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波 《声屏世界》2006,(3):31-32
早间读报节目的勃兴,各地民生新闻的火爆,给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东方时空》的改版并移师晚间是映视针对目标观众调整传播内容,应对收视市场整合播出时段以形成合力,达成最佳传播效果的重要举措。[编按]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9月1日,开播近十二年的《东方时空》进行第四次改版。从曾经改变中国人收视习惯的早间播出,大胆地调至晚间18:14,即在《新闻联播》播出前首播。与央视一套高收视率栏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同打造晚间黄金收视的第一战场。此次大调整不仅显示了《东方时空》在央视乃至我国新闻节目中的重要地位,更体现了央视对《东方时空》寄予厚望。期待曾经带动我国电视改革,每每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创新的《东方时空》,再次引领电视新闻界创新活力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创办人孙玉胜在《十年》一书中认为,央视以1993年《东方时空》开播为标志,开始扭转新闻节目语态,即从传统的新华体转向中新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央视的《东方时空》和《共同关注》两档节目,通过对节目内容设计、编排方式、画面配置、主持人风格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改版后《东方时空》和《共同关注》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5.
曾鸿 《视听界》2001,(3):14-15
《东方时空》改版了。从这次改版的酝酿时间之长,前期策划之精,不难看出央视对其寄予的厚望。如今,改版后的《东方时空》观众对其评价如何呢?去年12月的一期《南方周末》上一篇“《东方时空》:请观众耐心”的文章,透出了些许制作方的失落和观众的不  相似文献   

6.
《东方时空》从问世以来几经改版,对于“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这样的赞誉央视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又进行了改版,虽然改版后毁誉参半,然而作为央视走频道专业化之路的改革先行军,《东方时空》所体现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9月1日起央视老牌栏目《东方时空》的播出时间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始进入晚间.并与《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共同构筑晚间强势新闻时段。这不但标志着央视一套节目编排模式上的重大调整.同时也预示着在不断新变中寻求超越的《东方时空》的重新定位与再次变革.作为国内第一个对节目创作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的新闻杂志栏目.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2008,(4):54-55
1993年5月,央视《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播,开宗明义要构建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影像历史,来展示改革开放对小人物的影响。小人物题材的栏目纪录片自此成为电视传播特殊的节目形态,记录当代社会变革下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中生存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央视改革的先行军,《东方时空》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再作创新之举,除了时间、栏目的调整外,我们熟悉并尚喜爱着的主持人也来了个走马换将。毕竟是央视的魅力,要改就是大动作,主持人单打独斗未免俗套,《东方时空》的新举措是主持人扎堆儿。  相似文献   

10.
曾鸿 《新闻采编》2001,(2):25-25
《东方时空》改版了。从这次改版的酝酿时间之长,前期策划之精,不难看出央视对其寄予的厚望。如今,改版后的《东方时空》已和电视观众见面,观众对其评价如何呢?去年12月的一期《南方周末》上有一篇“《东方时空》:请观众耐心”的文章,透出了些许制作方的失落和观众的不满。 从已经播出的新版《东方时空》来看,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1.信息量加大,但重复信息多,整体时效性不强 新版《东方时空》时间跨度从早上6:00到8:30,时间跨度可以说相当长,其间“昨日要闻”、“早新闻”反复出现,“时空资讯”和“直通现场”时效性较弱。 2.形式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1.
《东方时空》改版了。从这次改版的酝酿时间之长,前期策划之精,不难看出央视对其寄予的厚望。改版后的《东方时空》已播出一月有余,观众对其评价如何呢?去年12月的一期《南方周末》上一篇“《东方时空》:请观众耐心”的文章,透出了些许制作方的失落和观众的不满。然而,在越来越多的频道开办了自己的早间新闻节目,各种媒体纷纷争抢早间市场的今天,观众凭什么要耐心地去适应一个栏目呢?《东方时空》该以怎样的面貌去直面激烈的竞争?本文试图以新版《东方时空》为例,探讨电视早间新闻节目的创办规律。 一、《东方时空》的发展 从…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9,(9):1-1
8月3日,随着央视新闻频道的晚间节目悄然“变脸”。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基本已完成大换血。这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改革,早间的《朝闻天下》、午间的《新闻30分》,再到现在的《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央视新闻频道已经越来越像一个不停滚动更新资讯的纯粹新闻台。  相似文献   

13.
杨余泓 《新闻世界》2004,(9):18-19,25
2003年9月、国内媒体爆出一条新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元老级人物、《焦点访谈》栏日主持人方宏进,将离开央视加盟上海东方卫视。  相似文献   

14.
高品位的栏目主旨平民化的表现手法──对《东方之子》的思考和建言吴中美《东方时空》为中国电视界及其它媒介树立了探索新的传播路子的榜样:如何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传播角度;如何运用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作为《东方时空》开场先声的《东方之子》以推出“民...  相似文献   

15.
7月27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全新改版推出,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中国新闻》等央视主打新闻节目相继以全新的面貌亮相,《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16.
《东方时空》的传播特色进(93级管理系续本科生)“吃方便面;打面的;看《东方时空》”这就是现在北京人的时尚;更是北京人生活的写照。然而《东方时空》不仅在北京地区受到欢迎,它的观众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万水千山。现在,中国电视界议论最多的是:如何选择贴近...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电视新闻成了不同电视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电视新闻中,深度报道又成了电视媒体流行的主要报道方式。1980年央视创办《观察与思考》,电视深度报道开始了最早的尝试。随着电视新闻改革大潮的掀起,央视逐渐出现了现在最能被受众认同的电视深度报道三部曲——《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18.
<正>风貌类新闻作品题材广泛,由于传播手段的不同,风貌类新闻作品在电视媒介中的传播比报纸中简单的文字消息或通讯传播效果更好,更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也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类作品往往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映整个社会环境,给观众以独特的视觉体验。本文以央视《东方时空》2005年推出的"岩松看台湾"为文本,从选题策划、采访对象和倾向态度三方面分析了风貌类作品的视听语言。"岩松看××"是央视在2005年起推出的一档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方仁 《传媒观察》2006,(8):10-12
《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会客厅》、《央视论坛》等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对中国电视传媒的启发和影响是巨大的,从栏目的导向把握、选题策划、采访实施到发展总体规划,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电视人大量心血和智慧。他们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讲述十年央视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该书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柴静曾担任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主持人。2001年,加盟中央电视台,陆续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及出镜记者;2011年,央视生涯的第十个年头,参与创立专题栏目《看见》,并担任主持人。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