竟有二十多个学生的课桌上未摆放生物课本。对于这些科目的测验或考试,部分学生要么靠抄袭或相互作弊,要么胡乱应付或交白卷,对于成绩的好坏则毫不关心。  相似文献   

20.
安文江 《学习之友》2006,(10):58-58
在纪念鲁迅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时候,周海婴推出了30万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在最后补上的《再说几句》一节,海婴披露:1957年,毛主席在上海请周谷城、罗稷南等湖南老乡叙谈。其时正值“反右”.罗稷南先生斗胆向毛主席提出个设想: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主席沉思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