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献信息的数字化 ,网络化给图书分类法带来新的挑战 ,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无论是在类目、结构、索引 ,还是在形式等方面都难于适应发展要求。美国二大图书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 (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 ,DDC)和《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The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 ,LCC)近年来都纷纷采取一些措施 ,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1 开发和出版电子版早在 1993年 ,《杜威十进分类法》编辑组就开发和出版了MS -DOS版的“电子杜威” ;1994年出版窗口版“视窗杜…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图书馆自清末成立以来,曾先后使用《四库法》、《杜威十进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外图书馆统一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使图书馆藏书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也推动了读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董印红 《晋图学刊》2004,(2):52-53,64
从类目的范围和类目设置两个角度,对《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1版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宗教学类目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麦维尔·杜威(1851—1931),美国著名的图书馆活动家,曾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组织者和主席。先后创立了美国第一家图书馆专业刊物《图书馆杂志》和美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校,他学术上的突出成就就是举世闻名的《杜威十进分类法》。该文写于1920年《十进分类法及相关索引》第10版刊行之际,载于同年2月15日出版的《图书馆杂志》上,1990年6月作为该杂志的经典著作而被重新刊出。虽然该文写作时间距今久远,但对于我们认识杜威的分类学思想、了解美国的分类学史、研究《杜威十进分类法》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应增设“语种复分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的索书号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中缺少“语种复分表”。国外著名的分类法中都设有语种复分表,如《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等。随着国内各图书馆外文图书数量日益增长,《中图法》(第5版)的通用复分表中有必要增设“语种复分表”,其中的语种代码可与H大类下各语种的分类号相对应,同时也可参照其他通用复分表编制注释说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分类法》在台湾省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由于《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出现了“仿杜”、“改杜”、“补杜”等分类法不下三十多种,其中刘国钧先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是较重要的一种。它是1925年刘国钧先生任金陵大学图书馆主任时编制的,1929年改订出版,又于1936年增订再版.在初版自序里刘先生指出;“本法题曰中国图书分类法,盖为我国之图书作也。我国图书馆中由来有所谓新旧籍之分,其不当于事情,论之者已众,而本法编制之始即祛  相似文献   

7.
从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出发,论述在民国前中期时“新型”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发展及有关当时图书分类理论的研究情况,对这一时期图书分类研究中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作一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类目的范围和类目的设置两个角度,对《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1版(文中简称DDC21)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文中简称《中图法》)第3版社会科学类目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并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阿密·克特(Charles Ammi Cutter),如同图书十进分类法的创始人麦尔维·杜威一样,是十九世纪美国图书馆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克特1837年3月14日出生在波士顿,1855年毕业于当时的哈佛顿学院,此后进入哈佛神学院。在神学院学习期间,由于协助编制目录与整理图书,开始对图书馆工作发生兴趣。1860年返回哈佛学院,任图书馆长助理,在该馆持续工作八年。自1868致1893年,克特担任波士顿俱乐部图书馆馆  相似文献   

10.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1.
DDC、UDC网络化对《中图法》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杜威十进分类法和国际十进分类法网络化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修订时,在网络版建设方面要注意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修订和丰富内容,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功能,完善网站,增强用户交互性。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在全球的迅速普及,给传统的医学文献分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客观上要求医学文献分类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杜威十进分类法》(DDC21版)医学类表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NLMC)在内容和媒介上都作了调整.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存在许多空白.本文试图对DDC21版医学类表和NLMC作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其特点,并提出进一步改进《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问世给图书情报界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的深入研究释放了新的空间.文章选取《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2版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数学类目进行映射分析,比较二者类目划分存在的相似度与差异性,以借鉴国外分类体系先进的编排思路和合理的立类原则,同时确立二者之间数学类目的映射关系,从而为实现在不同系统之间检索同类文献信息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DDC、LCC、UDC网络版评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威十进分类法》、《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的网络版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用户界面友好 ;用户不必安装特别的软件 ,也不必担心版本更新 ;不用担心软盘或者CD ROMs携带和储存问题。表 2。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15.
五前置、插入和轮排的问题《探索》作者虽对《国际十进分类法》甚是推崇,黑尔曼、丁珂、刘国钧、常伯华诸位专家对它也很有研究。我在《〈国际十进分类法〉评介》(浙江省图书馆发行的《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1年第二期起连载)和《〈国际十进分类法〉评介补言》(《图书分类法评论选集》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印行)对这四位专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民国二十四年《全国图书馆调查录》,全国设立了近2500所图书馆,管理人员达5000余人。这些图书馆所藏图书以中国传统文献、近代新型文献、外国文献以及生活常识小书等为主。其文献分类法主要包括中国近代新型文献分类法、四库分类法、杜威十进法以及混合型分类法,反映出这一时期图书分类法呈现中西杂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图书馆工作方法被介绍到中国,尤其是,仿照《杜威十进分类法》编制了《中国十进分类法》,卡片式目录为大多数中国图书馆所采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图书馆目录的类型、目录生产的方法及其利用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许多图书馆中,联机目录正在取代卡片式目录。只读光盘(C D-R O M)书目数据库对图书馆编目工作和目录本身具有显著影响。过去的十年,台湾、香港和北美的中文资料计算机化处理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将考察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中文目录可能会出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图书馆受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影响,在图书分类领域新说不断、百家争鸣。清华图书馆几次富有成效的新分类法的创立也都与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登录号到新书-旧书分类法,到十进制法补编,再到八大类法的发展过程。以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十进制分类法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分类法变革的现实意义,理清了新法创立及废弃的脉络、时间、思想精髓,探讨了分类法变革的契机和原因。论证将清华图书馆从事分类编目的开始时间从1923年提前至1916年。找到了与"补杜法"代表作《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已遗失)分类思想最接近的论文《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国钧教授在《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文中说:“1904年(光绪二十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首先介绍了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但没有人注意。”周文骏教授编著的《图书馆工作概要》也沿袭此说;“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首先介绍。”为了证实此说的准确性,我想翻检《教育杂志》。由于馆藏匮乏,于是托友人在一高校图书馆代查。结果是:月刊《教育杂志》1909年2月创刊;孙毓修在该刊发表的文章最早见于1卷11期(1909年10月)。经此核对,1904年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图书分类的发展史,分析了中、西图书分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之处与特征。中国的图书分类目录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学科目同时产生,开始于孔子编修六经,至《七略》时已成熟。中国的学术研究经过了多次转型,图书分类则经过了两次大的转型。《七略》被人们承袭了二千年左右的时间,直到近代才产生了另一次巨大的转型,标志性的成果则是沈祖荣、胡庆生两先生编制的《仿杜威十进分类法》,及杜法、刘法、皮法等几十部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对学术转型成果的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