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我们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的实验过程中,深切地感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大纲精神,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有机地渗透于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这就为我们全面落实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 加强实际操作活动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根据心理学研究,儿童认知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在教材中,编者对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和某些规律性的知识的得出,都安排了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操作学具或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规律,我们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中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把握住教材的编排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一、加强直观操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时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作为支柱。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且可以从动作(操作)开始。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就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来看,仅规定“摆”或“摆一摆…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是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1、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动脑、动口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通常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其中,“动作”或“…  相似文献   

4.
操作的方法、过程及其在感知活动中的作用赵翠平张秀岩加强实际操作,是义务教育《大纲》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有规律的认识过程,儿童一般遵循操作感知——建立表象——抽...  相似文献   

5.
加强操作培养能力○袁茹珉张继文杨洪玲儿童认知规律可以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遵照儿童这一认知规律,强化学生操作,要求学生把操作的过程形成表象,再以表象做支柱去理解、记忆知识,同时能用数学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学生操作是...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实验: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是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育改革实验重大项目之一,无锡市部分学校作为“数学实验”先行示范校参与研究。关于“数学实验”的界定,我们更倾向于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的表述: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做”为支架的数学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有关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在认知与非认知因素参与下进行的一种发现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结论的思维活动。基于此,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索与实践,现以小学数学教材为抓手,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为案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实验促学科育人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认知素质主要指学生头脑中贮存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 ,经过主体加工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新大纲明确指出 :“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理解数学概念 ,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感知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认识 ,它虽然是简单的认知过程 ,但却是复杂认知过程的基础 ,同时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是说 ,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必须经过最初的感知阶段。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感知的目的性、持久性虽说较之刚入学时有了发展 ,分析和综合水平也有些提高 ,一般能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初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遵循“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基础之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足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下面,我就在“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强化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是和谐的气氛”。把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都必须由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来实现。所以,我在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参与环境。如,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不急于讲解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实际操作活动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有目的地安排了“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等教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摆、剪、拼、折、分等活动,把抽象的概念“物化”为视觉的对象,“内化”为学习的智能,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感知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措施。一、运用学具,手脑并用,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小学生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不易理解,通过亲自摆弄学具,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而且通过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具体感知与思维结合,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向抽象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8加几”的加法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师生共同用教具、学具操作——学生独立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在长春市某小学听了一节随堂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括号”,听完后感慨颇多。《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指出: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对6~10各数的认识是按照“主题图——点子图——抽象出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小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而点子图在学生思维由直观提升到抽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增加儿童操作活动的内容,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操作,是儿童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的重要途径,操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外显的内部智力活动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优化学生的操作活动,提高操作效果呢?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再来完成认知——感知——探究——创新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更多尝试的自由和体验的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获得探索、认知、创新的乐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杨兵 《学周刊C版》2020,(13):45-46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学习过程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要使教学过程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体会和享受探索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知内驱力,由“乐学”进而达到“会学”,这才是“主动学习”教育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主体参与是指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数学学习的“建构学说”认为:“一切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感知的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与掌握。”可见,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长期有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创新练习,做到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搞活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搭设“平台”,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突破,乐于创新。   一创新练习设计应遵循 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数学认知过程,就是从一种思维结构过渡到另一种思维结构的过程。因此,创新练习必须有利于促进这两种思维结…  相似文献   

19.
从兴趣入手培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芬 《江西教育》2000,(10):42-4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数学教育思想的体现,又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途径不同,方法各异,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却是一项先导性的工作。  一、实际操作,激发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都有好动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设计学生实际操作的练习,让他们通过…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