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运用政府指标控制法、综合增长法和线性回归法三种总人口预测模型分别对研究县的总人口进行预测,并采用三模型预测值的等权算术平均作为规划目标年总人口。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模型预测城镇化水平,并对不同模型预测值进行综合得到研究县规划目标年城镇化率。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灰色马尔科夫的全国沿海航标数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中国沿海各类航标的增长趋势能进行良好地预测,2006-2015年10年间中国沿海各类航标数量增长率为13.03%,对航标数量的准确预测能为航标管理部门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采用自回归自适应滤波方法建立了图书、期刊和报纸出版数量的预测模型,并对2010年的图书、期刊、报纸出版数量进行了预测.模型预测检验表明,除了期刊总印数、报纸种数和报纸总张数的预测模型外,其他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都非常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力行业随机边界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模型考察了中国电力行业的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变迁,比较了不同生产类型、规模、地域的电力企业的效率分布情况,并对电力改革后的电力企业技术效率及行业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将随机森林融合支持向量机(RF-SVM)模型引入个人信用评估问题中,利用随机森林的特征选择算法,对实验样本进行属性特征选择,将得到的结果作为输入变量构建模型,以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通过对大量SVM分类模型研究,发现传统SVM模型中无法有效筛选预测指标。通过对实验样本实证研究,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信度,将其与单独的全变量SVM模型结果比对,结果证明,该方法能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多层递阶预报方法来预测城市总人口。首先,建立城市人口的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预测;然后以参数的预测值为基础对城市总人口进行预测。对某市的人口的计算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获取变量的重要性并进行排序,确定模型参数,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实验表明,依据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分类及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预测》1989,(2)
王潼男 51岁《预测》杂志副主编,现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高级经济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副博士学位。提出了产业间协调概念,并用特征方法予以度量,提出了货币场的一些概念和理论,研究了我国货币发行的规律;构造了宏观控制模型,阐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
王卫  李晓娜  闫帅 《现代情报》2018,38(11):109
作者合著关系的预测对于提高科研合作效率和有效的科研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作为信息来源,获取15年(2001-2015)的文献信息。通过计算指标方差和指标性质确定对合著关系预测的指标体系,同时对比基于单指标的无监督方法和基于分类算法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方法(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的预测效果,本文最终确定基于随机森林和指标体系所构造的合著关系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应用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汇率的结构变化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贤 《预测》1999,18(4):31-33
本文证明当汇率序列不发生结构变化,真实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随机游动模型,但如果汇率序列发生结构变化,随机游动模型能产生低于真实结构模型的均方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人口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0年中国人口数据,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人口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数据相对误差不到0.01%,比传统预测方法精确很多,根据该模型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峰值14.5亿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约束条件下研究了多元随机效应模型中未来观察值线性预测的泛容许性。根据线性可预测变量泛容许预测的定义和Φ函数的合理条件,得到了齐次和非齐次线性预测在对应的线性预测类中是泛容许预测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近年来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分享传播信息的媒介。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膨胀,传统的社交网络模型与现实网络情况的契合度逐渐减弱。文章通过建模仿真对传统模型进行优化和检验,以期为有关部门有效应对和预测社交网络动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以经典社交网络模型为基础,融入空间要素进行优化,并在随机图中逐渐增加节点数量以构建成长型社交网络模型,最后利用MATLAB等软件实现模型和数值仿真验算。[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空间距离要素对社交网络节点间关系的变化存在较大影响,且其影响在某些情景下高于关系强度;而基于纯空间要素与纯关系要素的网络都不会使得节点产生很高的聚类反映,但当其两者以一定比例融合后,节点链接概率将大幅上升;该研究所建成长型社交网络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与真实社交网络具有更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乡县的历年耕地数量及粮食需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粮食需求模型来构建金乡县的耕地需求分析模型,以此模型来预测金乡县在2020年的耕地需求数量,并分析比较2种预测。本文以山东省金乡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实践为基础,结合金乡县实际,采用1994年到2007的历年耕地数量,GDP,人口,粮食产量等相关数据进行耕地保有量的预测,在比较2种预测方法后确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预测到2020年金乡县的耕地保有量为,为金乡县制定土地利肌息体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茆田杨  黄朝贵 《预测》1996,15(3):37-42
本文采用深圳综合指数检验了一种使用广泛的技术分析准则——移动平均准则。与随机漫步类型的检验不同,技术分析检验不依赖于时间,并且可以包括线性模式与非线性模式各种可能,因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同时,为了避免股票收益分布的正态性假设,本文还采用Bootstrap方法与常规检验进行对比。经验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股市,技术分析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对技术分析准则所指出的“买”、“卖”及“买-卖”条件收益来说,随机漫步模型不具备解释能力,也就是说,随机漫步模型尚不能正确描述现阶段中国股票市场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动态模拟方法分析期货价格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智  侯晓鸿 《预测》1999,18(1):53-55
本文针对期货价格行为具有随机性这一重要特征,运用随机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提出的确定的随机过程模型在期货价格预测中有良好的效果,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7.
武华华  匡海波  张鹏飞 《科研管理》2018,39(10):148-158
本文全面考虑BDI指数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供给方面、需求方面以及宏观经济三种类型,采用基于VMD分解、小波分析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构建的VMD-WA-RF模型,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与BDI指数的关系,增强了BDI指数影响因素分析的数学理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一是,借助VMD-WA-RF模型能够得出BDI指数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名,有助于有针对性的调节航运市场;二是,能够得出最重要的五个影响因素分别对BDI指数的影响程度,科学地找出能够迅速调节当前航运市场最有效的方案;三是,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BDI指数进行预测,表明本模型预测的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9年~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数据,建立了灰色GM(1.1)模型并对2015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预测误差较小,可以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有效短期预测,并以此模型对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会发生大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市收益率非线性下的随机游走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芳  刘志新 《预测》1999,18(6):33-36
在对中国股市收益率的分布和独立性进行检验后,我们发现该收益率序列不独立、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后我们运用乘积过程模型对中国股市收益率在非线性模型下的随机游走假设进行了检验,认为中国股市收益率服从随机游走假设。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建模方法包括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但它们不能实现储层参数在时间维的预测。建立储层参数的四维模型能够揭示储层参数在四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充分吸取已有两种储层四维建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储层四维模型的新方法:首先结合实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来求取历史储层参数;接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历史储层参数进行学习与训练,总结出各井点储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井点储层参数做出预测;然后建立起构造模型,应用随机模拟或克里金插值方法来预测井间的储层参数;最后应用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对各个开发时期的储层参数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起江苏油田庄2断块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的四维模型,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发现所建的四维模型较准确的反映了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