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度副词可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本文对辽宁省黑山县方言中几个“很”类(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副词的语法特征,如句法功能、组合能力与重叠形式等;副词所表程度义的等级性及其对所修饰成分的选择性;该副词与其他方言中相关、相类词的用法的异同辨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芮城方言“可”的用法进行了考察,并与普通话的“可”进行分析比较,芮城方言“可”能够用作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和独立词,有些用法尽管与普通话的“可”相似,但具体到某些句子和短语时又有明显不同,本文对这些不同之处也作了区分,突出了芮城方言“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宁渡方言中“多少”经常作为程度副词使用,表示“多么”,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这种用法,通过对“多少”一词从古至今意义、用法的考察,发现这种用法古已有之,并且引进偏义副词、认知语法学的观点证明了该用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中由疑问副词加上谓词性成分构成的问句(即通常所说的“K—VP”)是方言语法研究的热点,以江淮方言为主的如东方言是北方方言和吴方言过渡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疑问句由疑问副词“果”加“VP”组成“果VP”形式发问,用法相当普遍。本文分析疑问副词“果”的句法分布和“果VP”的已然态和未然态。  相似文献   

5.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闫旭 《华章》2012,(26)
许昌方言中的副词“老”的意义和用法很丰富,不仅有程度的高低区别,而且有主观色彩,强调语气在里面.本文就许昌方言中副词“老”的用法做全面的考察,并试图揭示这众多用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河南淮滨方言的研究成果很少。淮滨方言中的“二半年”是一个高频语气副词,使用灵活,表情达意非常具体。通过从词性判别、语气特征、句法位置、与其他副词的共现、语义指向以及语用功能六个方面对语气副词“二半年”的多角度考察,旨在全方位分析淮滨方言语气副词“二半年”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柳州方言中的“总”除了普通话“总”的用法之外,还可以作为范围总括副词表示“全、都”的意思.总括副词“总”保留了唐代的范围总括的用法,并从原来表示横向的总括发展为表示纵向的总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英语命题有个新特点,就是有不少高考题是考查某些“难认”副词的用法。这类题与其说是在考查副词的用法,还不如说是考查考生是否“认识”这些副词——因为这些副词都比较“长”(多于8个字母),同时也比较“难”(对许多基础不好的考生来说可能是生词)。事实上,只要考生能认识这些副词,然后分别将其代人句子,意思最通顺的即为最佳答案。请看几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副词“全”除了表范围和表程度两种用法外,还表某种语气,即副词“全”有主观性用法,而“全”产生主观性的必要条件是异态型主观量。副词“全”既可以表主观大量,又可以表主观小量。通过与“都”的主观性对比分析,发现副词“全”负载句重音时,主观性比“都”更强。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12.
衡阳方言在湘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也是很有特征的。"死"和"好"是衡阳方言中最具特色的程度副词,用法也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13.
“超”字新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字作为类前缀和程度副词的用法越来越普遍。其类前缀用法是受到英语的影响并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通过与传统程度副词“很”的比较,可以界定准程度副词“超”的程度量级介于“很”和“极”之间:对“超”字新用法所反应出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可以为日常流行语的规范问题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盖州方言中,程度副词“通”主要用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通常和它所修饰的成分一起充当定语、谓语和补语。在上古汉语时期,“通”主要作动词使用,表示“到达、通到”义。随着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以及词义的发展,其动词词性逐渐减弱、词义范畴不断引申,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表“很、非常”义的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通”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十分少见,该用法主要保存在盖州方言等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5.
“忒”是一个方言副词,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本文结合《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含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表类示程度恰如其分.含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晋城方言属邯新片获济小片晋语,其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比如“可”“瞎”“险险”等使用率非常高,但由于语音、语义的发展变化,人们并不知其由来,故从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晋城方言中常用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字源和字义的角度对词语进行考释,同时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晋城方言程度副词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徐文娴  陈鑫 《现代语文》2014,(12):46-47
程度副词“好”的用法有两种:①强调多或久;②表示程度深。它是由性质形容词“好”演变而来。程度副词“好”大约始见于唐代,但是十分少见;宋以后,典型的程度副词“好”的用法逐渐增多;到了元代,“好”已经发展成为南北通用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临猗方言有两个特殊的词:“到”“给”。它们用作介词时,都有“往、把、被”之义;此外,临猗方言的“到”用作介词还可相当于普通话的“如、照、依”等,用来引入动作行为参照的标准,又可相当于普通话的“让、叫”,表示命令、使等意义。试以临猗孙吉话为例,对临猗方言“到”和“给”的介词用法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句式作较详实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中,量词“头”用法十分复杂,它可以称量动物、人、植物等有生物,也可以称量无生物和抽象物,甚至在有些方言中发展成了通用量词。称量动物的“头”在跨方言分布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类型,并呈现出具有蕴含关系的连续统模式。量词“头”用法的方言共时分布不仅是历史各个时期“头”用法在方言中的继承而且是方言自身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唐祁军 《高中生》2014,(3):40-41
近年来,高考英语命题有个新特点,就是陆续出现一些考查某些“难认”副词的用法的考题。这类题与其说是考查副词的用法。还不如说是考查考生是否“认识”这些副词——因为这些副词都比较“长”(大都多于八个字母),同时也比较“难”(对那些基础不好的考生来说可能是生词)。事实上,同学们只要知道这些副词的词义,然后分别将其代入句子,意思最通顺的即为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