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用教材教"论者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教教材".从教材内容与功能的共性来看,"教教材"与"用教材"根本不构成教学中的对立范畴,"教教材"也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离不开教教材.本文认为应置换视角,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和实现教材层次多样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教材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它只是一种范本,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我认为讲得好.因为任何教材都不能涵盖任何地区的任何问题.如果是用教材教的话,则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了.因此,我觉得联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定位,也是对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  相似文献   

4.
罗琼 《江西教育》2004,(1):75-75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初听起来好像是绕口令,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渐渐发现,这文字的排列顺序一变,其中蕴含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而且就在这种"变阵"中展开了一个令人遐想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语文课堂不再死水一潭,而变得热闹、丰富、活泼、多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老师们打破了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传授局面,出现了"用教材教"的新气象.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令人目不暇接.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并对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作一番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6.
职业高中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服装造型"这门课,应基本掌握服装造型结构制图、排料、裁剪等专业知识,并为服装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要教好这门课,必须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和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7.
时下小学数学界听得最多的有这样一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对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意指在设计教学中既要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一观点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教",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切实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1 站在"教"者的高度钻研教材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能力、形成良好思维方式的重要源泉。教师必须站在"教"者的高度,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后,才能遵循教学大纲精神,在教学中把握学科教学特点。教师不但要钻研一个年级的教材,还应钻研各年级的教材,这样才能在熟悉整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所授课内容在该学期乃至该学年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具体…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不应该"教教材",应该在坚持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言外之意",弹奏出教材文本的"弦外之音"--如果把教材文本呈现的内容看做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那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必须做到把"海面以下的巨大冰山托出海面",让学生欣赏到"整座冰山"."3×3列联表"就不失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解读高中数学教材、化"隐"为"显"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通过对比人教版、北京版、科粤版、沪教版、鲁教版五个不同版本初中化学教材,分析认为鲁教版、沪教版化学教材对"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处理方式更加科学;人教版、北京版、科粤版化学教材举例更加丰富,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时下,我们一般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来教.我们习惯于依赖教材,上课时紧扣课本,十分关注教材,十分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敢逾越教材半步,所以就造成了"教教材".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整个过程所关注的都是"完成"了哪些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考试能得几分,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学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用好教材,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囿于教材"和"脱离教材"等倾向.笔者认为:只有明明白白用教材,教学才能具有实效、高效.下面以<中彩那天>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它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被教材束缚,因"材"制宜,以人为本,"咬定"教材不放松,实现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下面以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五年级上册)为例,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变备教法为备学法,变备教案为备学案.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一篇课文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合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内容或者说在确定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很茫然,要么什么都教,要么任意为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究其实质,这是受传统教学论"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理论影响的结果.教师在确定课文"教什么"的时候"目中无人",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规律来展开课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解决确定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鑫 《教师》2010,(11)
学生依旧,教材的变化无疑是给我们广大数学老师(或者说每一位老师)一个艰巨的任务."脱胎换骨"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扮演好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是我们执行新的<标准>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中,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是一种文本和载体.有的教师是完全照搬教材,按照教材内容去教,而有的则是完全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所以为了使学生"我心飞扬",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如何正确地理解活化新教材就成为现在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课的定位特性中,人文性是其中最重要的.根据这一理念,那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在目前国内同类教材中是最好的.采用"因课施教"教法则能大大改善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状,能较好地增强大学语文课的接受效果,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贴近学生心灵的教学目的.为此,本文提出了教者应加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想"的理论修为、擅长制作精良的多媒体PPT课件的"现代型因课施教"的观点,以促进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文章大多是应时而写,如杜甫的<春望>.同样,有些课文可应时而教,这里的"应"有顺应、回应的意思,"时"就是指眼前面临的现实.虽然它们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编者赋予其应有的顺序和位置,但是作为教者还是可以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在教学顺序上作一些调整,这应当属于对教材的二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