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位年轻人爱自以为是,炫耀自己.一次,父亲当着他的面点亮一支蜡烛,问:“这支蜡烛是在自己燃烧、自己发光吗?” “当然是.”年轻人说. 父亲把蜡烛放进一支玻璃试管里,然后密封开口.这时,只见蜡烛的光焰在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相似文献   

2.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先做了课本上第一个观察实验,即用一个空玻璃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现象(蜡烛慢慢熄灭),然后当我提出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慢慢熄灭时,学生却七嘴八舌,有的说空气烧完了,有的说杯中还有空气,而且争得面红耳赤。形成认识矛盾后,我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即:将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染红的水,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观察后回答:蜡烛还是慢慢熄灭,但是红水上去了一截。当我再问他们,为什么蜡烛会慢慢熄灭?杯中的空气用完了吗?学生还是…  相似文献   

4.
1.预先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实验时先点燃一支蜡烛,用长镊了把它伴放到盛氧气的集气瓶底,盖上玻璃片。可看到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待蜡烛火焰熄灭了,这时集气瓶里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取一段约5cm长的镁条,用砂纸擦亮,然后用对锅夹住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伸入集气  相似文献   

5.
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燃烧”概念的建立是逐步加深的。最初在做了镁、碳、磷、硫、铁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基础上,把“燃烧”说成是可燃物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其中镁、碳、磷、硫、铁和蜡烛为可燃物,氧气在这些反应中起支持燃烧的作用。当学到氢气的性质,提到氢气不仅能在氧气里燃烧,而且还能在氯气里燃烧时(H_2+Cl_2=2HCl),课本才揭示出燃烧的  相似文献   

6.
我在上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实验:“像图中这样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哪支蜡烛先熄灭芽”因为是初次使用这套教材,对这个实验也没有100%的把握。所以特地叫了科技小组的5个学生一起预做了这个实验。五个同学连同我分成两派,以我为主的意见是这样的,是长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热空气在上面,所以把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以何以琳为首的一组,他们认为是短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当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当空…  相似文献   

7.
希望之烛     
<正>在一个房间,有四根蜡烛在燃烧,氛围如此柔和,以至于你可以听到它们的谈话。第一根蜡烛说:我的名字叫"和平",然而没有人能一直让我亮着,我想我将熄灭了。它的光芒很快变小,最终完全熄灭了。第二根蜡烛说:我的名字叫"信念"。最糟糕的  相似文献   

8.
在上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对蜡烛在杯子里熄灭的现象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真的是氧气被燃烧完了吗?这节课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9.
在上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对蜡烛在杯子里熄灭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  相似文献   

10.
1"我到楼下去买蜡烛,你要不要一支?"安子在出门时转过头问我。我赌气大叫:"不要不要,等我的蜡烛熄灭我就睡觉。"这已经是我们寝室第3天没有光明了。因为和隔壁的寝室闹别扭,她  相似文献   

11.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5,(20):57-58
晚年的苏格拉底,知道自己风烛残年,时日不多了.他对自己的一个学生说:"我的蜡烛就要熄灭,需要另有一根接替着燃烧,你看怎么办为好?"  相似文献   

12.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13.
火把的心     
那时,我正处在人生的黑暗时期。"孩子,让我们来看看黑暗中燃烧的火把吧。"父亲点燃了一支火把。父亲高高举起火把,问:"看,火焰有什么特点呢?""它在向上燃烧。"我说。  相似文献   

14.
一、证明种子萌发时胚在进行呼吸的实验用塑料袋做种子萌发时胚的呼吸演示实验的具体做法是: 1.证明萌发的种子吸入氧气实验前一天,把正在萌发的种子(干重时4至5两)装到长29厘米、宽24厘米的透明塑料袋里,然后闭合袋口,用细绳将袋口捆紧,注意检查是否漏气,装置完毕,放在温暖黑暗的地方。第二天演示时开绳,将正在燃烧的蜡烛迅速从袋口(只放开广口瓶口大小)放进塑料袋内,蜡烛立即熄灭,证明塑料袋里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的胚完全吸收了,蜡烛燃烧得不到氧气,因而熄灭。  相似文献   

15.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1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16.
希望之烛     
<正>在一个房间,有四根蜡烛在燃烧,氛围如此柔和,以至于你可以听到它们的对话。第一根蜡烛说:我的名字叫"和平",然而没有人能一直让我亮着,我想我将熄灭了。它的光芒很快变小,最终完全熄灭了。第二根蜡烛说:我的名字叫"信念"。最糟糕的是,我已经不再是必不可缺的了,所以我没有再亮下去的必要了。当它讲完后,一阵柔和的微风吹灭了它。轮到第三根蜡烛了,它悲伤地说:我的名字叫"爱",  相似文献   

17.
通常所说的燃烧 ,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 ,应抓住“两个条件”、“三层火焰”、“四类现象” .两个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因此 ,当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火灾时 ,我们可使其中的任一条件不满足来灭火 .同学们想一想 ,以下两例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1)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 ,蜡烛会熄灭 .(2 )油锅里的油不慎着火 ,立即盖上锅盖 ,火很快熄灭 .答案 :(1)降温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 )隔绝氧气 .三层火焰点…  相似文献   

18.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在立有蜡烛的烧杯一侧插入一塑料板或玻璃片(不可全插到底部,底部要留有空隙)。在一侧倒入二氧化碳,速度快慢都会使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补充实验:用一个大烧杯倒扣住3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  相似文献   

19.
实验材料:两只玻璃杯、蜡烛、吸墨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空玻璃杯中点燃一支蜡烛。2.在杯口覆盖一张蘸了水的吸墨纸。3.把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倒扣在这个玻璃杯上。几秒钟之后,你会发现玻璃杯中的蜡烛熄灭了。当你想要拿起上面的玻璃杯时,两个玻璃杯也连在一起了。实验揭秘:由于吸墨纸是透气的,所以蜡烛一直燃烧到两个玻璃杯中的氧气消耗完。一部分燃烧并膨胀的气体外溢出去了。火焰熄灭以后,玻璃杯中的气体迅速冷却并萎缩。于是,在两个玻璃杯中产生  相似文献   

20.
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第四节介绍,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重、没有颜色的气体。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把二氧化碳从一个容器倒到另一个容器里。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集中通过课本P112介绍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一个演示实验来验证。但按课本图示操作,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经常是上面一支蜡烛先熄灭,而不是下面一支蜡烛先熄灭,如下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